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國際政治體系開始呈現多極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目前,許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上出現了一些滯后的問題,由此促使了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趨勢,并且就如何構建新型教育模式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造就出來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中國社會的新形勢,對于中國社會發展也起到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說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敗和發展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分不開的,那么創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教學模式就是其發展的關鍵所在。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新媒體時代使大學生由單純地從電視、授課、書本、報刊雜志獲得信息的方式轉變為自主地從網絡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大學生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等從網絡上獲得大量最新的全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如何讓大學生學會甄別網絡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使大學生客觀地認識事物,不受新媒體輿論的影響,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利用新媒體而不是浪費過多的時間在網絡游戲、韓劇、美劇等娛樂項目上,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新媒體有助于增強師生間的親近感
大學生的年齡大都為18歲以上,少部分為16、17歲。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教育皆為“師道尊嚴”的教育,即老師、家長的命令必須服從,不然必有相應的懲罰。因此,剛剛入學的大學生對老師存在懼怕心理,不敢接近老師,認為老師很嚴格、嚴肅、可怕。事實上,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輔導員和思政老師,都很和藹可親,與學生是亦師亦友的關系。新媒體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它的虛擬性和平等性消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增強了師生間的親近感。
(二)新媒體的多樣性可以更輕松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能夠迅速地發布具有教師個性化的信息,并且在需要的時間內,通過文字、語言、圖片、影像等方式將教育內容迅速傳遞給學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直接、更便捷、更深入。新媒體不受時空等條件的制約,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
(三)新媒體的開放性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于新媒體是開放性的,對于信仰迷茫、價值取向扭曲、責任感缺乏的學生影響頗大。因此,需要引導在校大學生注意網絡的開放性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能因為網上有報道即認為是真實的,需要用自己的頭腦來分析、思考事件的真實性,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危害社會秩序。讓學生了解到發布虛假信息是同樣要追究刑事責任、受到法律制裁的。因此,及時地通過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才能使他們掌握理論武器,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媒體批判能力。
可見,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有利有弊。“90后”大學生更多來自優越的家庭背景,吃過苦的父母不愿再讓孩子受苦,因此,“90后”學生個性凸顯,叛逆性較突出。針對這個時期的學生,我們應當允許他們在網絡上適當地宣泄,借此放松緊張的神經,釋放日常的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同時,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對這些學生進行一定的疏導,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受金錢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
二、新媒體環境下構建高校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1、在網絡上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類網站。走入信息時代后,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網絡也逐漸成為各類教育的平臺,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平臺,讓網絡成為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手段。通過建立一些政治主題的網站,增添思想政治的教學策略和豐富教學內容。但是建立的這些網站應該融入思想政治知識性、趣味性和服務性等,做到符合現實生活的原則,展現出政治時效性和健康性。
2、加大網絡思想政治的師資隊伍。由于近些年來,各大高校都在加大擴展,大學生群體規模也愈加龐大,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但很大一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師資力量不能與時俱進,加大力度和創新。大批的思想政治教師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內在知識含量,但由于他們大多缺乏創新意識,思維較為僵化,不懂得運用網絡與學生間進行政治教學和溝通。因此,需要在高校里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進行合理的分類,將具有充足的內在知識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有關學習網絡技巧的培訓,并且將沒有實戰教學經驗的教師安排在經驗豐富的教師旁,采取結對措施,互幫互助,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團隊構建符合新時代下網絡時代快速發展的要求。
3、豐富網絡平臺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網絡教育平臺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作方面要求是,內容要健康豐富、繪聲繪色的網頁設計、寬闊的知識面等,而先進的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手段為網站的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撐,可以幫助不同的頻道進行互補。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豐富網站教育資源的多樣化,由此展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學生角度考慮,加大引導當代大學生向正確的思想政治道路上發展,給大學生創造出一個正確的思想政治環境,進行健康的思想服務,引起大學生的共鳴,將理論帶入到生活中,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加大學生參與積極性
將參與的方式融進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體現的是以學生為本,更加展現的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主組織各種活動,帶動學生們各種感官,提升學生們自主進行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刺激學生潛能的爆發。
1、建組討論。在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將學生進行分組,形成一個穩定的學習小組,小組內進行詳細的分工,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分析探討,各抒己見,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開展主題辯論。高校的思想政治課上教師可以將本節要講授的知識設置成一個主題,同過教師引導的方式,帶動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進行資料查找,寫下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制作成課件或者PPT進行課堂講解展示,再或者開展課堂辯論,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促進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認識和了解。
3、進行社會實踐。大學生在高校內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會用于社會實踐中去,而在這之前教師可以提前帶動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并在此過程中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指導。在實踐之前,教師先明確實踐的目標,進行有條理的引導,在實踐結束后進行客觀的評價,確定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成果。這樣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促進師生的互動,更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