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會娟
(河北省承德縣農牧局067400)
豬氣喘病流行病學和防治措施
宇文會娟
(河北省承德縣農牧局067400)
豬氣喘病屬于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雖不能直接導致豬死亡,但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會對其他健康的豬產生威脅或導致病豬病情加重,進而出現死亡現象,給養殖戶帶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本文主要對豬的氣喘病流行病學與防治措施進行探究。
氣喘病;豬;流行病學;防治措施
豬氣喘病主要以呼吸困難、喘氣、咳嗽等為臨床典型癥狀,屬于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該疾病的潛伏期為3~16d,情況較特殊的可能更長,且病豬的在發病后的病程一般在30d左右;可分為急性、隱形、慢性,其中多以隱性與慢性居多。
(1)規模養殖給該疾病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原因是大多養殖業都已規模化,且種豬與豬只的異地調動相對頻繁,導致隱性感染的病豬不能及時被發現,再加上養豬場飼養密度相對較大,增加了病菌的傳染率[1]。
(2)通常情況下,仔豬多會受到各種因素 (如飼養環境發生變化等)的刺激而造成機體抵抗下降,進而導致仔豬患氣喘病的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仔豬死亡率也會相對增高。
(3)豬氣喘病多發于冬春季節,原因是由于這兩個季節的溫度較低,大部分養殖戶為了避免豬受涼感冒,將豬舍門窗經常性的關閉,進而導致豬舍缺乏新鮮空氣,長此以往會降低空氣質量,并誘發該疾病的發生;而豬一旦患病容易造成混合感染,進而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
養殖戶可根據病豬癥狀、流行病學與剖檢變化等作為參考依據,進行初步地判斷。其中,確診需要給予血清學試驗、實驗室檢查,并成功培養出豬肺炎支原體后,方可產出足量的抗原[2]。以下是豬氣喘病與相關疾病的鑒別診斷。
(1)豬氣喘病和豬流行性感冒:后者是以豬體溫急劇上升,食欲不振等為典型癥狀,但其多發生于秋冬季節,季節性明顯,其病理變化多集中于機體內的呼吸器官;同時,該疾病的潛伏期較短,多在7d內。
(2)豬氣喘病和豬肺疫:后者是以食欲不振、體溫急速上升、頸部與咽喉部位有腫硬等為臨床典型癥狀,偶有咳嗽,但多為痛咳或干咳等;其病理變化的特征多為喉頭與周邊相鄰組織有出血性水腫的現象。
(1)環境地控制與消毒:豬養殖戶必須妥善處理好豬舍內空氣的濕度與通風關系,最好在通風條件下給予保濕措施;或可對南方向的窗戶采取隔1開1的方式,保持新鮮空氣的流通。另外,為了殺滅豬舍內的病原體,豬養殖戶還需給予豬舍與生產區進行消毒,每周至少1次;并在每次轉群之后進行徹底地消毒清掃。
(2)早期診斷與隔離:及時將病豬挑選出來,并為其檢查呼吸、咳嗽等,進行疾病的初步判斷;在喂食時,還需觀察豬群中是否有噴嚏或咳嗽的現象出現;在豬休息時觀察豬的呼吸深度與頻率等,進而及早地判斷出病豬,并及時給予隔離飼養與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3)注射免疫疫苗:給予后備豬與種豬每年2次的氣喘病弱毒菌苗進行注射,同時,給予新生仔豬2次的免疫,增加仔豬群的免疫力[3],如7~15日齡的仔豬首免,60~80日齡的仔豬二免。若仔豬群中出現豬氣喘病的病豬,應立即進行隔離,并注意在二免前15d給予0.1%土霉素堿進行飼喂,連續飼喂7d;對于氣喘病感染相對嚴重的豬舍,應立即給予仔豬抗生素,并對泌乳仔豬采取1~5日齡首免,10~20日齡加強免疫,同時定期給予轉群消毒與帶豬消毒等。
(4)培養健康生豬群:選擇健康的母豬進行隔離飼養,并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使其產仔,如仔豬在哺乳期間未發現有氣喘癥狀,且給予疫苗注射后,氣喘病也未出現病變,則可視作健康豬群。
總之,為降低生豬的患病率與死亡率,必須先對豬氣喘病流行性病學展開詳細地分析與研究,并尋找出該病的診斷方法,以便能及時做出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從而降低豬養殖戶的經濟損失[4]。
[1]王森強.氟苯尼考等不同藥物對岔路黑豬氣喘病的療效比較試驗[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4):119-121.
[2]劉海龍.豬氣喘病及其綜合防控[J].農技服務,2014(8):161-162.
[3]唐超.復合中藥代替抗生素治療豬氣喘病的臨床應用研究 [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12):78.
[4]張洪堯.豬氣喘病的流行、臨床癥狀與鑒別[J].養殖技術顧問,2014(12):124-126.
宇文會娟 (1985.12-),女,本科,助理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