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陳麗丹 王巖輝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繼續在華盛頓生活幾年,為的是讓小女兒完成中學學業。他的小女兒讀的是華盛頓有名的頂級私立中學——西德威爾友誼學校。美國頂級私立中學什么樣?《環球時報》記者日前探訪了這所被稱為“白宮私塾”的名校,并對美國頂級私校的總體情況做了一番調查。
“私校中的哈佛”
創建于1883年的西德威爾友誼學校是美國極富聲望的頂級私立學校。奧巴馬的兩位千金都就讀于此,其中大女兒瑪利亞去年已被哈佛大學錄取,小女兒薩莎仍在讀中學。前總統克林頓的女兒切爾西、尼克松的女兒、西奧多·羅斯福的兒子、副總統拜登的孫子孫女以及前副總統戈爾的兒子,都曾在西德維爾友誼中學就讀。該校因此被戲稱為“白宮私塾”,《紐約時報》也將西德威爾稱作“華盛頓私立學校中的哈佛”。
雖然作為私校,不必像接受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那樣必須遵循劃片招生的原則,但西德威爾所處的華盛頓西北部本身就是富人區、名校和高級百貨商場較為集中的地帶,一年近3萬美元的學費也足以令不少尋常家庭望而卻步。
《環球時報》記者沿著校園外圍走一圈,從表面看,西德威爾是一所平常不過的學校,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很容易將其忽略。沒有氣派的教學樓,也看不見安保人員,連學生放學的場景都與其一條馬路之隔的普通小學毫無二致。只有步入其中,才會感嘆內有乾坤。
開闊的橄欖球場冬日雪后依舊綠草如茵,附近室內籃球館內初中部的校隊選手正在家長的助威聲中來回奔跑,校園里還有普通中學里不常見的獨立藝術館,甚至還有學校商店專售校園紀念品。過去100多年里,該校的邊界不斷外擴,就在去年5月,西德威爾購入了周邊醫療護理中心的產業。
政要為何選擇讓子女就讀西德威爾,很大原因也是因為該校對安全及隱私方面的重視程度及經驗。西德威爾友誼學校高中部的學生伊門索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奧巴馬的小女兒薩莎仍在該校就讀,有一名特勤人員相隨。由于第一家庭在總統卸任后依然能享受特勤服務,估計當薩沙搬離白宮后,她的校園生活依然少不了特勤的身影。
與中國有淵源
西德威爾聲名在外,一部分來自學生的家庭背景,更多還是來自學校教育質量本身。根據美國學校信息網站Niche的最新數據,西德威爾友誼中學在華盛頓特區私立中學中排名第一,全國排名14,在該排名中,號稱美國高考的SAT/ACT成績、學生進入名校的統計、升學率等學術相關因素權重占70%,剩余因素中,文化及多樣性、學生家長滿意度、師生比各占10%。由此可見,西德威爾友誼中學在華盛頓特區屬于全方位優秀的學校。
探訪校園期間,最令《環球時報》記者感到意外的是,高中部主教學樓圖書館的墻上,貼有紅底黑字的對聯:“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這句中文箴言的“注視”下,膚色不同的孩子正埋頭在圖書館的自習區里念書。
西德威爾與中國頗有些淵源。早在1985年,西德威爾友誼學校便與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心結為姐妹學校,這種校際友誼后來又擴展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學。2014年,米歇爾·奧巴馬訪華時訪問的中學正是西德威爾的姐妹校——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現在西德威爾友誼學校不僅在校內開設中文課,還與其中國姐妹學校設立交換學生機制,每年接待兩名中國學生來美學習、生活。2005年增加了教師交換項目,每隔兩年,西德威爾友誼學校和中國的姐妹學校聯合設計課程,并從中美兩方挑選教師參與授課。
伊門索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的一位好友選了學校的中文課,現在家里就住著一位來自中國的交換生。當被問到除了交換生外是否還有其他從中國來或是華裔學生,伊門索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強調學校十分注重多樣性。多樣性和包容性也是當初奧巴馬夫婦為女兒挑選學校的重要指標,目前該校學生中近一半來自少數族裔背景,這一比例在華盛頓私立高中是首屈一指的。
入讀名校比例高
特朗普搬進白宮后,他的妻子梅拉尼婭與小兒子巴隆可能會留在紐約,因為不想讓巴隆轉學。巴隆就讀的哥倫比亞語法預備學校(ColumbiaGrammarandPreparatorySchool)位于曼哈頓上西區,學費每年高達47540美元,入選全美最貴私校前10名。該校1764年建立,比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當時稱國王學院)晚10年,建校目的就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預備學校,最早只招收男生。現在該校是男女同校,每年仍有大量學生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但哥大不再是首選,紐約大學、賓州大學、康奈爾等名校都是熱門選擇。
頂級私校大多低調,很少借用權貴子女的光環來宣傳學校,甚至很少做廣告。在美國,基本看不到頂級私校的廣告,因為這些學校不愁優質生源。從招生角度看,由于學費通常只覆蓋學校50-80%的花費,其余部分靠家長、老師、校友捐贈,捐贈數量巨大的會成為校董,而且名流富豪子女通常從學齡前就開始入讀私校,所以私校大部分學生都來自高收入家庭,頂級私校在同等甚至稍低條件下會優先錄取名流子女。
當然,頂級私校通常設有才華獎學金和助學金,專門招收在不同領域、特別是體育方面具有天賦的學生。比如Niche排名第一的安多佛菲利普斯中學(PhillipsAndover)就實行所謂的“不問家境”政策,就是只要學生足夠優秀,學校錄取時不會考慮家庭條件,錄取后也通過各種助獎學金保證學生入讀。
從升學角度看,由于美國大學、特別是名校招生都秉持整體考察原則,學術只是其中一部分,申請名校的學生大多成績都很優秀,所以私校豐富的課外活動、歷史、背景、校友等特點,使得頂級私校申請到著名大學的比例也遠遠高于公立學校。排名前15名的頂級私校中升入常青藤等名校的比例大致在30%,紐約市的私校表現相當強悍,排名第一的三一學校(TrinitySchool)該比例高達41%。根據地理位置,那些每年都為特定名校輸送學生的高中被稱為該校的feeder學校(支線學校,有點類似國內的“附中”),比如勞倫斯威爾高中(Lawrenceville)是普林斯頓大學的feeder中學;佩迪中學(PeddieSchool)是賓州大學的feeder中學;亨利·甘恩高中(GunnHighSchool)是斯坦福大學的feeder中學等。學生實力大致相同條件下,由于校友優先政策,名流子女固然會有一定優勢,家境一般但能入讀私校的平民子女通常也很受名校青睞,中產階層子女相對處于最不利地位,但相較公校而言,仍具有一定優勢。▲
(作者王巖輝是藤云大數據留學創始人)
環球時報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