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友 郭 瑾 田華張 黃興鵬 張春燕 彭志賢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8)
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的臨床研究
李其友 郭 瑾 田華張 黃興鵬 張春燕 彭志賢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8)
頸肩腰腿痛;平衡針灸;整體醫學
頸肩腰腿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是指由無菌性炎癥或慢性勞損所導致的病患部位疼痛、腫脹,嚴重者功能受限。目前在臨床上主要采取針灸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痛,以達到“不榮則痛,不通則痛”和“通調氣血,調節陰陽”的療效,但是傳統的針灸取穴較多且針刺感較痛,因此平衡針灸被應用于該病的治療[1-2]。本研究采用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并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96例頸肩腰腿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齡29~65歲,平均(42.7±7.5)歲;病程4~24個月,平均(1.0±0.5)年;頸椎病28例,肩周炎25例,腰肌勞損1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1例,腱鞘炎9例,骨質增生9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6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29~64歲,平均(42.9±7.3)歲;病程5~23個月,平均(1.1±0.5)年;頸椎病14例,肩周炎13例,腰肌勞損7例,腰椎間盤突出癥5例,腱鞘炎4例,骨質增生5例。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31~65歲,平均(42.6±7.8)歲;病程4~24個月,平均(1.0±0.5)年;頸椎病14例,肩周炎12例,腰肌勞損7例,腰椎間盤突出癥6例,腱鞘炎5例,骨質增生4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針灸方法治療。具體操作步驟及方法如下:取手掌背側的后溪、中渚、間谷以及足部的足臨泣、內庭及太沖,針具選用華佗牌0.22 mm×40 mm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患者仰臥位,酒精棉球常規消毒皮膚,垂直于皮膚快速進針8~12 mm,同時讓患者活動患肢,捻轉得氣后留針30 min,每日1次。
觀察組采用平衡針灸方法治療。具體操作步驟及方法如下:頸部疼痛者取頸痛穴為主穴位,取風池、大椎為輔助穴位,采用一步到位法和交叉取穴法治療;肩部疼痛者取肩痛穴為主穴,取風池、大椎為輔助穴位,采用一步到位法和交叉取穴法治療;腰部疼痛者取腰痛穴為主穴,取風池、大椎為輔助穴位,采用交叉取穴法或定位取穴法治療;臀部疼痛者取臀痛穴為主穴,取風池、大椎為輔助穴位,采用提插針刺法和交叉取穴法治療;膝關節疼痛者取膝痛穴為主穴,取風池、大椎為輔助穴位,采用交叉取穴法治療;踝關節疼痛者取踝痛穴,同時在雙側取穴,采用一步到位法治療;肘痛者取肘痛穴,采用一步到位法和交叉取穴法治療。
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復發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療效判定標準[3]。治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恢復至正常狀態,能夠活動自如,可以進行正常的生活或工作;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疼痛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功能基本恢復至正常狀態,能夠滿足活動自由性,可以進行較為輕松的生活或工作;有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疼痛癥狀有所減輕,仍存在輕微的功能障礙;無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疼痛癥狀、功能均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結果
(1)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復發率為14.58%(7例),觀察組患者復發率為6.25%(3例),觀察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未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
頸肩腰腿痛在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主要包括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腱鞘炎、骨質增生等,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采用針灸或止痛劑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措施,但是傳統的針灸治療具有取穴多、針刺痛等缺點,因而耐受能力較差的患者不宜使用,而單純藥物治療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疼痛,且藥物副作用明顯。近年來,在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借鑒神經學的理論,提出并發展平衡針灸療法,其具有操作簡單、起效快、安全性高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4]。
平衡針灸學充分利用人體的信息系統(即神經、經絡與體液系統)和針刺技術的反饋效應原理,通過特定穴位激發調動患者的自身防御系統進行自我修復,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且該方法施行的主要手段為針刺,整個治療過程無任何毒副作用[5]。平衡針灸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尊重人體平衡規律,激發自身潛在的物質及能量,改善機體狀態,以促進機體實現良性轉歸,獲得良好的預后效果。平衡針灸發揮作用主要是通過促進炎性介質的吸收,調整神經通道,恢復受損組織并提高組織痛閾及松解組織粘連等方式。采用平衡針灸治療的主要原理是將醫生的指令性信息利用針刺神經干或神經支干而產生一種良性刺激信號,這種由人為產生的超強刺激信號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至高級中樞系統,由大腦中樞調控系統進行調控指揮,并實現對高級中樞系統的快速應激,使大量的能量物質得以釋放,從而激發鎮痛系統閘門的控制功能以及腦內的鎮痛系統,激發人體自身的疾病自愈能力,使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得到顯著提高,提高機體的鎮痛效應,進一步增強患者機體的消炎和代謝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6-7]。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操作簡便,療效確切,復發率低,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1]尹文仲,劉哨兵,黃青松.頸肩腰腿痛的預防、治療與護理[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楊迪和,潘青春,王文遠,等.平衡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痛468例[C].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七次民間醫藥學術交流會暨安徽省民間醫藥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2014.
[3]劉云鵬,劉沂.骨與關節損傷和疾病的診斷分類及功能評定標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243-247.
[4]范迪,趙鑫,孫伯巖.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5):252-253.
[5]劉航.平衡針灸配合自主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臨床體會[J]. 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64-65.
[6]谷錄軍,萬立.平衡針灸治療36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療效[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7):77-78.
[7]魯俊東.平衡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療效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3,5(6):41-42.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