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勤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雙心護理”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應用
孟克勤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慢性心功能不全;雙心護理;臨床應用
目前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數量在我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其發展及轉歸受到多種綜合因素的影響,其中以心理、社會因素尤為明顯,合并焦慮、抑郁、恐懼、孤獨的心理和心臟的“雙心疾病”日漸突出,二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進一步影響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現已成為心血管病學界的研究熱點。“雙心護理”是指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除常規護理外,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科學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現階段強調“生理-社會-心理”的綜合模式。作為臨床中接觸患者最密切、發現問題最及時的護理人員,更要充分運用“雙心護理”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雙心護理”的產生不僅體現專業的臨床護理,更兼顧人性化的關懷,主張不僅注重患者心臟,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從而達到“心身”協調,真正體現疾病診治過程中“以人為本”的理念[1-2]。
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不僅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而且真正把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推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發展趨勢。筆者在臨床上選擇運用“雙心護理”模式護理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采取各種心理干預措施,充分做到“心身共治”,以取得良好的預后效果。“雙心護理”的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應盡可能關心詢問患者的自覺癥狀,主動介紹科室環境,告訴患者如何使用病房各種相關醫療儀器及治療的目的、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的疑慮、恐懼情緒。舒適、溫馨、安靜的病房環境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式的溫暖,從而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醫護人員需積極主動地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創造良好的心理護理環境,這是實施心理護理的前提條件,進而采用聆聽、勸導等方法進行心理干預。對于性格內向的患者,醫護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消除內心疑慮,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調整心態,促進疾病的康復。醫護人員需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尊重患者的人格,這是進行進一步交流的前提條件;二是對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三是要充分把握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患者心情舒暢,信心倍增,思想放松,最終使患者對醫務人員完全信任,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慢性心功能不全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且病變時間長。患者由于長期反復發病,常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以克服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醫務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并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了解其心理狀態,從而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與治療,減少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產生,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進一步增強療效并改善預后[3]。對于情緒緊張、缺乏信心的患者,更要熱情、耐心地給予護理并加以安慰[4]。
根據病情制訂個體化的運動方案,運動要循序漸進,注意掌握運動量,不可急于求成,主要以輕體力戶外有氧運動為主,以不感到乏力為宜。如有心慌、氣喘和胸悶等不適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并休息。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心臟功能受限無法長期進行運動和鍛煉,容易產生抑郁、焦慮等情緒。患者在醫院治療期間需24 h監測各項生命體征,以保障安全,可鼓勵患者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進行一定量的運動,對因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除醫護人員外,家屬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采取家庭支持療法同樣是促進患者康復的一項重要措施。家庭可為患者提供積極的精神支持。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的支持作用,積極發動患者親友、同事等多方面的社會支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調整心態,解除緊張、焦慮、恐懼、心煩易怒等不良情緒,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4]。而大多數家屬不能識別情緒障礙,有時抑郁、焦慮所引起的不適,可能會被家屬理解為疾病的反復,進而加重患者的精神心理負擔,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更應加強與家屬的溝通,及時發現患者的情緒障礙并予以疏導,給患者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使患者樹立正確的信念以面對疾病[5-6]。
盡早對出院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出院后通過電話隨訪、定時復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病情進展情況、心理狀態、生活情況等。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必要時給予適當指導,鼓勵患者主動尋求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幫助患者充分認識自己的病情,同時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質和修養,加強對情緒的自控能力,樹立自身價值觀,能夠正確面對生理變化和生活壓力,創造輕松、愉悅的生活環境,實現全新醫療服務的模式,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復[7]。
綜上所述,“雙心護理”是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包括態度、言語、行為等)和途徑,積極地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幫助其調整到最適宜的身心狀態,對促進疾病的康復有積極的作用。給予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以強化心理護理為關鍵的“雙心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有利于治療順利進行,縮短治療時間,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促進疾病的康復。由此可知,“雙心護理”不僅能糾正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對軀體癥狀亦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綜合提高臨床療效。
[1]胡大一,于欣.雙心醫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2]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礙的綜合管理——“雙心醫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臨床醫生,2006,34(5):2-3.
[3]許亞群.舒適護理對“雙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11):102-103.
[4]何翠芳.康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1):91-93.
[5]常麗,姚云,孫慧.心理干預緩解冠心病病人焦慮、抑郁癥狀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0,24(11C):3025-3027.
[6]陳本發,蘭軍,涂昌,等.抗抑郁治療對冠心病PCI術后合并抑郁癥近期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1,17(6):777-779.
[7]白墨青,林文華,張峰,等.不同的知情告知方式對心臟介入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9):1567-1569.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