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成
摘要:小學體育學科,它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魄,促進學生的身心協同發展,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注意探究新的課程模式、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理念和思路,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水平。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策略
小學教育,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基礎性教育環節,語文、數學等學科為學生奠定良好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而體育學科則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但在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中,文化科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足夠的重視,但是以體育學科為代表的素質和興趣培養類等不需要筆試考試的科目逐漸“退居二線”,課堂教學也多以陪伴式和游戲式為主,其似乎變得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然而事實卻是體育學科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體魄,引導其合理健康的規劃生活,更可以在體育鍛煉中豐富課本知識,增加生活體驗,其較其他學科而言,將學科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程度更高,所以,如何使學生和家長充分認識到這點,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探索和創新,改革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
一、改變教學觀念,規范學生行為
傳統的小學教育階段往往弱化了體育的學科特性,教師也慢慢的淡化了自身的教育者角色設定,認為只要安全的帶領學生玩好一堂課,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教學質量更無從談及。所以,想要做出小學體育的教學變革,第一步就是要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充分樹立教育工作者的主體地位,認識到體育學科依然有許多知識需要傳授給學生,依然有自己的教育使命需要完成[1]。而針對這一改變,在學生的課堂表現方面就是要規范其行為,變以前的自由活動和自由游戲為在教師統一帶領下有范圍、有針對性的訓練和鍛煉。
例如:在學習換物接力的課程中,教師要聯系奧運會田徑接力比賽項目,介紹換物接力的教學目標、意義,鍛煉方向等知識,同時要求學生必須按照動作完成規范和要求進行體育訓練,闡述不遵守動作要領會帶來哪些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帶來傷病的后果,促使學生在安全范圍內進行鍛煉,避免產生危險和事故,并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2]。
二、加大小學體育教學的資金投入,完善教學設備設施
為了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除了要引進優秀的教育理念,變革教師的思路,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育資金的注入。小學體育課程同其他課程一樣,需要有輔助的教學資源、教學設備,需要通過硬件武裝知識[3]。但在傳統的教育理念影響下,大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設施僅停留在單雙杠、滑梯、蹺蹺板、跳繩等非?;A的游樂和鍛煉器材方面,校方也不認為有必要花重金購入體育設施只為了學生的“一時玩樂”,正因如此,許多體育教師即便想要使得教學靈活多變,或做動作示范都沒有必要的配套設施,就像語文教師的課堂缺少黑板和粉筆一樣,何談教學質量。所以各小學應該注重教學扶持資金的傾斜,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體育設施。
例如:合理規劃學校操場,分區鋪設專業籃球場地,投放適合小學生升高和運動規律的籃球架,既使得體育運動教學環節得以實際開展,又可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將體育知識的學習延伸到生活中。
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全面關注,提升教學地位
我國重知識輕實踐,重書本落實的教育模式由來已久,雖然小學體育也是基礎學科之一,但在傳統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從學校到教師,從家長到學生,都把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作為學習的主要切入點,似乎所有不需要考試的學科都是不重要不必要的,學生考試成績不斷攀升,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因為久坐不動,缺乏合理的體育鍛煉而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越來越差,令人堪憂,國家倡導的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似乎成為了一紙空談。所以,要從學校方面入手,加大對于體育鍛煉和體育學科重要性的宣傳,幫助家長認識到良好的身體素養在個人成才、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宣傳全民健身的宗旨,從社會各個方面認識到體育學科的重要性,認識到體育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的基礎地位,促使全社會形成重視體育學科發展的氛圍[4]。
結語:
小學體育學科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需要在校方、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配合、努力下,共同幫助其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科不僅僅是玩滑梯、打沙包的游戲課堂,它的重要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健康觀、養成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練就健康體魄,只有好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才是進步的必要條件。所以,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改革創新,社會要注意協同配合,共同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云輝.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6(33):67.
[2]仲晉杰.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途徑與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6(30):42-42.
[3]陳浩.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6(1):125-125.
[4]宋玲燕.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6(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