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蔣育芳
【摘 要】班風是班集體建設的靈魂,是班級文化的外在體現,深刻影響著班集體的成長,潛移默化地引領著學生個體的完善。班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實際的教育實踐中班風建設卻往往被常規所掩蓋,而未能被充分地重視。對于班風的定義、作用和實際建設的操作卻莫衷一是,本文嘗試就這些問題給出粗淺的思考。
【關鍵詞】班風描述 班風作用 班風建設
每次美術課時,稀稀拉拉、吵吵嚷嚷地進入美術教室之后,盡管上課鈴已響、老師已經開講,但是總是有那么幾個人肆無忌憚地“談笑風生”。漸漸地,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敢怒而不敢言的人越來越多,心有憤懣而無奈隱忍的人越來越多。更為糟糕的是,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意識較弱的人逐漸加入“吵鬧”的行列。似乎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漸漸地習以為常而沒有了最初的反感,大家似乎都很亢奮活躍。于是,音、體、美、政、史、地、生也都這樣,沒有老師的自習課也更是這樣,成為一種穩定的習慣,進入類似的情境就自然是這樣的群體心理氛圍,沒有人譴責這種現象,浮躁、紀律差的群體形象就形成了。這顯然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這種現象指向了班集體的哪個側面?
一、班風釋義
班風,即一個班級的風氣,是班級大多數成員的思想認識、情感意志和精神狀態的綜合反映,是班級建設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班風是經過長期、細致的教育和嚴格的訓練,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種行為風氣和精神面貌。是由班級成員共同營造的一種集體氛圍,反映了班級成員的整體精神風貌與個性特點,體現出班級的內在品格與外部形象。
本文認為:班風就是班級風氣,是在班主任的引導、教育和引領下,班級大多數成員在大多數情況下的思想認識、情感意志和精神狀態所構成的群體心理氛圍(對內),以及在這種心理氛圍之下的行為習慣、輿論環境和個性特點所構成的群體形象(對外)。
二、現象剖析
班風的影響主要通過去個性化機制發生。人們往往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當個人太過專注于某件事情或者被某種群體狀態所浸沒或者某些物質、某些技術的作用下,往往會忽略他人和自己,這個時候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力迅速下降,從而會作出一些平時不可能做的事情。這是一種去個性化狀態: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力下降,對社會評價的關注降低,從而內疚、羞愧、恐懼、承諾和責任等行為控制力量降低的一種狀態。
文首的班風是一種不好的群體心理氛圍,在這樣的情境中,一些自制力較弱的學生其潛意識中就會認為,別人都在說話呢,我也說話就沒什么特別不好的了(責任分散、內疚降低)。因為別人(很多人)都在講話,“我”只是他們中的一員,這個時候“我”完全沒有理性的自我意志、自我評價,而完全融入“他們”,“我”已不在,而是一個“匿名”的與他人無異的人。
班風的影響是一種從眾現象。從眾就是在群體的壓力下,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和行為等方面自愿地與群體中的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尤其是當班級中所出現的情境性質模糊、有3-4個人特別活躍地參與其中的時候,班級中那些自我評價較低、依賴性較強的中間群體就比較容易發生從眾的現象,進而強化這種情境。當情境性質是正向的時候,就會符合優良班風的要求;當情境性質是負向的時候,就會破壞優良班風的形成。
文首的現象表明,有較多的學生不能明確這種情境的負向性質(可能是日常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常規紀律要求不夠)。當教室內每個地方都有幾個人在說話嬉笑的時候,其附近那些自制力較低的同學就會進入去個性化的狀態而不由自主地自愿地加入其中,與他們保持一致。從而導致該情境的范圍越來越大,最終彌漫全教室。
由此可見,班風會通過去個性化的機制影響自制力較弱的人,使之產生從眾現象,進而強化原有的班風。
三、建設班風
為了發揮班風的正面作用,就要營造優良班風。優良的班風是在班級的日常管理的活動中逐漸形成的。班級的日常管理的活動最為主要的是學習活動,因此學風就自然地成為班風形成的核心要素。
優良班風必須從優良學風開始。我們可以在教育實際中發現,有些班級不做作業、不聽課、不學習的自我放棄的學生較多的時候,其整體的學風就會比較怠惰、浮躁。哪怕其班級常規搞得再好,班風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促進學生成長完善,促進學生在主業上成長完善)。忽視學風的班風是沒有價值的,不考慮班風的學風是膚淺的。
優良班風必須有思想認識上的覺悟。從心理要素上看,思想認識是行動的根源,思想認識決定情感傾向,認知和情感決定態度傾向,需要、動機和態度決定行為傾向和途徑選擇。這就需要在集體教育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科學的態度,營造健康正確的輿論環境,形成清晰的客觀事物的判斷標準,從而增強學生個體對各種情境性質的判定能力,減少不良從眾現象的發生。
優良班風需要學生個體的自我覺悟。自我覺察與領悟是態度轉變的基礎,這就需要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建立自我管理機制,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從而期待學生自我覺悟。例如:構建班級自主管理委員會,將所有日常管理事務放手班委自主管理,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對班委進行培訓和指導;關注品行惡劣學生群體,既有“風和雨細”又有“雨狂風驟”,即讓學生能靜下心來、耐心傾聽,又能讓學生心懷敬畏、明白規矩。
【參考文獻】
【1】匡英,朱倩等.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2)
【2】班風【百度百科】.瀏覽時間:2016年5月2日14時
【3】郭念鋒,虞積生等.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民族出版社,2012(7)
【4】郭念鋒,虞積生等.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民族出版社,2012(7)
【5】鐘鳴.沖突也是一種教育【J】.現代班集體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