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數學被稱為“思維化的體操”,可見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對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們來說,培養優良的數學思維能力,更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擬通過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的角度,透過數學教師的視角,對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希望通過本文的簡要論述,可以為這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能力;教學質量
初中數學是基礎學科,也是開拓學生思維視界、提升學生思維靈活度的重要科目。在日常的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注意想方設法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數學教學的成果,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綜合、全面、均衡的發展。
一、注重學習引導,培養學生智力水平
作為新課程理念實施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智力,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光有知識缺乏智力,也只能是死搬硬套的僵死知識,對學生智力的發展不能有效地發揮。如有這樣一道結合實際的題目“在汶川大地震中,許多城市通訊設施不能進行工作,現有三個城市A、B、C 分別位于一個等邊三角形的3 個頂點處,現在它們之間要進行人工聯系,設計者給出了3 種連接方案:
(1)AB+BC;(2)AD+BC(D 為BC 中點);
(3)OA+OB+OC(O 為△ABC 為中心);若要使連接線最短,應選哪種連接方案?
這時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學生經過分析思考,最終得出了運用第3 種連接方式最短。這時我又緊接著提出“如果工程由你承擔,你會按第3 種方案去做嗎”的問題,立刻將學生置身于事件活動之中,激發了主動參與的意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質量,就是指教師通過更為簡潔、方便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完成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不僅是對數學教學本身的尊重,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路徑。
二、注重學習引導,明確學生主體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要歸還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有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師不能夠替代的,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不是僅靠教師的講解就可以的,還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由于數學課內容較多,難度較大,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把知識一股腦地倒給學生,忽視了學生自己的思考和對知識的消化吸收。數學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改變教師為課堂主體的局面,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和爭辯,為學生思維的發展提供輕松的環境。
三、注重學習引導,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數學的興趣,往往產生于求知的情境,在于教師“寓教于樂”,根據學生特點和容易樂于接受這一要求,使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并運用生動形象、具體鮮明、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使學生在領會知識的同時,把學生學習數學的藝術美、科學美的感受積極地調動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關鍵和重要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設置懸念、創設求知情境、注重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參與身邊的數學活動,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并使這種求知欲反復出現,從而形成對數學方面的認識興趣。
長期以來,許多學校的課堂教學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即只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而忽視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從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因此,課堂上多給學生留出一些讓他們自主學習和討論的空間,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并發表各自的意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進而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讓學生從思想上產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真正實現主動參與。
四、注重學習引導,發散學生思維
發散性思維的形成是以樂于求異的心理趨向作為一種重要的內驅力。對于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時不時出現的求異因素及時給予肯定和熱情表揚,并使學生真切體驗到自己求異成果的價值,反饋出更大程度的求異積極性。對于學生想找尋異解而找不到時,則要細心點撥潛心誘導,幫助他們獲得成功,讓他們在對于問題的多解的艱苦追求和成功中,享受思維發散這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樂趣。使學生生成自覺地求異意識,并日漸發展為穩 定的心理趨向。在面臨具體問題時,就會能動地做出“還有其它解嗎?” “試試看,再從其它角度分析一下”的求異思考。
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生往往擁有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因而在數學教學中應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并常常進行一題多變的訓練,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形成多個角度看問題的好習慣。
五、注重學習引導,培養抽象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之一。為此,在教學中盡量抓住每一個機會和場合,來誘導學生進行抽象思維活動。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思維活動,避免了讓學生機械去死記硬背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課堂練習是對本節課學習知識的總結訓練,要想解決習題中的問題需要運用學生的思維,對知識進行類比、歸納,理順解題的思路,學會解題的技能和方法,能夠發揮學生的潛能,也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很多習題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實則蘊含了更深的知識,是對表面知識的延伸,教師應該利用習題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在習題的練習中總結解題規律,課堂練習具有典型性,往往是代表了同一類題型的規律,對課堂練習的學習能夠使學生由特殊問題得出一般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合理、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綜上所述,培養數學思維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數學思維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結合教學特點、巧妙地設問、引導,并創造和發掘時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才能幫助學生不斷發展數學思維,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