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英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獲得了顯著的成果。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了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導致很多的農民工開始進城打工的現象。由于生活原因,跟隨務工人員一起進城的隨遷子女數量也在逐年上漲。對于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一直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思想教育;方向
引言: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是指父母在城市打工,子女隨著父母一起進城的農民工的子女。因為他們在城市里顯得身份特殊,所以他們的教育問題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人的思想是受環境影響的,良好的道德素質的形成與良好的環境密不可分。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這一特殊群體,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強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1】
二、義務階段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優秀的學校不喜歡接受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入學,盡管我國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文件,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改善,但是由于變相收取的費用,讓進城務工隨遷子女難以負擔,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入學。如果進城隨遷子女想入學,還需要出示相關的一系列證明,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報名手續,盡管有政策支持,當面對以上問題時,加大了進城務工家庭的經濟負擔,提高了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入學的難度。因此,大多數隨遷家庭的子女都會選擇那些聚集打工子弟的學校,選擇這種學校的原因是這樣類型的學校門檻較低,比較容易進費用較低,不過類似于這種的學校辦學條件較差,部分方面不滿足國家的辦學要求,校園設施較差,容易發生安全問題。在師資上也與優秀的學校相去甚遠,從課程安排上到平常的教學質量上具有不定向性,達不到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的良好教育效果。最重要的一點是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絕大多數來自于農村,剛剛來到城里,對這個全新的環境很容易產生陌生感。周邊的一切都是全新的同學,全新的城市,面對這樣的環境加上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導致社會地位較低,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城市有部分人對隨遷子女很容易忽視甚至是歧視這類人群,這導致了進城隨遷子女的自卑心理加劇,享受不到平的社會待遇,使他們在行為上產生膽怯的現象,不喜歡與其他人一起交流,這種現象對進城隨遷子女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2】
三、加強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完善進城務隨遷子女的入學機制
由于周邊教育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原因,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輟學的情況時有發生,因為他們的教育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對現如今的教學機制適當的完善,達到降低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入學難度,讓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能很好入校學習的目的。相關政策如對進城隨遷子女學校進行相關的政策扶持,對辦學方面要加大支力度持和扶持力度,對學校的設備進行不斷更新和完善,師資力量方面,應多多引進優秀教師,壯大師資力量不斷增大教學規模,達到提高教學水平改善教學質量的目的。在公辦學校,要加大制止亂收費的力度,對隨遷子女的入學流程要進一步的簡化,讓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能順利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在這個政策之上,還應完善各項補助政策,達到進一步減輕農民工家庭負擔的效果。最終目的在于最大化的解決農民工家庭經濟負擔,最大化提高隨遷子女進入學校學習的機會,最大化減少進城隨遷子女的輟學幾率,使隨遷子女接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增大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關懷
當進城務工隨遷子女離開農村來到城市,對這個全新的環境很容易產生陌生感,在學習上很難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在課程內容上可能很難跟得上課程節奏,同學之間的交流方面存在著差異性,尤其是自身帶有的鄉土氣息很容易被同學嘲笑,這就會讓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心靈上也很容易受到傷害。因此,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更加關心和愛護這些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對他們要進行實時的溝通與交流,認真觀察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內心變化情況,當初先不良的心理健康問題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引導,培養進城隨遷務工子女積極健康的心態。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多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況,多對他們進行提問,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讓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重視度,達到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的作用。在這一基礎上,還應積極組織課外和課上合作教學的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達到增近同學之間的感情的作用。在課外活動的時候,組織才藝比賽,如唱歌跳舞等,給同學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增進同學彼此的感情,打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同時還能幫助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特點。
(三)加強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法制輔導和心理教育
加強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法制教育,達到對他們的法制思想的提高。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防止受到各種不良誘惑的影響,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當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時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學校還應該對隨遷子女建立成長記錄檔案,針對學生的心理情況和學習情況實時跟蹤和記錄,達到可以了解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心理的變化。當出現問題時,要根據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心理特點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達到有效防止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心理問題導致的不良行為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學校和家長應當及時溝通,讓老師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也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家長與老師相互協調,達到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正確思想教育。
四、結語
近年來,關于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相關部門應當加大關注度和扶持度,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入學機制還應不斷完善,為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在教學時,要加大對隨遷子女的重視度和關懷度,達到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使其人格素質達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徐東白.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政府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周建中.農民工隨遷子女參與校外教育的現狀與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