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平 王坤桂
作者單位:1.364000 福建 龍巖,龍巖市新羅區衛生進修學校;2.龍巖市新羅區衛計局
醫學教育
關于鄉村醫生培訓模式改革的思考
劉志平1王坤桂2
作者單位:1.364000 福建 龍巖,龍巖市新羅區衛生進修學校;2.龍巖市新羅區衛計局
鄉村醫生在農村醫療保健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如今,農村醫療需求的增加及居民醫療理念的革新,使現在的鄉村醫生培訓模式難以滿足農村醫療工作的需要。文章主要分析鄉村醫生培訓現狀,并提出改革方法,以期為鄉村居民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和就醫環境。
鄉村醫生;培訓模式;改革;思考
近年來,農村醫療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對鄉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受制于工作環境、醫療藥品和設備,鄉村醫療工作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依據鄉村醫療工作的現狀和新要求,筆者認為應逐步改進培訓方式及內容,構建完整的鄉村醫療體系,實現鄉村醫生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的提升,從而滿足鄉村醫療需求,提高鄉村居民身體素質及健康指數。
1.1 以理論知識為主,忽略技能訓練目前的鄉村醫生培訓,由于受制于傳統思維,僅對鄉村醫生進行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并未認識到專業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忽略了臨床技能培訓及經驗傳授的重要性。培訓過程講求知識的系統性和廣泛性,忽略了針對性。同時,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沒有為鄉村醫生提供專業的實訓基地,難以達到良好的臨床實習及社會實踐效果,操作和技能訓練機會也比較有限。
1.2 內容單一,培訓周期短部分鄉村醫生沒有接受過正規學校教育,專業醫療知識獲取以崗前培訓為主。而專業醫學培訓時間均較短,很難對系統的醫學知識進行全面講解,在專業層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很多鄉村醫生僅接受常規醫療知識培訓,忽略了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內容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1]。
1.3 注重培訓形式,忽略過程管理 鄉村醫生培訓的監管政策缺失,無論是培訓,還是考核,都比較隨意,管理過程粗放,導致培訓及考核效果不佳。加之,考評機制缺乏完善性,沒有對培訓效果進行全面評估。僅采用一種培訓形式,內容枯燥,不符合鄉村醫療工作要求。加之鄉村醫生主體意識缺失,不注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培訓形式及內容進行合理選擇,使得很難實現預期的培訓效果。
1.4 考核機制缺失,培訓效果不佳當前,能夠對鄉村醫生培訓工作予以約束的相關制度很少。受制于個人主觀認識,或外部利益因素影響,鄉村醫生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強,不愿意主動參與。同時,也沒有依據自身日常實際工作內容及性質,將培訓、考核、職業注冊結合起來,培訓過程缺乏規劃性、指導性和統一性,尚未構建完整、有效的業務、技能體系,無法充分發揮鄉村醫生的價值及效用,而培訓考核工作也不具備制度化特征,培訓管理長效機制缺失[2]。
2.1 革新教材內容以往鄉村醫生培訓過程中,教材內容往往是單一而枯燥的,實用性不強,甚至與實際醫療工作脫節。應選擇合適的教材編寫方法,兼顧其有效性和實用性,打破基礎、臨床、公共衛生等專業課程界限,對臨床常見病癥進行重組和整合,使教材知識系統而不失針對性。同時,強調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創新性,不僅要包含相關醫療知識,更要具備預防、保健、康復等相關內容,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3]。
2.2 革新課程設置無論是醫學教育,還是鄉村醫生培養,都要兼顧社會性、服務性和綜合性特點。應根據鄉村醫生培訓的工作要求進行課程設置,不受制于以往醫學教育框架,凸顯個性化特征。
首先,結合鄉村醫生知識構成、日常服務對象及相關內容,對培訓課程進行合理選擇和安排,既要注重常規醫療知識及技能培訓,又要依據外部社會環境要求,嘗試開展心理學、思想品德教育、文獻檢索等課程教育,向鄉村醫生普及與醫學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幫助他們了解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及發展的相關政策。
其次,培訓初期,對鄉村醫生進行走訪調查,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將其欠缺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培訓的重點,依據他們的實際需要和能力,進行課程設置。鄉村醫生培訓不應盲目,基礎醫學知識與技能培養兼顧才能達到良好的課程培訓改革效果[4]。
2.3 采用多種培訓方法和手段鄉村醫生群體在年齡、學歷、專業和知識構成方面都存在差異。因而,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最具適用性。不應沿襲以往機械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而應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教學內容的創新性,使培訓過程更加生動,從而激發鄉村醫生群體參與熱情。
