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海源
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產物。只有積極發展社區教育,把它納入社會大系統,才能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以下簡單敘述一下個人對社區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社區教育有利于社會協調發展
社區教育作為地方管理的教育,有利于地方黨、政機關加強領導與管理,協調人、財、物齊抓共管,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社區教育加強了教育與經濟、文化、思想教育部門間的溝通與聯系,能夠更充分地發揮教育培養人的作用,促進教育方針中“依靠”與“服務”的貫徹落實,加快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的進程。它有利于教育內部普、職、成、高統籌,深化教育內部改革,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有利于促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有利于區域終身教育網絡的形成,實施無處沒有、無時不在的全方位、全天候的從幼兒到老年的終身教育;有利于營造社區文化和教育的小氣候,促進社區內各單位校風、民風、行風等建設,直接有效地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二、發展終身教育必須重視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的主要特征集中體現在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的“三全”上。一是“全員”,即以全體社區成員為教育對象。社區成員既是社區教育的對象,也是社區教育的主體;二是“全程”,每一個人從嬰幼兒直到生命終結,都應持續地、不間斷地接受教育;三是“全面”,即在教育內容上,既要為社區成員“德”的完善服務,又要為他們“才”的提高服務,既要滿足社區成員“謀生”的需求,又要滿足他們“樂生”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社區教育是實施終身教育的一種具體途徑和形式。
三、加強弱勢群體教育
加強弱勢群體教育是社區教育全員性的重要體現,是社區教育的一項特殊的重要工作。所謂弱勢群體,主要是指老年人、殘疾人、貧困人、失足者等社會成員。要加強對他們的關心、幫助、教育和引導,增強他們的生活信心和競爭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發展各種類型的學習型組織,逐步建立學習化社區學習型組織不僅有利于個人潛能的開發,而且有利于社會群體潛能的整體開發和利用。學校要幫助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建設學習型組織,幫助建設學習型家庭。如果各類組織都成為學習型組織,家庭也成為學習型家庭,每個組織和個人學習的機會和能力倍增。
四、開發更多適合中年人學習的課程
或者是受我國尊老愛幼傳統的影響,現有的社區教育課程針對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相對較多,適合中年人學習的課程特別少,這同樣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社區內的中年群體絕大部分是在職工作者,他們不僅肩負著創業養家、贍養和照顧父母、教育下一代等三重重大責任,還是社會生產力的中堅力量。他們或因學有所成或因工作繁忙且又是各類教育機構的施教者,其自身的繼續學習與教育往往被忽視。筆者認為,社區中的中年群體由于其“中流砥柱”的社會角色,恰恰因當成為社區教育的重點對象。中年群體不僅需要快樂地、充實地度過上班之余的時間,還要增強法制觀念、學習新的科學技術,隨時培訓其適應新的工作崗位的新技能等。所以,我們必須在充分調查研究他們的娛樂需求、教育需求、文化需求等的基礎上,努力開發適合他們進修提高的課程。
五、社區教育工作者要熱愛社區
熱愛社區,熱愛社區教育工作。當前,雖然社區教育方興未艾,但是,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各級政府的重視度和社會的認可度還相對較低,加上它自身目標的模糊性、管理的松散性和考核評估的主觀性,在一些人的眼光中,社區教育中心是一塊工作輕松愉快的樂土和沒有壓力的福地,導致社區教育專職人員中不乏“磨損”型、平庸型和懶散型的人員。而社區教育是一項全新的社會事業,需要的是一批有生活激情的工作狂“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實踐,才能為社區的持續發展探索道路,開創局面。如果只是高高在上,閉門造車,為了應付各項評估和驗收,搞搞項目、湊湊數字、做做資料,社區教育工作就不可能產生實際的效果,社區教育中心也就形同虛設,教育惠民就是一句空話。
六、社區教育的資源要來自社會
社會是生活的舞臺。任何人不管接受過什么級別的的學校教育,相對于社會這個大舞臺來說,終究是缺失的教育,而要彌補不同人群各不相同的教育的缺失,是沒有哪個教育機構能夠面面俱到的。因此社區教育必須要充分地調動和整合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資源和特色資源、歷史資源和地域資源,才能以多序列的社區教育系統、多元化的社區教育結構和多樣化的社區教育手段來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社會是大眾惟一的學校”、“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
綜上,社區教育在增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是突出的、巨大的,社區教育功能的發揮在為社會管理創新帶來巨大推力的同時,也為提高社會管理創新質量和水平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那么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提升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是社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社區教育的研究仍然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和課題,其中涵蓋的問題很多,需要我們搞社區教育工作的人,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