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西亮
(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藺河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725499)
引領貧困戶試種中藥材白芨成功經驗淺談
余西亮
(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藺河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725499)
嵐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屬巴山山脈高山區。2013年初本人奉藺河鎮黨委、政府之重托,任蔣家關第一任書記。依據高寒山區氣候,地域自然條件,大膽試種市場緊缺中藥材白芨。從2013年開始至2016年中藥材白芨、重蔞種植135戶,試種成功,收獲效益顯著。為貧困戶脫貧開創出一條全新生產途徑,達到雙贏效果。筆者現就種植經驗方法報告如下。
嵐皋縣屬陜南巴山山脈中高山區域,海拔700~2450余m,海拔落差1700m以上。氣候特點是大陸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特殊地理環境造就區域間自然植物資源分布廣泛、品種繁多,不同品種中草藥樂在其中生長繁衍。白芨、重蔞也不例外。
嵐皋縣藺河鎮蔣家關村距縣城25km,全村6個小組,482戶,1636人,其中貧困戶207個,貧困人口910人,受信戶134個。全村土地面積883.3公頃,其中25°以下山坡可耕面積512公頃,海拔高度815~1556m,村級落差750余m,村級氣候差異2~3℃。全村農作物糧食主產以洋芋、玉米、紅苕為主。由于近二十年來社會經濟格局需求發生變化,上山采藥人越來越少,資源枯竭,市場上中草藥呈現歷年上升,價格一路走高,尤其是白芨、重蔞。安康市價800~1000元/kg。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大,為適宜區域人工種植提供了商機。
白芨、重蔞藥用價值主要有補肺、止血、消腫、散瘀止痛、清熱解毒、生肌功效,是肺結核、淋巴結核、各種瘡癰膿腫、蛇傷、癌癥配方中的藥。同時白芨提取物在化工膠合劑中應用廣泛,出口歐美市場。國內中獸醫方面配伍治療牛肺疫、牛結核、馬、牛、羊的乳腺增生,豬、牛、羊的鏈球菌病,肺炎支原體病,以及毒蛇咬傷人畜,救治配方中要藥。自古以來各家獸醫普遍在臨床治療各種疫病中使用,效果明顯。因此,開展人口種植具有廣泛市場,生產前景,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投資風險較小。因此,引領貧困戶開展人工種植是脫貧摘帽,逐步走向富裕的唯一途徑。
根據中草藥種植方法,結合現代無公害食藥安全要求和當地生產實際農戶特點,制定如下方案。
一是選擇海拔850~1100m適宜區域地塊,坡度25°以下,土層厚度在50cm以下。二是深翻地塊3次,清除雜草、石渣。三是開廂起壟,增加土壤通透性與排水能力,保證旱澇增收。四是土壤消毒、防病、防蟲,每畝用40%強氯精200g拌毒土50kg均勻撒播消毒、除蟲 (也可用10%呋南丹1kg拌毒土50kg)。五是合理密植,株距20cm,行距35cm,每畝種2.5萬~3萬株。六是科學施肥,保證質量。每畝施農家肥2000~2500kg,氮、磷、鉀復合肥 40kg作基肥 (或油餅50kg)。七是5月上旬白芨苗出齊后,每7~12天除草二次,防止草害,禁用化學除草劑。八是6月上中旬,每畝增施苗期分孽發蔸肥,畝施尿素4~6kg,隨降雨施入,7月上旬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每畝用量0.1~0.15kg,促進壯桿健葉。九是防治病蟲害。蟲害是指薊馬、飛虱、地老虎及其他甲殼蟲(金龜子等)。方法有三:①用25%硫氨聚酯100g兌水50kg噴霧;②用80%敵百蟲150g、40%滅菌靈200g混合兌水50~60kg噴霧防蟲防病;③物理殺蟲,距農宅較近種植地塊可用太陽能黑光燈或殺蟲燈誘殺多種害蟲。對天敵殺傷性小,無副作用和農藥殘留,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同時對地老虎蟲害也可采用毒餌誘殺。減少降低病蟲害數量。十是復土壯苗。在7月中下旬,借助中耕除草白芨根部培土復土,保肥保墑,促進根塊莖生長,提高產量。十一是預防凍害。因嵐皋縣冬季寒冷,12月至2月上旬極端最低溫度在零下6~12℃,極易造成白芨凍傷,導致來年減產,方法是冬前除草,降低蟲草害越冬基數。11月底覆膜或拱膜覆蓋保護,也可采用樹葉覆蓋10~15kg厚,保溫效果也好。
