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宇軒
近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蓬勃發展,我們不斷從電視報紙新聞上看到一個個令人振奮的航天新聞。從楊利偉到王亞平,從神五到神十的發射成功,可以說,這些都是中國航天事業史上的重大事件。這些航天事業的成功使航天精神無處不在,航天精神帶給我們青少年很大的啟示,同時也對我們的生活、學習有著很大的鼓舞。作為高三學生,我們也時常聽到“航天精神”,國家也倡導我們學生要向“航天精神”學習,那么什么是航天精神呢?學習航天精神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有什么人生意義呢?
一、航天精神是青少年的寶貴的人生財富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是對載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天宮二號的總設計師朱樅鵬也曾經說過,載人航天有四個特點:特別能風險,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戰斗。這些特點對于青少年,不論是學習,生活,還是事業,這個精神都是非常適用的。尤其對我們高三學生來說,更是可以作為座右銘來時刻鼓勵自己。我們的科學家們通過艱苦不懈的不斷努力,讓火箭一次又一次遨游天空,堅定了我們趕超航天強國的信念,也證明了我們具有成為航天強國的能力。我們的宇航員們經過了一次一次的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挑戰,最后成功登陸太空,這些都體現了科學家們,宇航員們為了一個偉大的事業,始終保持一顆奉獻的心,也始終做好了吃苦奮斗的精神和努力拼搏的決心。而這些吃苦耐勞的品質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養成的,要從小培養青少年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作為我們學生來說,也要學會“吃苦”,“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處在高三階段的我們,更是應該把這種學習壓力當做一種吃苦鍛煉,學習航天精神,我相信這將會是我們人生中最寶的精神財富。
二、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青少年
近年來,國家加強力度重大扶持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航空航天事業的發達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國家的努力下,我國航天技術發展迅猛,已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在這種形勢下也需要更多的專業航天人才。因此,作為我們學生來說,應該努力學習,從小培養一份對航天、對科技的興趣和熱愛,從小培養勇于探索、敢于冒險,善于創新、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和科學精神,將來投身祖國的航天事業,傳承航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雖然我們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的航天事業之路還很長,這需要我們的科學家們不斷進行艱難的摸索,進行漫長的探尋,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人才傳承航天精神。而在后人的不斷接力中,需要我們的青少年扛起民族的脊梁。浩瀚的太空中,還有無數的科學奧秘,等待我們這一代去破解,還有無數科學成果,等待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后代去共享。太空之路永無止境,我們趕超航天強國的偉大實踐也永無止境。
少年強,則中國強。同樣,少年強,則航天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希望。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青少年,青少年是航天事業發展的希望。因此,在青少年中,不僅要普及宣傳航天知識,更要普及航天精神,發展航天人才。培養航天科技的后備人才,應該成為我們堅持不懈的追求。
三、如何培養青少年的航天興趣
天宮二號的總設計師朱樅鵬也十分重視培養青少年的航天興趣,他曾經說過:“現在不少青少年對航天和太空都非常感興趣,必須給青少年普及航天科技知識,這是整個民族發展過程和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應有之義”。未來,中國航天事業需要靠一大批年輕、有能力、有思想的人去發展。那么如何從小就培養青少年的航天興趣呢?對此,作為一名高三學生,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首先,可以多舉辦一些航天科普知識進校園、航天科普知識大賽等公益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拉近未成年人與航天的距離,拓寬孩子們的眼界,普及航天科普知識,使孩子們了解到我國航天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激發出他們的愛國熱情,同時進一步增強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積極探索科學未知領域的興趣和欲望。
其次,在校園文化里,也應該加大對航天知識的宣傳,定期舉辦活動,鼓勵同學們到網絡上看一些載人航天圖片和資料,或集體組織到航天城參觀學習,到現場觀看并體驗一番太空環境。太空授課,就是一個很好地普及青少年航天知識的活動形式,航天員在太空給學生授課,實現了真正的天地連線,現場與學生互動,答復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這種形式本身足以給孩子們以巨大的震撼,形象地展示了人類科技可以達到怎樣發達的程度。天地之間的距離都不再是距離,教學中基本可以實現即時對話,這種科技成就足以激發青少年學生對科學技術的濃厚興趣。同時也更進一步拉近了航天與青少年的聯系。使青少年獲得更多的航天知識。
最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激勵學生的信心,也對培養青少年的航天興趣有一定的作用。很多同學都有這樣一個錯誤觀念,那就是認為航空航天事業是遙不可及的,是神秘的。基于這樣的理解,很多青少年認為航天知識是復雜的,是枯燥的,因此,缺少學習航天知識的興趣。在學校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變這種錯誤觀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航天科技實踐活動和創新發明創造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對航空航天發明進行思考,也可以激勵學生學習航空航天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的航天興趣。
一個民族總是要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但仰望星空的同時,也要腳踏實地,不斷探索。六十多年的航天輝煌等待青少年們去續寫。從神一到神十,再到未來的神十一、神十二......從無人伴行到載人飛天,從航天員“囚禁”在艙中到在太空中“蹣跚學步”,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令不少西方航天大國們紛紛摘掉了有色眼鏡,看我中華民族在宇宙蒼穹中書寫下的“東方神奇”,也讓國人真正體驗到了揚眉吐氣的酣暢與痛快。畢竟,我們多難興邦的祖國,急切需要用這種展示先進科學技術的方式,來揚我國威、振奮人心。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僅是剛剛奮力躋身于航天大國之列,并非是航天強國。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們前進了一大步,對于他們來說,也許僅僅是邁出了一小步。未來的航天之路還很長,這需要我們青少年學生去實現,我們學習航天精神,我們承載著億萬同胞的希望,就讓我們培養航天興趣,學習航天知識。在太空中早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