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平
摘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很多文化直到今天還在傳承,歷史課教學就是能夠使我們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體會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但是歷史課本上的知識只是片面的,無法將所有的歷史都結合進來,因此,學生對于歷史的了解就會受到限制。史料是歷史教學的基礎,是學生能夠了解歷史的橋梁,也是歷史教師教書時必備的輔助資料。倘若沒有史料的存在,那么很多的歷史知識都缺乏考證,教師的講解也會缺少相應的合理性,不利于開展教學活動。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發揮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史料。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史料教學法;運用研究
引言:
史料,顧名思義,就是構成人類歷史的資料,其中記載了人類發展的全過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證明。史料在區別上分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有助于歷史的教學。通過對歷史教學過程的不斷完善,找出史料運用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結合策略,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當然,目前的史料教學依然存在些許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不斷實踐中加以改正。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發揮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
從目前歷史教學現狀來看,很多學生都缺少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習的熱情不高,這種教學氛圍也使得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歷史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掌握的,只是時間的早晚罷了,雖然歷史知識的學習會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也存在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借助史料進行教學,學生便能從一些字里行間和圖片中感受到歷史的不易和有趣,從而激發起他們今后學習的無限樂趣【1】。
(二)豐富學生學習歷史的想象力
初中的歷史教學所學習的知識并不是為了能夠應付考試才去學習歷史的事件,當然會有這種原因的存在,但是更多的目的而是為了學生能夠對國家的歷史有所了解,成為一個更加有思想的人。史料教學法就是一種引導學生能夠通過相關的文字或是內容去探索知識的過程,就比如說,一段文字或是一張圖片就能夠使學生推測出是那一歷史事件,并思考其發生的地點、時間、原因、背景等問題。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獨特的想象力。
(三)培養學生的歷史人文情懷
歷史學科是初中眾多教學學科的其中一部分。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于現代的教學,所以歷史教學的教學方法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進創新,史料教學法正好符合這一條件。我國歷史悠久,無論是在文字、圖片、音樂上都給人類留下了大量的優秀作品,而這些東西無疑最能夠激發起學生對于美的追求和感受。例如,長城的修建一開始是為了能夠抵御外敵,經過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歷史留下的寶貴財富【2】。在歷史課堂上,教師通過展示長城的圖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也能夠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觀,并為我國的大好河山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
(四)準確了解我國的歷史以及國情
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上會記錄很多的歷史事件,有的事件甚至還有相應的圖片,事件的發展背景以及發展過程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還是缺少說服性。初中生的學習方式更加注重感官的運用,史料教學法正好滿足學生的需求。例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開通了通商口岸,對于這一歷史,課本上只是簡單的記錄,并未做出詳細的描述,不能夠說服學生。然而,要想讓一堂歷史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完全可以結合一些視頻、語音等讓學生對此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清楚的知道,當時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我國才不得不與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而這一切都是落后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對當前國家經濟的發展形成全面系統的了解【3】。
二、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史料
(一)對史料進行合理的選擇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范圍很大很廣,歷史的資料也可以說是非常之廣泛,但是初中歷史的課本就只有那么厚,教學的知識也相對有限,而且學生接受歷史知識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使用史料教學法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有選擇性,即選擇的史料要合理。以免因不合適的選擇影響到學生的聽課效果。不僅如此,歷史教師選取的資料要簡單易懂。比如有些歷史教師會選取一些最原始的資料,更加具有說服力,但是由于這些資料的歷史比較悠久,會有部分的內容出現文言文,使得教學的難度就會相應的提升,還會打消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對史料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史料的難度。
(二)根據教學時段的不同,對史料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
隨著教學時間的延長,初中生學習的歷史知識也是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初一階段就是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所以史料的選擇應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并激發學生無窮的想象力。尤其是在看法類的問題上,更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4】。
(三)史料教學法要循序漸進的使用
現如今,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初中歷史的教學越來越提倡運用史料教學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全面運用,而是要進行適量的運用。例如,在一節45分鐘的課上,如果教師全程都是運用史料教學法,肯定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最好是把該完成的教學內容完成后,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再適當的用史料進行相關內容的補充,畢竟史料過多只會加重學生的記憶負擔 !
(四)要以課本內容作為史料教學的基礎
對于初中的歷史教材來說,不管是里面的內容還會文字的排版都是由教育學專家進行編寫完成的,并且經過了層層的審核才能夠出版的,所以具備極強的權威性,因此教師在使用史料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授課的時候,不能放棄或者淡化初中歷史課本中本來含有的知識。這樣只會脫離考試大綱的教學要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歷史課上運用史料教學法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雖然歷史枯燥的教學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如果不能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對歷史的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學會將史料貫穿到日常的歷史教學之中,不僅對于學生學習歷史是百益無害的,也能夠讓教學工作者把握主動權,在不斷探索中尋找出更為適合學生與教師雙方的教學路徑。
參考文獻:
[1]付雪燕. 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學周刊,2017(07):38-39.
[2]巴麗梅. 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J]. 才智,2017(02):83.
[3]程俊平. 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研究[J]. 學周刊,2016(26):47-48.
[4]湯瀅. 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運用研究[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7):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