2013年3月底4月中上旬,首先在選擇56個思想解放,與時俱進,勇于開拓創新的貧困戶,試種40余畝,每畝投資3.8萬元,資金來源有3個方面 (借貸、個人籌款、財政幫助)。嚴格按照種植方案,精心管理,除草,施用家肥,科學防蟲,長勢良好,2014年擴大種植7.67公頃,至2016年已種植24.3公頃,涉及207個貧困戶的135個,占65%。建立10個科技示范戶,示范戶種植和繁育種苗面積0.17公頃,2014~2016年全村共出售白芨、重萎種苗45萬株,平均每株7.5元,白芨種苗銷往外省、市種植區。2015年9月四組一戶種0.019公頃,一次性出售給江西省中藥研究所每株10元。收入28萬元,引起強烈社會反映。白芨種植是2年生長期旺盛期,第3年根莖膨大,積累養分藥性達到極高值收獲莖根。2018年全村可收獲300余畝成品白芨,每畝按800kg,按700元/kg保守收入,每畝收益50余萬元,除去3年種植成本7萬元,每畝純收入40余萬元,56畝種苗產值畝均60萬元,畝按3萬株×7.5元/株核算,全村可收入1500萬元,可實現207個貧困戶,910個貧困人口達到人均1.5萬元目標,加之政府扶持獎勵,其他勞務收入等,每個家庭純收入年可達到6萬元以上,全村總體在2018年脫貧摘帽。
中藥材白芨和重萎 (七葉枝花)人工種植從2012~2016年歷時5年時間,種植面積由3公頃發展到23.3余公頃,無論種植面積、管理、種苗出售等都取得了良好效益,但還存在不少問題。
中草藥人工種植未列入兩級政府規劃和議事日程,體現投資少、政策扶持力度不夠,一定程度影響產業發展。
生產資金缺乏,因貧困山區資源有限,貧困人員資金嚴重缺乏,種植一畝一次性投資在4萬元以上,啟動資金極少,加之各種扶持款項有限,信用資金需職工擔保,職工擔保戶數和資金數量有規定和風險,有極少數貧困戶信用度極差,給生產發展和工作增加難度。
貧困戶種植水平有限,蔣家關村多數貧困戶年齡在50余歲左右,沒有多少文化,大字識不了幾個,出門較少,見識膚淺,對發展地方產業有顧慮,擔心白芨種成后,市場價格下跌,虧損嚴重,因而在投資投勞管理方面有些農戶是粗放管理,造成草害、蟲害現象時有發生,導致白芨生長不良,無論是出售種苗和藥品質量不高,效益較差。
因2010年嵐皋縣遭受7.18百年不遇水災,蔣家關等6個村是重災區域,陜西省實行移民搬遷,搬遷后大片土地荒蕪,各種雜草各種灌木滋生茂盛,土地閑置戶不愿意流轉或出租給種植戶,提出租金條件苛刻,每畝達500元以上,一次性付清10~15年,嚴重制約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產業難以擴大。
(1)對適宜種中藥區域建議縣政府做好普查、規劃,提出方案,制定各種政策優惠,鼓勵農民擴大種植,把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地方品牌優勢產業,帶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2)加強科技培訓,提高科學種植水平采取集中培訓,現場辦訓,播放技術光盤、幻燈片,編寫實用技術資料,或借助嵐皋縣有線電視臺媒體作用大力宣傳,同時同縣級政府資助把有志青年人才選派到外省學習先進種植經驗,回來做好示范指導,也可以同大專院校合作,聘請專家教授作顧問,不斷巡回指導,進一步提高農民種植技術,提高產品嚴重質量效益。
(3)加大資金投入,把產業做大。一是縣政府財政扶持資金加大投入。二是信貸扶持。三是獎勵補助。四是招商引資。把社會資金融入到產業發展軌道上,加快產業發展步伐,提高地方經濟。
(4)改革土地使用流轉機制,制定適宜多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鼓勵和獎勵土地流轉,對土地閑置或荒蕪農戶征收空地閑置費,沒收土地使用權限等多種方法措施促進產業穩定發展。
余西亮,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人,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