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是為了滿足職業學校教育改革和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我校實施了以“雙師型”為目標,立足于本校,立足于教師本人,立足于本專業特色的“三本”教師培訓模式。
一、抓好“三個工程”,突出頂層設計
學校制訂并實施了“3”個“4”工程,即四星級攀升機制、四層次培養機制和四證書評價機制。四星級攀升機制是指把學校教師分為四個等級,即一星教師為教學新秀、二星教師為教學能手、三星教師為骨干教師、四星教師為首席教師,各個定位層級都有相應的條件和資質,每個教師都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先給自己一個初步的定位,同時確定自己在一個階段的目標。四層次培養機制是指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會”“熟”“精”“專”四個層次的要求:“會”,基本掌握相關技能,會實際操作;“熟”,熟練掌握相關技能,能熟練操作;“精”,能精通所教專業課相應的職業技能;“專”,擁有一項以上高水平專業技能。四證書評價機制是指每個培養周期內教師要拿到企業實踐證書、技能培訓證書、三方評價證書和星級認定證書。
二、做好“三個對接”,突出前沿引領
一是與企業對接,深入實踐前沿,以真實的基于工作過程的環境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目前學校與40多家企業合作,先后送出100余人次到企業行業培訓和實踐,僅今年上半年,安排12位教師到上海PPG公司、河南威佳實業、鄭州宇通公司、華中數控公司等8家企業實踐4個月,安排16位教師到本地企業實踐1個月。
二是與專家對接,掌握行業標準前沿,以行業頂級專家引領教師專業成長。近年來,學校先后邀請20余位知名專家來校授課指導,開展專題培訓30余場,參訓教師500余人次。
三是與新技術對接,把握科技前沿,以技術更新和應用引領教師不斷前行。學校先后組織教師參加了新能源汽車培訓、機器人技術應用培訓、3D打印技術培訓、物聯網技術培訓、智能家居培訓、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培訓等,同時,根據專業發展需要,建設新技術實訓基地,以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搭建“三個平臺”、突出三方評價
平臺一,舉辦信息化大賽,著重培養教師基本功。比賽的內容主要有教學設計、說課、課件制作、微課制作和兩筆字展示(硬筆字和粉筆字)。學校每年舉行一次,邀請第三方專家評判、點評。目前已經連續舉行4屆,參與教師500多人次,積累教學資源2萬多條。
平臺二,舉辦專業教師大練兵活動,著重培養教師專業實操能力。根據專業特點,學校每年每專業推薦1~3個實操項目,由行業、企業專家出題考核,個別項目需到企業先培訓后考核。當前已考核項目30多個,參與教師200多人次。
平臺三,以專業技能工作室為平臺,加強校校、校企交流研討,著重培養教師共建共享能力。當前學校有三個技能工作室,開展專題交流培訓30多次,外出交流參觀學習10次,開展共同教研活動60多場。
四、落實“三個成果”,突出校本應用
第一,落實課程開發成果。課程開發能力是“雙師型”教師的重要指標之一,學校計劃每年出版5本校本教材、開發3門精品課程,以成果引領教師發展。截至目前,學校教師主編或參編的教材32本,參加開發國家共建共享精品課程4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
第二,落實課題研究成果。開展課題研究是“雙師型”團隊提升的有效途徑,既能解決實際教學問題,又能提升專業技能水平。近年來,教師們圍繞項目教學、基本工作過程教學、模擬公司教學等課題開展系列研究,有32項課題獲得各級獎項。
第三,落實技能大賽成果。近年來學校先后組織參加了市級技能大賽、行業協會大賽、企業類大賽等,參賽的輔導教師有60多人次,輔導參賽的學生600多人次,在鄭州市職業技能大賽中多年囊括汽車、數控、機電專業所有一等獎;獲得省級一等獎60多個,國家級三等獎2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