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亮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454850)
春季豬病毒性腹瀉防治
樊永亮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454850)
豬病毒性腹瀉常發作,要及時檢查豬群,針對不同癥狀,及時采取隔離治療等相應的防治措施。生產中要加強母豬飼養管理,并為分娩前后的母豬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以提升母豬與仔豬的抵抗力,做好妊娠豬疫苗接種工作。
豬病;春季;毒性腹瀉;防治
豬病毒性腹瀉是豬最常見的傳染病。在防治上要及時檢查豬群,發現病豬及時采取隔離治療和綜合防治措施。
此病較常發于寒冷春季,且潛伏期較短,傳播快速,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等傳染。發病仔豬出現的典型癥狀是暫時嘔吐,且會伴隨腹瀉癥狀,排黃色帶有惡臭氣味糞便。個別仔豬發病前體溫會暫時升高,腹瀉后體溫下降,并伴隨嚴重脫水癥狀。年齡越小的豬群發病率越高,而感染后的仔豬生長發育受到一定影響。
與傳染性胃腸炎相似,豬流行性腹瀉的癥狀主要會出現嘔吐、腹瀉等,且病豬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體逐漸消瘦。腹瀉初期,病豬糞便一般呈現黃色黏稠狀,慢慢會變為水樣。根據年齡不同,病豬表現出的癥狀各異,年齡越小癥狀越嚴重[1]。一周內新生仔豬發生腹瀉3~4h內便會出現嚴重脫水癥狀直至死亡。同時,病豬體溫正常或稍高,食欲減退且精神萎靡,治療大約一周后仔豬會逐漸恢復正常,也有少數仔豬生長發育遲緩。
輪狀毒病性腹瀉的潛伏期一般為12~24h,發病初期表現為精神萎靡且食欲不振[2],而部分仔豬吃奶后會發生嘔吐現象,繼而產生腹瀉,且糞便呈現出黃色或黑色的水樣狀。豬群年齡、養殖環境以及免疫狀態等都影響病情輕重程度,而缺乏母源抗體的乳豬病癥最為嚴重。
首先,加強母豬飼養管理,并為分娩前后的母豬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在母豬產前一個月左右應接種胃腸炎疫苗,增加母源抗體。其次,做好豬舍定期清潔工作,充分殺蟲、滅鼠,以徹底消除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確保豬舍溫度、濕度維持在正常水平,以減少各種引發腹瀉的應激因素。最后,雖然目前仍未研制出治療豬傳染性腸胃炎的有效藥物,但應對發病仔豬及時補水,并口服速效補液鹽與腹瀉藥物。
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做好流行腹瀉的防疫工作,且應對妊娠豬進行疫苗接種工作。同時,還應嚴格做好豬舍的消毒工作,嚴禁由發病疫區購買仔豬。本病并無特效治療藥物,通常對癥療法確保豬舍干凈清潔,還應為病豬及時補充大量的補液鹽[3],防止出現脫水癥狀。還應為病豬服用抗生素藥物,立即封鎖發病現場,做好豬舍用具的消毒工作。
目前仍無有效疫苗,主要通過加強飼養管理進行防治,以提升母豬與仔豬的抵抗力。在此病的流行地區,母豬由于受感染而獲得一定免疫力,應確保乳豬盡快吃到初乳,以接受母源保護。但母乳也只可以預防豬腹瀉病癥,無法消除此后的繼續感染,應確保清潔衛生,并定期消毒保暖。做到對癥治療,并為病豬補充足夠的補液鹽,防治病豬出現脫水癥狀。
春季氣候潮濕且溫差變化較大,豬群極易引發病毒性腹瀉,且近年來此種疾病也在逐漸呈現上升趨勢,嚴重影響豬場經濟效益水平。豬病毒腹瀉主要包括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腹瀉以及流行腹瀉等3種類型,且在大中小等規模養殖場中都為常見。同時,此病的傳播速度較快,必須做好防控措施,最大可能的減少病毒性腹瀉對養殖場帶來經濟損失。
[1]徐景龍,孟繁超,鄧云強,等.春季豬的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治[J].當代畜牧,2014(6):20-21.
[2]成湘明,鐘佳,劉進輝,等.春季常見豬病及主要疫病的綜合保健防控[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6):125.
[3]魏賜開,王世清,劉兵,等.冬春季豬三大病毒性腹瀉病的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2(7):94.
樊永亮 (1981.9-),男,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大專,助理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綜合執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