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實踐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有效途徑;是大學生服務社會以及大學生參與社會建設的重要平臺。本文針對大學志愿服務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志愿者隊伍結構、推進志愿服務教育進程教育、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模式、完善志愿服務內容、促進志愿服務交流、建立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的措施。
關鍵詞:志愿服務
社會實踐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有效途徑;是大學生服務社會以及大學生參與社會建設的重要平臺。目前在高校,志愿服務文化已逐漸形成,并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挑戰(zhàn):一是志愿者的角色定位不夠清晰;二是志愿者的培訓不到位;三是志愿服務的形式較為單一;四是志愿者的激勵措施可以進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以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志愿者工作為例主要探討一種新的高校志愿服務的發(fā)展模式。
一、優(yōu)化志愿者隊伍結構
志愿者隊伍是志愿工作的基礎,學校每期初組織開展“在服務中提升自我”主題班會,做好招募工作,讓學生了解學校志愿服務的歷史、學校政策和志愿者典型,讓更多學生了解志愿者、加入志愿者行列,這個學年學校大一新生注冊志愿者是百分之百,全校注冊率98%。
同時完善志愿服務銀行系統(tǒng)。開發(fā)全國首個“志愿服務儲蓄銀行”系統(tǒng),不斷提高志愿者工作數(shù)字化管理水平,“志愿服務儲蓄銀行”已完成義工申請、義工活動申請、義工活動上報、義工培訓、學分置換、志愿服務證書打印等功能。每個學期進行一次志愿者骨干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志愿服務理念、心理、禮儀、活動策劃,同時每個學年進行一次志愿者骨干團隊,增加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二、推進志愿服務教育進程教育
志愿服務培訓是提升志愿服務質量,志愿者自身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在學校開設《大學生志愿服務理念與實踐》選修課程,記兩個學分,可以有志愿服務時數(shù)置換學分。 三是按照《深職院志愿服務培訓方案》,每學年對全校新生注冊志愿者開展了“志愿服務理念與實踐”的專題5個模塊6個學時的通用培訓:《志愿服務理念與心態(tài)》、《志愿服務的文明禮儀》、《活動的策劃與宣傳》、《團隊的建設與管理》和《醫(yī)學救護》,和14個學時的實踐培訓,通過培訓進一步強化了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主動意識和實踐技能。
三、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模式
創(chuàng)建“志愿者+社團”新型志愿服務模式。將社團文化和志愿文化深度結合,深入學校和社區(qū)開展相應的活動。如我校與西麗二中牽手打造的深圳市首個“社團+志愿服務”活動基地,社團學生進入中學課堂義務為學生帶去相應知識。
推進“志愿者+專業(yè)服務”志愿服務模式。各二級學院充分利用職業(yè)院校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特點,將志愿服務活動與專業(yè)實踐結合起來,組建了40個專業(yè)志愿服務團隊,如“食品藥品安全義工”、“深圳地鐵義工”、“節(jié)能節(jié)水義工”、“四點半課堂義工”、“醫(yī)護知識宣傳義工”、“法制宣傳義工”等等。
志愿者活動逐步轉型升級。一方面我校志愿者工作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指引、搬運、圍場等工作,逐步轉型到參與學校管理甚至是社會管理當中來。如校內的節(jié)能義工、安全宣傳義工,校外交通義工、治安義工、城管義工等志愿服務,以更加溫馨的形式,在“潤物細無聲”中履行學校和政府管理職能。另一方面開展以志愿服務補齊民生服務短板,如每月在留仙居社區(qū)、366大街開展義診檢查、空調義務清洗等。
四、完善志愿服務內容
豐富校內志愿服務。在校內開展“校園因你而更美”校園主題志愿者活動。開展了節(jié)能行動、光盤行動、低碳行動、節(jié)儉行動、排隊行動、守時行動、平安行動八大主題校園志愿服務活動。
拓展校外志愿服務。鞏固基地是志愿服務長效化、社會化的重要保障。一是在校外推行社會實踐基地和志愿服務基地相結合,本學年學校共包括深圳市兒童醫(yī)院、福永敬老院和華富街道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在內的64個志愿服務基地。二是在校內建立愛心義站。充分利用學生宿舍和生活園區(qū),建立一批集教育、服務、管理于一體的愛心驛站。
五、促進志愿服務交流
加強志愿服務校內之間和校際之間的交流。一是學校內部校義工聯(lián)和各義工分會的交流,每半個月組織校義工聯(lián)和義工分會的交流會,每個學期召開志愿者之校建設座談會,總結經驗交流心得。二是每個學期組織我校義工骨干去其他義工組織交流學習,如與市義工聯(lián)、深圳市其他高校都有很好的交流聯(lián)系,汲取經驗,增強合作力度。
六、建立志愿服務激勵機制
一是志愿服務時數(shù)可在志愿服務儲蓄銀行置換選修學分,二是每年開展志愿服務工作表彰大會,評選出了志愿服務校長獎6名(個人及組織獎各3名)、星級義工、優(yōu)秀基地、優(yōu)秀項目、十佳校內志愿服務項目和“百優(yōu)”義工。三是在評選各級別優(yōu)秀黨員、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優(yōu)秀團干部、優(yōu)秀團員等各類榮譽和推優(yōu)入黨時,結合志愿服務業(yè)績予以優(yōu)先推薦。
作者簡介:彭莉莉(1987—),女,湖南益陽,研究生學歷,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大學校園文化和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