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秀英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畜牧獸醫站665000)
羊小反芻獸疫診斷和防控
饒秀英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畜牧獸醫站665000)
近年國內,規模化養羊有較高的羊小反芻獸疫發病風險,主要原因之一是頻繁對外引種及交易。基于本病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特點分析,并結合典型臨床癥狀特點,嚴防本病危害地方規模養羊業。提出有效預防控制方案供業內參考,同時糾正采用藥物防治本病的誤區,以促進規模養羊長遠發展及加快無疫區建設進度。
羊;小反芻獸疫;傳染源;臨床癥狀;綜合防控
羊小反芻獸疫 (PPR)的致病原為小反芻獸疫病毒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該病毒屬副黏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屬(Morbolivirus)。
PPRV主要感染反芻獸,尤其以山羊較為易感且臨床癥狀最為嚴重;在現代規模化、密集型養殖條件下,對外引種及交易頻繁,本病呈常年發病,其中以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溫時節最為高發,危害性最大;發病羊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物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飼草料、飲水及用具等被污染,可造成區域性大范圍流行;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感染途徑以呼吸道為主,其次是經消化道構成感染;潛伏期一般為3~21d不等;所有羊均易感,疫區發病及病死率約為20~60%不等。
本病潛伏期3~10d不等,以山羊品種癥狀最明顯、最嚴重、病死率最高,是重點防范對象;綿羊癥狀較輕,病死一般率不高。典型癥狀:共性表現是病初急性發熱 (體溫升高40.5~42℃)、持續高燒1~3d左右,之后恢復正常或低于正常體溫;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結膜角膜炎癥、不同程度腹瀉。另外,還可見口腔潰瘍、皮膚疹塊 (色斑、丘疹)、嚴重呼吸道癥狀(小葉性肺炎、咳嗽、呼吸困難)、反芻及飲食欲不良 (前胃疾病、腸炎)、機體逐漸消瘦及貧血、懷孕母羊出現繁殖障礙性疾病 (早產、流產、死弱胎)、低齡羔羊批量死亡等。
預防本病的關鍵是要強化引種及交易環節的外來野毒控制,自繁自養場一般很少會發生本病。防控要點:(1)加強引種及其他外購羊的檢疫檢驗,早期淘汰陽性檢出個體,嚴防本病隱性感染個體流入本地區、場(戶),盡量堅持以自繁自養為主;(2)病史區 (場)、疫區、威脅區應主動接種PPR疫苗,確保整場抗體檢測合格率達75%以上,有良好的保護率,同一只羊一次有效免疫保護期可達3年;(3)晚春、夏季高溫時節較少感染本病,原因之一可能是陽光 (紫外線)照射及持續高溫作用抑制PPRV,而夏末秋初降溫時節應提前加強防范,未接種PPR疫苗的新生羊、新購進羊必須主動進行一次疫苗免疫;(4)強化羊場內外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嚴控車輛、人員、用具、其他動物等可能攜帶病原體的中間傳播媒介體隨意進入本場 (舍),羊場 (舍)內長期堅持落實好保潔與消毒滅源措施,最大化降低養殖環境中病原體含量,以減少發病;(5)從專業角度提醒廣大養殖者,一旦確診為本病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堅決予以封鎖、撲殺及無害化處置等,嚴禁違規開展藥物醫治。一些新媒體 (互聯網)介紹本病有藥可醫,實際上是誤導群眾,此舉不但違法而且不利于長遠發展,PPR康復個體和隱性感染個體是長期性的安全隱患,可導致歷史病反復發作、周期性發作 (間隔2~3年),最終導致難以實現“PPR無疫區”建設規劃。
簡介:饒秀英 (1972.11.1-),女,云南省勐海縣人,拉祜族,大專,獸醫師,研究方向: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