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波
(山東省臨朐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262600)
育肥豬常發營養代謝疾病及對策
王艷波
(山東省臨朐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262600)
營養代謝是生物體內外物質同化與異化作用,是分解物質儲存營養與能量的過程,實現物質、能量轉化。受各種因素影響,引起多種肥豬營養代謝疾病,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要合理搭配飼料,確保各種營養物質在飼料中的含量滿足育肥豬需求。
育肥豬;常發;營養代謝疾病;對策
本文就肥豬常發的幾種營養代謝疾病介紹如下。
對肥豬長期喂食VA或胡蘿卜素不充足的飼料,營養物質單一化,對于喂食的青綠飼料不足時都會造成VA的攝入量不足,引發肥豬VA缺乏癥,造成育肥豬對VA和胡蘿卜素在吸收、利用等方面發生障礙。當育肥豬患有該疾病時會表現為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生長發育遲緩,四肢短粗,臉部發生水腫等現象。通常情況仔豬會表現為頭部頸部側歪,行動遲緩,內分泌系統失調等神經系統癥狀;而成年豬則會表現為行動不穩,反應緩慢,四肢麻痹。解剖檢驗發現其皮膚角質化、增厚,部分骨骼發育不良[1]。
VB是水溶性維生素,包含多種不同的物質,如膽堿、硫胺素、鈷胺素、核黃素、泛酸、吡哆素、葉酸等。由于喂食飼料的單一,育肥豬長時間食用缺乏維生素B族飼料以及抗生素類藥物大量的使用,造成對維生素B族攝取量不足,引發缺乏癥。一般表現為生長緩慢,被毛粗糙,病豬采食量減少,運動量減少,有時會出現四肢麻痹。在豬的生長階段會發生脫毛、潰瘍性結腸炎、對光敏感、嘔吐、病豬的皮膚表面產生紅色的丘疹、聲音沙啞,應激性敏感,貧血,運動功能失調,排血便等現象。
由于豬在生長發育時期軟骨鈣化不完全,導致骨基質沉積不足,引起骨骼慢性疾病,就是佝僂病。引發的主要原因是VD攝入量不充足,長期喂食的飼料中鈣、磷含量比例不平衡以及物質缺乏。該疾病在育肥豬上表現為四肢無力,拱背、曲腿,骨骼過于軟化造成的變形,消化系統紊亂,運動遲緩,過于嚴重則表現為骨折[2]。
由于土壤中硒含量供應不足造成植物中硒缺乏,青綠飼料中硒缺乏會引起礦物質、蛋白質、VE比例失衡,嚴重者表現為缺乏癥。對硒有拮抗作用的元素為鋅、銅、鉛等,當這些元素存留量達到一定比例時,會造成育肥豬對硒攝入量不足。其臨床癥狀表現為營養性肝壞死等。營養性肝壞死主要表現為消化機能障礙,黃疸以及皮下水腫等特征,在4~16周齡的豬多會發生。且該病死亡率較高,病豬一般表現為全身皮下水腫,皮下脂肪和其他部位的脂肪呈現黃色,肝臟腫大,表面會粗糙不平,其切面會呈現出灰、黃色斑塊。
對VA缺乏的育肥豬可以口服魚肝油或進行VA的肌肉注射,飼料要添加足夠的VA,每日的喂食飼料中要添加充足青綠飼料,主要為優質的干草,胡蘿卜或塊根類植物[3]。
對VB缺乏的育肥豬可以改變每天喂食飼料搭配,增加B族維生素含量較高的全價飼料,同時根據情況進行肌肉注射或喂服B族維生素,喂食青綠多汁的植物飼料。
佝倭病與軟骨病的豬可通過添加魚肝油等,增喂富含礦物質的飼料,添加骨粉或貝殼粉等。對硒缺乏的育肥豬應在每日喂食的飼料中添加VE與硒含量高的小麥、麩皮等,也可以注射亞硒酸鈉注射液,以保證育肥豬體內礦物質的均衡。對于育肥豬的常見營養代謝性疾病,要結合病豬表現的特征,病豬剖檢結果對病豬進行及時調整。合理搭配每日喂食的飼料,確保各種營養物質在飼料中的含量滿足育肥豬需求。飼料也要做好儲存工作,防止發霉與變質。同時增加育肥豬的日照時間,減少抗生素在飼料中的含量;及時發現營養代謝疾病,并及時合理的調整飼料成分。
[1]王玉婷.長白豬組織中?;撬岷铣申P鍵酶及轉運體的表達研究 [D].沈陽農業大學,2016:89.
[2]陳建宇.植酸酶改善生長豬鋅營養狀態的研究 [D].沈陽農業大學,2016:99.
[3]劉清梅.新型風味劑在斷奶仔豬飼糧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6:79.
王艷波 (1981.5-),男,山東省臨朐縣人,碩士研究生,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