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祥輝
在學校里,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一個大集體里面。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班集體可以成為一個成長的熔爐;混亂和風氣不正的班級可以成為一個染缸。所以生活在什么樣的集體里,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甚至能影響他們一生。和諧、有生命力的班集體是一種民主公平、團結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人和諧共處的班級。建設好班集體對于學生本人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構建一個和諧的班集體,是一項艱巨復雜、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我認為班主任應該從兩方面著手:首先要用心,其次要講究方式方法。這些年的班主任心路歷程使我認識到:教育的成功并不僅僅在于培養最優秀的人,還在于培養天天有進步的人。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用心構建和諧、有生命力的班集體,促使學生天天進步、全面發展。
一、引導學生制定班級目標,強化學生遵守規范的意識
對于新班級,開始階段的常規工作抓得好,就能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礎,班級會出現積極向上穩步前進的局面。俗語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風正,學風盛”,制定班級目標是班級管理的前提條件,我利用班會課組織學生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級實際的總目標。以“最文明的班級,最干凈的教室、最禮貌的學生、最活躍的課堂”為班集體努力的方向。學生由于親自參與了班級目標的制定,因而覺得高而可攀。目標制定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的過程。每學期初,我們都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利用班會課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守則、規范逐條檢查背誦及實踐情況。另外結合學校制定的一日常規逐步訓練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路隊常規等,這樣,大大強化了學生的遵守規范的意識。通過活動,使學生們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加強了自律。
二、制定一套班級自我管理制度,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孔子曰:“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的育人工程。學生是集體的主人,老師更是這一集體的一份子,班級事大家管。把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形成合力。班里有部分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缺乏集體觀念,因此,我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我管理體制,為學生設置多種崗位,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上崗“施政”,有服務同學、鍛煉自己、表現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
首先,加強“值日班長制度”。學生進入五年級后,自我管理能力已經有一定基礎了,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設立值日班長,每天由值日班長負責登記班級記事簿,把學生中好的和不良行為記載下來,這樣能讓老師更全面地了解班內情況,有的放矢進行表揚、批評。記載的內容每星期由我統計一次,班會課時宣布每周的“行為規范達標生”(無不良行為記錄的為“行為規范達標生”),并在評比欄上貼一顆星作為獎勵,強化教育效果。同時對于不良表現記錄較多的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幫助其改正。這樣,學生自制能力有所加強,競爭意識日益增強。同時發現并培養了一批上進心強,關心集體,且組織能力強的班干部,配合老師管理班級的各項事務,使班級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其次,確定若干管理負責人。根據班級管理的具體要求,在班里確定若干管理負責人。每個管理負責人職責分明,分別督導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維護班級紀律秩序。如路隊長--負責放學路上的紀律;衛生管理員--負責協助衛生委員檢查教室及衛生區的清潔工作,檢查個人衛生;課間紀律督導員--負責課間紀律的檢查,協助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等,圖書長——負責圖書的保管……這樣分工的結果,幾乎每個孩子都當上了“官”,都有自己管理的范圍?!鞍嗬锏氖虑榇蠹夜堋?,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相互監督、相互管理。這樣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才能,而且班集體內部也日趨團結。
三、尊重和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己
常言道:“琢玉要先愛玉,育人首先要愛人”。作為教師應該熱愛學生,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并理解他們,可以縮 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創建一個和諧的班集體。
有一次,班里一名平時很遵守紀律的學生上語文課時卻趴在桌子上了,我沒有輕易地當眾批評她。下課后,我走到她身旁,輕聲地詢問她是怎么回事,這才知道原來她生病了。于是我馬上與她的家長取得了聯系,并為她打來了熱水喝。通過這件事,我贏得了這位學生及家長的感激和尊敬,并感染了其他學生。在平時的教育中,我盡量做到尊重、理解學生,很少在公開場合批評學生,有時只是一個眼神、一點暗示,就能讓當事人明白我的意思,比批評更有效果。對于班里的學困生,我耐心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針對他們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問題,制訂了家校聯系簿,我每天檢查他們的作業記錄,并寫上當天的表現。家長也把他們完成作業的情況和在家的表現記錄下來。這成為我們有效溝通的橋梁,一個學期以來通過一點一滴的不斷努力,這些學困生取得很大的進步。看到他們取得進步,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年來和學生們的友好相處、感情融洽,為我教育好學生,提高學生的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是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產生的,是在生動教育情境的感染下、正確輿論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學校開展的每一次競賽活動,我都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并讓學生知道,集體榮譽的取得取決于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努力,班級里的每一個人都要以集體利益為重,要互相團結和協作,才能為集體贏得榮譽。如在參加校六、一運動會、跳遠比賽等活動中,班里男女運動員互相鼓勵,拉拉隊員們則做好“后勤”工作:助威、送水、寫表揚稿。由于全班學生團結協作,我班在校運動會中獲得了好成績,在比賽中同學們也增進了友誼。
如今,我所帶的班級逐漸成為一個和諧的班集體,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十分和諧融洽,每個人都感覺愉快而充實。這種良好的環境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今后我們還將朝著更高的目標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