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清,王玨,盧溫民,李冰,陳曉偉,靳義,周平,謝玉通,郭占領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衡水市人民醫院胸外科,河北衡水053000)
胸腔閉式引流管誤入胃1例報告
李書清,王玨,盧溫民,李冰,陳曉偉,靳義,周平,謝玉通,郭占領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衡水市人民醫院胸外科,河北衡水053000)
胸腔閉式引流術;膈肌損傷;胃損傷
患者女,65歲,主因車禍傷及胸腹部3 h伴腹痛、腹脹、胸悶急診入住當地醫院。行頭胸腹部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CT)顯示,顱內未見明確異常;鼻骨骨折;左側多發肋骨骨折,左側胸腔積液;脾包膜下血腫,腹腔積液。考慮脾破裂。急診行開腹探查,腹腔內吸出鮮血約1 000 ml,見脾臟粉碎性裂傷,胃底及前壁大片挫傷,范圍約7.0 cm×5.0 cm,胃壁未破裂,胰尾處有挫裂傷。行脾切除術順利,胰尾部止血后對端縫合(外院病歷記載)。術后8 d排氣后進流食無不適。術后10 d訴活動后胸悶,復查胸腹部CT發現左側肺不張,左側中量胸腔積液,腹腔膈下包裹性積液。行左側胸腔閉式引流,引出淡黃色渾濁液體200 ml及少量食物殘渣。考慮“食管破裂”而急轉本院。入院查體:T:37.2℃P:98次/min;R:18次/min;BP:113/65mmHg;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清合作。頭顱無畸形。頸部對稱無畸形,未見頸靜脈怒張及頸動脈異常搏動。頸軟,無抵抗,氣管居中,甲狀腺不大。左側腋中線第8肋間可見胸管,引出淡黃色液體及少量食物殘渣。胸廓對稱無畸形,左側呼吸動度減弱,左側語顫減弱,左下肺叩濁音,左肺呼吸音減弱,右側呼吸音較清晰。心率98次/min,律齊。左側季肋部及后腰部大面積挫傷痕跡,腹部稍膨隆,未見腹壁靜脈曲張、胃腸型及蠕動波,左上腹部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未觸及,叩鼓音,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減弱。雙下肢無水腫。入院后口服美藍后檢查,發現胸管中引流液呈淡藍色,考慮“食管破裂”。囑患者禁食禁水,加強靜脈營養。床旁超聲顯示,左側大量胸腔積液,準確定位后于局部麻醉下經左側腋中線第6肋間置入第2根胸管(為區別該管稱新管,前管稱舊管),引出暗紅色血性積液1 500 ml,無食物殘渣,與舊管引出液性質不同。進一步行胸腹部CT檢查顯示,左上腹脾區見大片狀液性滲出影,可見近肋膈角有引流管進入左側膈肌下方,據位置判斷為舊管,舊管未在胸腔而是進入了腹腔。于是行口服泛影葡胺行上消化道造影顯示食管各段壁光滑、柔軟,黏膜規整、連續,未見造影劑溢出征像,但造影劑進入胃內不久,發現舊管內出現造影劑影,隨時間推移及調整體位,造影劑逐漸清楚地顯示出舊管頭端在胃壁內大約4 cm。至此確定原胸管誤入胃內。
鑒于術后時間較長,腹腔黏連嚴重,開腹手術困難,而患者體質較弱不能耐受手術,并且患者無明顯腹膜刺激征像,故采取保守治療。繼續靜脈高營養。于術后30 d考慮舊管周圍逐漸黏連形成竇道,開始囑患者進流食,無不適,舊管每天引出食物殘渣及少量黃褐色胃液。術后40d進半流食無不適。術后45d復查胸腹部CT顯示,左側胸腔少量積液,腹腔膈下包裹性積液,余腹腔未見明顯積液。開始逐漸外撤舊管,類似胃造瘺管的撤除,術后近50 d完全拔除舊管,患者無不適。引流口包扎,開始少量滲液,不久引流口愈合。1周后復查胸腹部CT顯示無明顯胸腔積液,肺膨脹良好,膈下少量包裹性積液。順利拔除新管。術后2個月患者進普食順利并痊愈出院。
胸腔閉式引流術是胸外科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剖胸手術、胸部創傷后及膿胸均需常規安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胸腔閉式引流術一般經肋間置管。操作簡單,但若操作不當亦可造成機體損傷,導致一些并發癥。胸腔閉式引流積液(血胸、膿胸等)時需低位引流,通常在腋中線第6或第7肋問隙。低位引流時引流管位置往往接近膈肌,膈肌是一扁薄闊肌呈穹隆樣凸向胸腔,其高度受呼吸狀態、體位、腹壓及腹內臟器充盈度影響較大[1],當深呼氣、平臥位、腸脹氣、飽食、腹腔積液等情況時膈肌位置會明顯上升。置管時血管鉗進入過深可能損傷膈肌穹隆部。所以低位引流時必須考慮膈肌的位置。通常低位引流時,應在B超定位后先行胸穿,明確胸膜腔位置后再置管。危重患者來不及行B超等檢查定位時,應充分考慮患者膈肌及肋膈隱窩是否上移,若考慮位置上移,則應在常規置管位置的基礎上將皮膚切口上移,胸腔引流管可置于第4~6肋間[2],一般對引流效果影響不大。操作分離肋間肌時應盡量采用直止血鉗,若采用大彎止血鉗,彎頭應略向后上方進入,以免誤入下一肋間隙,使實際穿刺位置低于定位點,在刺穿胸壁出現落空感時勿盲目深入,以防穿透膈肌造成膈肌及腹腔臟器損傷,置管后觀察引流瓶內液面是否隨呼吸而上下移動。
另外,本患者原準備行胃鏡檢查來確診,但胃鏡醫師考慮手術時間較短,擔心胃鏡造成吻合口損傷,并且可能導致呃逆引起胃腸液反流至吻合部位,建議不做胃鏡檢查。所以采取CT、造影等相對保守的檢查方法。
分析本例患者,患者較肥胖,術后便秘、腸脹氣等引起腹內壓增大,加之左肺肺不張等因素引起膈頂及肋膈隱窩上移,選用左側腋中線第8肋間行胸腔閉式引流術,位置偏低。另外止血鉗分離肋間肌時可能向下刺入過多,不慎進入肋膈隱窩損傷膈肌,并且因胃底及胃前壁大片挫傷,加之開腹手術操作等原因,胃壁局部相對薄弱并可能與膈肌黏連,相對固定,止血鉗置入過深攜帶胸管穿入胃內。臨床上一旦確診胸腔置管過低誤傷膈肌,若病情允許,應開胸或開腹探查,應仔細探查膈肌裂口位置,尤其是肋膈角附近。探查前不宜拔除原引流管,便于術中明確引流管方向及部位,以便尋找可能受損的組織器官進行修補。必要時打開膈肌,進行胸腹腔臟器徹底檢查。本例患者因腹腔黏連及不能耐受手術的因素,采取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應是在臟器破裂未引起大出血、無胃腸內容物外溢引起腹膜刺激征等綜合因素考慮下決定。臨床反思,本例患者靜脈營養時間較長,若采取十二指腸營養管置入,可減少大量輸液,治療將更加經濟。
[1]劉正津,姜宗來.胸心外科臨床解剖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50-52.
[2]石應康.胸心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301-305.
(張蕾 編輯)
R655
:D
10.3969/j.issn.1005-8982.2017.02.030
1005-8982(2017)02-0143-02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