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成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勐烈鎮農業服務中心 665900)
淺談種公豬選育和飼養管理技術
張祖成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勐烈鎮農業服務中心 665900)
種公豬的科學飼養與管理是提高種公豬生產力的關鍵和保證。種公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母豬下仔質量與數量,科學、合理的選育種公豬是關鍵。影響豬生長的因素有環境與遺傳,在遺傳方面可以歸咎到種公豬身上,對種公豬選育與飼養管理都非常關鍵。本文結合畜牧生產實際,根據多年從事種公豬的選育和飼養管理經驗,簡要介紹種公豬選育和飼養管理技術。
種公豬選育;飼養管理;合理利用
種公豬在健康繁殖下一代中占有重要的遺傳地位。一頭成年優良種公豬一年內至少可以人工輔助配種50~200頭母豬,按每頭母豬年產2胎,每胎產10頭仔豬計算,每頭種公豬每年可以影響幾千頭仔豬的好壞;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方法,一頭種公豬一般每年可繁殖上萬頭仔豬。因此,選好、養好和用好種公豬,對提高養豬生產至關重要。
有條件的種豬育種場根據本場發展需要和本地區養殖戶需要,結合本地區農民生活習慣,引進優良種公豬和繁殖率高,抗病力強,耐粗飼的種母豬有針對性的進行育種,在選育后備種公豬時,應選留體格健壯、發育良好、具有種用價值的后備種公豬。后備種公豬3~4個月齡后,根據系譜考察其父母代和祖代的優良性狀,進一步選留體格大、健壯結實,具有該品種特定體型外貌的父母親后代中選留。公豬本身要具有雄性特征,身體健康、骨骼堅實、骨架較大、前胸寬且深、體質緊湊的公豬做種公豬。如果沒有育種條件的養殖場,最好是向大型種豬場購買種公豬。因為正規大型種豬場更能保證質量,對于需要引進什么品種的種公豬,要根據本場養豬生產目標和本地區養殖戶需要來決定,目前根據市場需求應選擇購買瘦肉率高、抗病力強,耐粗飼,生長速度快的優良品種,以提高商品豬的瘦肉率和生長速度;其次是選擇那些與本地區母豬雜交效果好的優良品種。在挑選種公豬時,應選購身體健康、精神活潑、身腰長、四肢結實、體格健壯、骨架大、后軀發育好、具有該品種特定體型外貌特征、無遺傳疾病的個體做后備種公豬最好。
種公豬應精神活潑,四肢健壯,運動靈活,性欲旺盛,聽話好用,腹不過大,且生殖器官正常,精液品質好等。要達到這個標準首先要把好選育關,并加強飼養管理。
種公豬的飼養管理應嚴格按照種公豬飼養標準來飼養,科學配制飼料配方,保證營養均衡全面。種公豬是整個豬群的特殊個體,從日糧中獲得的營養物質,除了維持自己的生命和必要的活動外,還肩負著傳宗接代的重要任務,因此,種公豬在配種期體力消耗較大,所需營養水平較高,除應供給營養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優質飼料外,在日糧中還應供給充足的全價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可增加精液數量,提高精液質量,延長精子壽命,從而提高種公豬的利用效率。
種公豬的飼料可以購買專用全價配合飼料,也可以按照飼養標準自行配制。處于配種期的種公豬,由于配種頻繁,消耗體力和營養較多,所以飼糧營養水平相對要高,大約每千克飼糧含消化能12.97MJ、粗蛋白質16~18%、鈣0.7%、磷0.6%。在配種期,除提高能量來補充配種所消耗的熱量外,還需提高氨基酸的全價性,特別是賴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這些氨基酸與提高精液質量有密切關系,因此,應盡量加入一些魚粉等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參考配方:玉米32%、大麥26%、豆粕18%、麩皮16.3%、魚粉5%、石粉1.2%、食鹽0.5%、添加劑1%,該飼糧營養水平粗蛋白質17.8%、消化能12.68MJ/kg。在非配種期,營養消耗較少,只需保持其正常體況即可。在能量和蛋白質水平上可以適當降低,每千克飼糧中約含消化能l1.92MJ、粗蛋白質12%、鈣0.66%、磷0.53%。參考配方:玉米26%、大麥41.5%、稻谷10%、豆粕5%、青糠15%、骨粉2%、食鹽0.5%,該飼糧營養水平,粗蛋白質l1.8%、消化能12.13MJ/kg。夏季氣溫高,種公豬食欲下降,為確保種公豬繁殖所需的營養,應適當增加蛋白質供應,一般以增加2%為宜,并保證氨基酸和維生素的供給,另外在飼糧中添加0.5%的小蘇打和一定量的VC,可以起到防暑作用。
