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鴿 牛云云 黃正瑜 通訊作者:王延超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3)
臍針療法治療不寐案1例
付雪鴿 牛云云 黃正瑜 通訊作者:王延超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3)
不寐;臍針;病案
患者,女,53歲。患者自2016年3月初自覺入睡困難,經親友介紹于2016年6月5日來我科嘗試治療。自訴:夜間焦躁難眠,入睡淺且易驚醒,自覺心跳加快,悸動不安,深層睡眠時間極短甚或徹夜難眠。刻下癥:精神倦怠,氣虛乏力懶言,嘴角有約綠豆大小的口瘡,口干少津,舌紅,左寸脈浮數,雙側尺脈沉弱。中醫診斷為不寐(心腎不交型)。治療方法:運用臍針療法治療,囑患者取仰臥位,雙手自然靠攏軀干并露出肚臍,以75%醫用酒精常規消毒肚臍及臍壁周圍皮膚,毫針(環球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選用規格為0.25 mm×25 mm,運用臍部全息理論,于患者臍壁上1/3處按卦位順序平刺進針,依序為“坤卦、乾卦、坎卦、離卦”。進針時采用捻轉方式進針10~25 mm,強刺激,后靜留針55 min。患者自述:第一次治療后,有困意而入睡淺,但驚醒次數明顯減少。第二次治療后,可從23點入睡至凌晨4點,期間只醒了1次,后再度酣睡至早晨8點。第三次治療后,一夜安眠至次日早晨8點方醒,心悸不安等不適癥狀消失,口瘡亦漸好轉。后因患者問題未進行后續治療,隨訪2個月無復發,臨床療效顯效。
按語:“不寐”亦稱失眠,多因心神不安或心神失養所致,以無法正常入睡為主要表現。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清·孫慶增《吳醫匯講》曰:“水不升為病者,調腎之陽,陽氣足,水氣隨之而升;火不降為病者,滋心之陰,陰氣足,火氣隨之而降,知水本陽,火本陰,坎中陽能升,離中陰能降故也。”因患者雙側尺脈沉無力而弱,為腎水虧虛不能滋養心火,心火上炎,故以臍針之“補腎三針”加以治療,依序為“坤卦、乾卦、坎卦”,形成五行相生格局。坤土生乾金,在配伍過程中,坤卦加乾卦形成“地天泰卦”,引寓天地交而百病自消之意。乾金生坎水,藉以化生腎陰,使心火得腎水上濟而不至過旺。
心居上焦屬陽,五行屬火;腎位下焦屬陰,五行屬水。朱丹溪在《格致余論》曰:“人之有生,心為之火,居上;腎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在焉。”故心火必須下降于腎,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濟于心,使心火不亢。患者出現嘴角生瘡,口干少津,舌紅,左寸脈浮數等癥狀,因此在補腎三針的基礎上再取針刺離卦,形成臍針源于《說卦》的四大配伍用法之一的“水火既濟”法,引陰陽相交之意,全水火既濟之功[1]。
“坤、乾、坎、離”四卦形成臍針療法中適合女性的右降四針。患者因心陽過亢耗損心陰,而心陰耗損使其涼潤、寧靜作用降低,更致血行加速,精神狀態虛性亢奮,故出現夜間焦慮難眠。綜合考量后再予以“滋心陰,降心火”之法,右降四針其協同作用是滋心陰、降心火,在調整陰虛狀態方面有很好的作用[2]。《周易》:“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故留針55 min,寓陰陽相交,化生萬物之意[2]。筆者通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治療此類失眠患者,使其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
[1]齊永.臍針療法,臍全息與臍診法[J].中國針灸,2004,24(10):732-737.
[2]齊永.臍針入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17.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