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強 高天琦 李燕豪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405)
禤國維辨治皮膚病經驗探討
陳芝強 高天琦 李燕豪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405)
禤國維;皮膚病;經驗探討
禤國維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第二屆國醫大師,廣東省名中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二、三、五批師承指導老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皮膚科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病專業委員會顧問,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醫藥專家。禤國維教授從事皮膚科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50余年,在治療皮膚病方面經驗豐富。
中醫皮膚病學術體系萌芽于秦漢,發端于晉唐,發展于宋元,興盛于明清,近現代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對于皮膚病的診治,中醫學常把局部改變和人體的經絡、臟腑、氣血等聯系在一起,既重內治,也不忽視外治。中醫學以其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開創了中醫藥治療皮膚病的特色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首先,中醫認為皮膚病雖然病發于外,但常源于內,故把對皮膚病的診治看做是整體的一部分,而并不孤立地認為是皮膚局部的病證。其次,中醫藥相對來說副作用小。中藥的起源和發展與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故有“藥食同源”的說法。以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為例,使用中醫藥治療不僅可以避免長期使用激素導致的一些嚴重并發癥發生,還可以適當減少激素的用量,減少危險事件發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1]。
中醫藥治療還可以控制反復發作性皮膚病或延緩其復發。許多皮膚病具有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特點,如銀屑病、尖銳濕疣等。此時運用中藥可以有效控制其復發,或使其復發間隔時間明顯延長[2]。
禤國維教授很早就主張將皮膚病學科從中醫外科學科中獨立出來。在長期臨床實踐中,根據中醫陰陽平衡的理論,提出“陰陽之要,古今脈承;平調陰陽,治病之宗”的皮膚病治療思想,逐步形成獨特的學術體系,創新發展了嶺南皮膚病學流派,成為該流派的代表性傳承人物[3]。
1.調節陰陽,合理固腎。禤國維教授治療皮膚病時重視陰陽,尤其重視腎的陰陽,他認為補腎法是治療疑難皮膚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一些難治性、頑固性皮膚病與腎的關系十分密切。正如《類經圖翼》中所言:“五臟之陽非腎陽不能生,五臟之陰非腎陰不能滋。”禤國維教授認為皮膚病大多表現為腎陰虛或腎陽虛,針對這樣的情況,如能恰當運用補腎法,可使沉疴得愈。禤國維教授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歸納出“補腎八法”,包括溫陽補腎法、滋陰補腎法、養血補腎法、補腎涼血法、補腎解毒法、補腎祛風法、補腎活血法、補腎祛濕法等[3]。在治療時以六味地黃湯為基本方進行加減,療效非常顯著。禤國維教授認為中醫的優勢在于能調整陰陽的中藥,既不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理平衡,也能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因此只要辨證、用藥得當,就不會出現溫陽而害陰、補陰則損陽的現象[3]。
筆者以滋陰補腎法(補腎陰)為例,若素體陰虛,年老腎陰不足;或調攝不當,房勞過度,腎陰暗耗;或病久及腎,肝腎虧耗,出現形體消瘦、面色潮紅、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遺精盜汗、舌質紅、苔少或剝或裂等癥狀。常見于SLE、皮肌炎、紅皮病等病后期。辨證屬腎陰虧虛,治宜滋陰補腎。常用六味地黃湯、知柏地黃湯等化裁。禤國維教授臨床中擅長滋陰補腎一法,最喜用六味地黃湯。腎陰虧虛證常涉及心、肝,禤國維教授分兩法論治,一是滋水涵木,肝腎同治;二是滋陰降火,心腎同調。若出現心悸失眠、腰膝酸軟、潮熱盜汗、頭暈、夢遺等癥,禤國維教授常用交泰丸、黃連阿膠湯、天王補心丹等化裁。
2.解毒祛邪,扶正固本。中醫認識病因往往從內外因著手。中醫治病,以和為貴,解毒祛邪法是禤國維教授總結出來治療外因的方法。中醫認為,皮膚屬表,六淫侵襲首犯皮膚,尤其是風、濕、熱之邪。禤國維教授認為,許多皮膚疾病都是風、濕、熱蘊結而成。如最常見的蕁麻疹、濕疹、尋常型銀屑病等皮膚病,此類疾病往往都以實證表現為主,而禤國維教授常從風濕熱毒邪的角度考慮。禤國維教授治療皮膚病的學術思想概括為:除常見的六淫、七情、外傷、稟賦等病因病機外,疑難棘手皮膚病的發病和遷延應該從“毒邪”的蘊結來考慮。禤國維教授在古人治療經驗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了運用解毒法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創立通過口服皮膚解毒湯等中藥并結合多種現代外治手段綜合治療皮膚病,同時主張中西醫結合治療,提高臨床療效和患者的生存質量[5]。