種公豬的日飼喂量應嚴格按照飼養標準規定供給,但具體到每頭種公豬還可稍有變化。一般膘情較差的種公豬喂料量應高于膘情較肥的,配種次數多的應高于配種次數較少的。為不使種公豬過肥,不宜采取自由采食的飼喂方式,應采取定時定量的飼喂方法。最好飼喂濕拌料,供給充足飲水。每天喂3次,每次喂8~9分飽,若喂得太飽會影響豬的食欲,甚至1周內都不易恢復。一般90~100kg公豬每天喂2kg;100~150kg公豬每天喂2.5kg;150kg以上公豬每天喂3kg飼糧。切記不要給公豬喂大量薯干、粉渣、粉漿,或劣質草粉和糠類,否則易過肥或骨質疏松、肚大下垂,降低配種力。
種公豬每天要有規律性的生活制度,如飼喂、運動、采精 (或配種)、刷試等各項作業都應在固定時間內進行,以促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運動對于種公豬是必不可少的,運動是促進公豬機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強壯四肢,從而提高精液品質的有效措施。在公豬非配種期也要保證一定的活動量。在配種前3~4周就開始加強公豬的運動,逐步由少到多。到配種期每天應保證公豬運動1h,運動距離1~2km,運動節奏可采用先慢、后快、再慢的方法。運動后令豬休息、飲水和刷拭。夏天宜在涼爽的早、晚時間運動,冬天在中午運動,雨天、雪天、大風天可停止運動。運動路線應選擇清潔衛生的地方,以防止被傳性疾病所感染,有條件的地方最好結合放牧進行運動。
種公豬一定要單圈飼養,單獨運動,這樣便于日常管理,可以減少種公豬間的咬斗以及互相爬跨所引進的身體和生殖器官的損傷。另一定要減少相互間的接觸機會,以免打斗。
種公豬的適溫是18~20℃,成年公豬一般都較耐寒,但不耐熱。在炎熱季節應盡量給公豬創造涼爽的環境,在運動場搭涼棚,或種植爬蔓的瓜類、葡萄遮住直射太陽光;豬舍內安裝電風扇、排風扇,加速空氣流通,同時要采取防蚊滅蠅措施,保證種公豬安靜休息。在嚴寒天氣應加鋪墊草,防潮濕,以免公豬受涼拉稀。公豬圈舍和運動場都要定期消毒,公豬定期驅蟲,特別要消滅體外寄生蟲。在炎熱季節要保持豬身清潔,最好定期或者中午向豬身上噴涼水,但配種后不能噴涼水。在高溫時期,如果不注意防暑會導致公豬的食欲下降,精液品質下降,常發生死精子和畸形精子,喪失配種能力。
種公豬開始種用的遲早隨品種,飼養管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等不同而不同。我國許多地方優良品種性成熟較早,如四川的內江公豬,3個月就能達到性成熟。而外元豬一般要10月齡才達到性成熟。青年種公豬性成熟并不等于可以立即配種使用。因此,此時雖然有繁殖能力,但身體仍處于生長發育中,如果利用過早會影響身體和各器官的進一步生長發育,造成繁殖能力低,成年體重小等不良后果。如果種公豬利用過晚,不僅不經濟,還會造成青年種公豬過于肥胖,也會使繁殖能力下降。那么何時開始配種?如何合理掌握配種強度,充分利用種公豬的種用潛能呢?
種公豬初配年齡因品種和飼養管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初配年齡過早或過晚都對其使用年限和繁殖性能有明顯的影響。一般我國早熟的地方良種青年種公豬生后6~7月齡,體重約為60~70kg開始使用較好;體大晚熟的外元品種和它們的雜種青年種公豬一般出生后10~12月齡,體重達120kg以上開始配種利用較好。配種開始的適宜體重約為其成年體重的50~60%。部分地區因為飼料條件較差,造成青年種公豬達到開始配種使用年齡時,仍達不到開始配種使用時的體重,最好延期使用,使其更接近配種開始體重,這時再使用更好;相反在有些飼養條件好的豬場,青年種公豬生長發育過快,雖然體重已經接近開始配種使用時的體重,但月齡偏早,對這類種公豬要提前控制飼料給量,限制體重,使各器官進一步充分發育,到接近開始配種年齡時使用。
根據種公豬的年齡和體質狀況合理安排配種頻率。如配種過度頻繁,不僅會引起過度疲勞,身體消瘦,還會降低性欲,使射精量減少,精子密度降低,活力變差,從而影響母豬的受胎率和產仔數;利用過度也會使某些種公豬因體質下降,抗病力降低而生病,進而縮短配種利用年限。而長期不配種,會導致公豬性欲不旺盛,衰老和死亡精子數增加。2~3歲是種公豬的壯年期,配種的效率處于高峰期。一般1~2歲的青年公豬每周配種2~3次,壯年公豬每天可配種1~2次。配種旺季每天需配種2次,可早、晚各配1次,時間間隔8~10h。連續配種4~6d,應休息1d為好。
種公豬年齡到5~6歲時,配種能力大大降低,生殖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