2.3.1 PBL教學方法 該種教學方式將學員作為課堂主體,以問題為導向,多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而教師則參與其中,與學員們一起探討某一病例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具體實施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資料整理和歸納總結。該教學方式將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使其互相滲透,幫助學員進行自學,實現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這能夠使學員具備清晰的臨床思維,全面掌握疾病的診斷治療過程,并幫助他們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2.3.2 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在鄉村醫生培訓中應用比較多。確定教學目標及內容后,擇取典型性案例,帶領學員進行討論和分析,使學員在具體問題情境中進行思考和探索。該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鄉村醫生的綜合能力。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兼備,教師通過對臨床病例進行講解,幫助學員探討相關問題,降低專業知識理解難度。案例教學法不僅教學思路清晰,而且課堂氛圍極為活躍,使學生在互動中,實現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2.3.3 醫學模擬教學法 顧名思義,創設模擬化教學環境,使學員在人為創設的環境中,進行仿真體驗。該教學方法具備鮮明的專業特點,而且極具有效性,對學員專業學習非常有利。實施過程是借助模擬技術,對高仿真模擬病人進行創設,構建臨床情景,幫助學員進行實踐。該培訓方法為學員創造了一個仿真環境,不僅病例多樣,而且實施過程靈活。同時,也能夠兼顧患者的安全性,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在鄉村醫生培訓中,非常具有推廣價值。
2.3.4 注重自我培訓 鄉村醫療工作性質及特點決定了醫生面臨著工作和學習矛盾。他們多在業余時間進行自學。將鄉村醫生自我培訓意識作為培養重點,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培訓過程更具有效性。同時,幫助鄉村醫生制定針對性的自學計劃,幫助他們進行學習資料選擇,實現鄉村醫生綜合業務素質提升。組織鄉村醫生參與到各類學術活動中,與相關專家進行學術交流,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技能[5]。
2.4 改革考試方法采用多樣化的考試方法,對鄉村醫生能力進行測評。注重理論知識考核,給出典型案例,以此對鄉村醫生的病例分析及處理能力進行考核;給出臨床病例,安排鄉村醫生進行診斷,提出具體治療方案,以此對其病例分析能力進行考核;深入到鄉村醫生工作現場,對其日常工作環境進行考察,并從診療、預防、保健等方面予以考核;安排鄉村醫生參與到各類活動中,以此為契機,對其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緊急事故處理能力予以考核[6]。
綜上所述,鄉村醫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相關職能部門應依據鄉村醫療工作現狀,采用正確的方式,認識到鄉村醫生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教材內容、課程設置、培訓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對鄉村醫生培訓模式予以改革,使培訓工作更具現代化特征,凸顯鄉村醫生專業結構和崗位特點,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滿足人們的就醫需要,樹立良好的醫療口碑。
[1] 盛振文,王素琴.新時期鄉村醫生培訓模式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6):134,206.
[2] 王文勇,馬平.高職院校鄉村醫生培訓模式探索——以隨州職業技術學院醫護學院為例[J].中國培訓,2017(6):47.
[3] 張靜如,李曉偉,許軍玲,等.鄉村醫生教育工作現狀及培訓模式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30(10):1013-1014.
[4] 李斌,張向陽,毛新民,等.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培訓模式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2(15):25-26.
[5] 戴偉娟,徐麗娟,陳艷,等.鄉村醫生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11):18-21.
[6] 魏勇健,王慧生,孫靜,等.鄉村醫生中醫成人學歷教育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13(25):54.
R197
A
1672-7185(2017)10-0047-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10.017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