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富有創新精神的中華民族,更是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為世界貢獻了無數科技創新成果。今天,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以無比堅定的信念、無私奉獻的精神,用辛勤的汗水默默耕耘在我國果樹植物保護領域,對我國果樹產業發展起到了良好促進作用。他們就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果樹病蟲害防控團隊。團隊首席周宗山研究員,畢業于意大利巴里大學(Bari University of Italy),獲植物病毒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果樹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意大利果樹科學聯合實驗室協調人(中方)和遼寧省植保學會理事。該團隊長年工作在果樹植保領域的科研一線,堅持分工合作、協同攻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科研成果。
實力雄厚,獲得累累碩果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果樹病蟲害防控團隊組建于2015年,前身植物保護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建所之初。主要開展北方落葉果樹病蟲害防控研究工作,側重應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同時積極面向“三農”。曾在陳策、王金友等老一輩果樹植保專家帶領下,先后開展果樹重大病蟲害的流行和防控技術研究,為我國果業安全做出了一定貢獻,獲得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團隊內現有固定科研人員19人:博士學位10人,碩士學位6人,高級職稱7人,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1人,4人具有國外博士學歷或留學經歷。流動科研助理8人: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5名,同時和巴基斯坦信德農業大學開展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聯合培養工作。為團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兩個,一是應用基礎研究,包括重大病害致病分子機理、抗病基因挖掘和寄主-病菌互作研究;果樹主要害蟲生物學、生態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系統研究;病毒脫毒機理和高效脫毒技術、高效檢測技術、病毒基因變異與多態性分析等研究。二是防控技術研究,包括重大果樹病蟲關鍵防控技術和生物防治,制定區域性綜合防控技術體系;培育果樹優良品種和砧木無病毒原種,構建無病毒苗木培育體系。
“十二五”以來,該團隊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農業部948項目、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農業部國際交流(對外技術培訓)、國家外國專家局人才引進等國家及部(省)級科研課題40余項。
團隊依托國家落葉果樹脫毒中心平臺,在果樹所砬山和溫泉實驗基地開展相關應用技術研究,初步建設專業實驗基地100畝,承擔農業部藥檢所和藥廠委托試驗500多項。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意大利巴里大學搭建的中-意果樹科學聯合實驗室平臺,開展了人員互訪及學術交流;通過農業部國際交流項目,培訓國際學員5期,與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國等簽訂果業科技合作協議7份,廣泛開展人才交流、合作研究等工作洽談。
自2015年組建果樹病蟲害防控團隊以來,已經發表學術論文52篇,其中被SCI收錄20篇(院選核心SCI收錄4篇),中文核心期刊33篇(院選核心中文期刊14篇)。發布農業行業標準2項,申報發明專利2項,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農業部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1項、農業部亞專資1項。有效促進了我國果樹科技事業的發展。
創新不止,為果樹健康護航
通過不斷潛心研究和科學試驗,周宗山帶領科研團隊取得了一項項科研成果。團隊開展了果樹真菌病害診斷、病原菌分類鑒定及重要病害分子檢測技術研究,果樹病害流行規律與綜合防控技術研究;針對果樹重要病蟲害開展了生物防治技術研究,包括拮抗菌篩選、生防制劑研發及生防菌抑菌機理研究。其內容為2015年篩選獲得病菌拮抗芽孢桿菌6株,研發穩定懸浮劑2種,明確了1種菌株樹皮內定殖特性、腐爛病疤高效治療能力、促生長和提品質能力。
在病原菌致病機理研究過程中,團隊利用農桿菌介導技術構建了蘋果炭疽葉枯病菌、蘋果腐爛病菌、蘋果輪紋病菌等突變體庫,篩選產孢及致病性缺陷突變體并開展致病相關基因克隆工作。
中心建有人工氣候室及條件良好的昆蟲飼養室,能夠周年大量飼養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二斑葉螨等害蟲,每年可提供桃小食心蟲及梨小食心蟲各5萬頭以上,二斑葉螨10萬頭以上。
通過對果樹害蟲毒理學、分子生態學的研究,發現桃小食心蟲與農藥、光照、溫度相關抗逆基因1000余個,克隆完成6個基因。明確果樹食心蟲RyR基因的功能結構域及抗藥性潛在位點;完成了不同光照強度、溫度對桃小食心蟲生殖和交配行為的研究,發現光、溫度等環境條件對桃小食心蟲的生殖交尾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初步開展了5種抗生素對果樹食心蟲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及功能影響的研究。
中心還承擔著蘋果、葡萄無病毒母本樹和苗木培育任務,長期開展優新品種脫毒工作以及病毒病防控技術研究,已獲得無病毒蘋果品種100余個、無病毒葡萄品種40余個,可為生產提供無病毒母本樹、采穗樹、插條、接條等基礎性繁殖材料及苗木。研發了重要果樹病毒血清學、分子生物學快速檢測技術,建立了熱處理、莖尖培養等高效脫毒方法。承接果樹優良品種脫毒、病毒檢測、組培快繁等委托業務。在主產區建立無病毒栽培試驗示范基地,并提供技術支持。
周宗山和他所在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不僅為我國果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他們的創新精神也受到了同行專家的廣泛認可,感動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交流合作,促進發展
科技無國界,隨著“地球村”概念的出現,世界各國的科技文化交流不斷增進,有效促進了相互間科技的共同發展。果樹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十分重視這一工作,并積極拓展國際合作交流渠道。2012年,成立院級國際合作平臺“中國—意大利果樹科學聯合實驗室”,2015年成功組織召開“中—意高端專家研討會”,開展專家互訪、青年交流和項目合作。于2012-2016年已成功舉辦(承辦)五期發展中國家培訓班,面向亞、非23個國家招生,培訓學員86人。曾帶領學員參觀考察果樹研究所砬山試驗基地及與研究所有長期合作的前所果樹農場、沙后所現代梨園生產示范基地,對研究所最新的科研進展和取得成果有了系統了解。通過培訓人員與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孟加拉等國家的大學及研究院所簽訂合作協議7份。
果樹產業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產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和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對農副產品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信周宗山和他所在的果樹病蟲害防控團隊在新形勢下,一定能為促進果樹植保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