郝曉東
山西省忻州師范學院是國內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時間最長的師范類高校。從1997年至今,學校已連續19年派出38批共38000余名本專科大學生,到山西省、海南省的18個縣市共720余所農村中小學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
2010年,學院首次將實習支教基地擴大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我光榮地擔負起這一使命,帶領首批23名充滿熱血與激情的大學生,走下黃土高原,走出娘子關,奔赴六千里之外的五指山市,深入黎村苗寨開展實習支教。從2010年至今,我累計帶領三千余名大學生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知識源于實踐,歸于實踐,頂崗實習支教,不僅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檢驗所學,了解自己的所學應當如何應用到實踐中,而且有力地支援了落后地區鄉鎮中小學校的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
一、實習支教,管理先行
初到五指山,挑戰巨大。實習支教點分布在黎苗族山區的各個學校。山區自然環境優美,生活條件卻十分艱苦:難耐的酷暑、破舊潮濕的簡陋宿舍、滿室的蚊蟲、徹夜鳴叫的壁虎,碰上臺風天暴雨沖斷水管,我們只能連續幾天用水桶接雨水做飯。艱苦的生活條件,是我們要克服的首要難題。
除了要盡快調整自己的狀態、適應當地的生活,我們還要在實習支教期間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站穩“根據地”,否則,得不到當地師生的認可,實習學生得不到鍛煉,我們的實習支教也就失去了意義。
一邊是生活的艱辛,一邊是學習工作的艱巨,我認真考慮籌劃,試圖建立一個有效的、完備的管理系統,以達到全員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目的。
能否克服生活上的困難,能否教好書、上好課,自身能否得到提高,關鍵在于能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否踏實肯干。因些,我把“態度決定一切”作為支教團隊的工作理念,要求實習學生時刻牢記。我們還確立了“日匯報,周共讀,月敘事”制度,建立了“博客(微信公眾號)、QQ群、工作簡報”交流平臺。日匯報,即實習支教小組的組長每天早上七點前以短信方式匯報工作;周共讀,即全體學生要在每個周末集體共讀教育學、心理學經典名著,以深刻理解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月敘事,即每個實習學生在月底要撰寫當月生命敘事,自我反思。
此外,我堅持每周寫一封“致實習支教同學的信”,分析共性問題,指導教育教學,聚焦榜樣故事。日積月累,已經寫了二十多萬字,即將成書出版。
實習支教的學生每學期換一批,為了做好交接工作,我組織編寫了十五萬字的《五指山實習支教全攻略》,要求來五指山實習支教的實習學生在校內崗前培訓時認真學習,以便盡快進入工作
角色。
六年來,這套管理系統有效運作,幫助我安全順利地帶領一批又一批大學生度過他們在五指山的實習支教歲月。
二、實習支教,教學是核心
如果說管理系統是保障,那么提高實習支教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則是最核心的任務。實習支教的學生分布在不同學校,并配有當地教師具體指導其教育教學工作。但是,山區學校的教育水平畢竟和城市學校的教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僅僅依靠當地學校和當地教師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實習支教隊必須給予實習支教學生專業的幫助和
指導。
于是,我一頭扎進教室,每學期進行三輪聽課,第一輪聽全部實習學生的課,摸底了解;第二輪,有選擇地聽,重點聽教學能力較弱學生的課,督促幫助其盡快提高;第三輪,則是選拔優秀學生為其他實習支教同學上公開課,鼓勵榜樣,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經過與教育局師資培訓中心、教研室溝通,他們把實習學生納入他們的年度工作計劃中,讓實習學生參加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師培訓,并定期邀請五指山市中小學名師為實習支教學生上公開課,方便學生向名師請教
學習。
實習支教的學生大多是初登講臺,缺乏教學經驗,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理念不熟悉,面對的又是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足的農村孩子,往往會在“三把火”的熱情過后,陷入困境,唉聲嘆氣。為此,支教隊組織了“相約周末”共讀活動,每個周六晚上,全體學生通過網絡,在線討論研讀教育學經典書籍,每個月的最后一周則是討論經典教育電影,如《放牛班的春天》等。那時,我隨身攜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每到一處,就結合實際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一章,與學生們共讀討論。通過共讀討論,許多學生切實感受到了理論對現實的巨大指導作用,紛紛由原來的被動閱讀、認為無用,轉為主動閱讀、覺得很實用有價值。實習支教學生黎培剛一開始不喜歡共讀,結果到實習結束時,他對下一屆實習支教同學說:“你們一定要享受一下郝老師組織的共讀
活動。”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網絡,邀請全國的中小學名師舉行“與名師相約”遠程在線講座,讓實習支教學生與名師直接交流,開拓眼界,豐富知識,破解疑惑。比如,我們邀請淮安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特級教師孫靜作小學課堂管理方法講座,邀請石家莊市寧安路小學優秀教師劉麗賞作關于兒童閱讀的專題
講座。
經過一個學期的歷練學習,實習支教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在期末考試中,實習支教學生所帶班級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三、實習支教,德育與智育并重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島中部山區,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民風淳樸。但受歷史、自然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長期以來,這里的教育狀況薄弱,家長和學生都不太重視教育,學生的生活習慣、文明習慣、學習習慣都很差。校園里,學生遲到曠課、赤腳亂跑、隨意打鬧,不認真聽講;放學后,學生要么是下河游泳、四處玩耍,要么是回家干農活、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沒有時間和精力復習功課。沒有良好的學習條件和氛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學生和家長都不在意。
逐漸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后,我們認為,如果僅僅盯著學生的應試成績,而不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不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太大的影響。身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于是,我帶領實習支教學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習慣為目標,大力抓養成教育。
首先,我們開展構建書香班級活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當地學校原有的圖書資源十分稀缺,為此,忻州師范學院在全校發起愛心捐贈活動,共集資捐款200萬,為每所實習支教學校建立一間愛心圖書室,解決了學生沒書可讀的難題。實習支教學生在每個教室均建立圖書角,方便學生隨時閱讀。
我指導實習支教學生開設“晨誦、午讀、暮省”課程,把閱讀納入課程之中;開展新教育實驗中的“每月一事”活動,培養學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習慣;每月組織集班會、表彰會、家長會、儀式為一體的“月末慶典”,聚焦榜樣,讓課程具有生命的光輝。
經過一批批實習支教學生的堅持和努力,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文明習慣都慢慢發生了變化。通過開展這些養成教育,實習支教學生的專業素養也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忻州師范學院的實習支教工作得到了當地社會的廣泛贊譽,五指山市教育局與忻州師院先簽訂了一年協議,后來將實習支教時間延長為六年,人數也從一開始的二十多名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多名。
實習支教是培養教育人才的重要實踐環節。實習支教,不僅強化了師范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強了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進行實習支教,也有力地支援了農村基礎教育,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頂崗實習支教,讓師范院校、實習支教學生和地方教育取得共贏。
(作者單位:山西省忻州師范學院)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