皮膚解毒湯原方名為從革解毒湯,源自村上圖基等人所撰的《續名家方選》,禤國維教授偶拾此方,初試于臨床,效如桴鼓,此后結合多年臨床,取從革解毒湯之義,經加減變化,組成新方并命名為皮膚解毒湯,更適用于臨床。皮膚解毒湯由烏梅15 g,莪術10 g,土茯苓60 g,紫草15 g,蘇葉15 g,防風15 g,甘草10 g組成。方取烏梅滋陰解毒,莪術祛瘀解毒,土茯苓利濕解毒,紫草涼血透疹解毒,蘇葉解魚蝦毒,防風祛風解毒,徐長卿通絡解毒,甘草善解藥毒。全方關鍵在于解毒,解除外犯之毒和內蘊之毒。臨床上以皮膚解毒湯為基礎方用于治療多種風濕熱毒性皮膚病,獲效頗多。
3.注重外治,內外結合。外治法以其獨特的優勢,能迅速起效,直達病位,臨床運用非常普遍。提高皮膚病的臨床療效,要積極開展外治法,尤其是中醫特色外治技術。禤國維教授將中醫外治法體系歸為3類,包括藥物外治法、針灸療法和其他療法。藥物外治法有薄貼法、圍敷法、敷貼法、熏洗法、摻藥法、吹烘法、熱燙法、煙熏法、濕敷法、摩擦法、擦洗法、浸漬法、涂擦法、蒸汽法、點涂法、移毒法等18法;針灸療法有體針療法、針刺療法等15法;其他療法有刺療法、劃痕療法、開刀法3種。在中醫皮膚科比較常用是藥浴法,這種方法具有清潔身體、祛穢解毒的作用,還有止癢、疏通腠理、調和氣血的功效。藥浴法主要包括淋浴法、浸浴法和擦浴法。中藥藥浴因其簡便、價格低廉、毒副作用小,能取得較好的療效[6]。
1.禤國維教授治療SLE經驗。SLE是一種多發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病程遷延反復,不易治愈。禤國維教授在臨床反復實踐中,總結出SLE的主要病機為“陰虛火旺,虛火上炎”。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一身陰陽之根,腎虛不足,百病由生。禤國維教授認為,該病的發生與先天稟賦不足及腎陰虧虛有明顯的關系。如復遇日光照射,邪毒化火,迫血妄行則發生紅斑;或因久病失養,耗傷氣陰,致使虛火內生,內燥出現。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而腎陰虛是一種體質遺傳因素。禤國維教授根據自己的經驗,將該病的病因歸屬為以下3類[7]:①熱毒熾盛型。主癥:皮損為面部鮮紅色的水腫性紅斑,可有瘀點、瘀斑,高熱煩躁,肌肉酸痛,關節疼痛,便結尿黃,甚或神昏譫語,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滑或洪數。治法:涼血清熱解毒。方劑:犀角地黃湯加減。②陰虛內熱型。主癥:皮損紅斑不鮮艷,低熱, 口干唇燥,頭昏乏力,耳鳴目眩,關節酸痛, 自汗,盜汗,月經不調,大便不潤,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 脈細數。治法:滋陰降火。方劑:六味地黃湯加減。③脾腎陽虛證。主癥:面部紅斑不顯或無紅斑,低熱怕冷,腰部酸楚,關節疼痛,頭發稀疏,月經不調或閉經,神疲乏力,自汗,盜汗,動則氣急,身腫腹脹,不思飲食,便溏溲少,或面如滿月,舌體胖,邊有齒痕,舌質淡,苔少,脈濡細或沉細。治法:溫腎壯陽,健脾利水。方劑:附桂八味丸加減。
2.禤國維教授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經驗。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易于復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特征性損害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青壯年發病最多,男性發病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發或加重,夏秋季多緩解。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感染鏈球菌、免疫功能異常、代謝障礙及內分泌變化等有關。臨床中有4種類型:尋常型、膿皰型、紅皮病型和關節病型,尋常型銀屑病最常見,病情較輕。本病呈慢性經過,治愈后容易復發。
禤國維教授在長期臨床實踐中觀察到,銀屑病患者多有秋冬加重、春夏減輕的特點,且皮損多有銀白色厚鱗屑、紅斑、丘疹等,認為本病發病多由內外合邪所致,血燥為本,瘀毒為標[8]。當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于機體后,極易從陽化熱, 熱蘊體內,郁而化毒,以致熱毒壅盛;熱毒不解,燔灼營陰,津血受熱毒煎熬而運行不暢,日久必致血瘀;若病情遷延,又會耗傷陰液,而致血虛風燥。本病不同階段病機變化雖有不同,但均有熱、瘀的病機特點,而瘀、熱皆可生風,故風邪可貫穿疾病全過程, 故清熱、活血、祛風是該病的主要治法。治療時應從燥、毒、瘀辨證,治以養血潤燥,涼血解毒為主,佐以化瘀通絡,故禤國維教授提倡治療銀屑病應從血分立法。
[1]張志禮.中西醫結合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6,29(1):64-65.
[2]徐磊,胡燕,張毅.中醫藥治療皮膚病的優勢[J].浙江中醫雜志,2001,46(4):177-179.
[3]胡彬.禤國維:皮科圣手 屢起沉疴[N].中國中醫藥報,2014-11-12(3).
[4]歐陽衛權,謝婷,范瑞強.禤國維教授“補腎八法”治療皮膚病經驗[C].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分會年會論文集,2013:212-214.
[5]戴品.禤國維解毒法臨證思辨特點與學術思想淺析[D]. 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6]統籌,劉紅蓮.國醫大師禤國維皮膚病治療經驗交流[N].中國中醫藥報,2015-04-22(5).
[7]梁德洪.禤國維教授系統性紅斑狼瘡中醫辨證經驗研究[D]. 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
[8]鐘金寶,殷新,盧傳堅,等.禤國維教授治療銀屑病經驗介紹[J].新中醫,2004,36(9):11-12.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