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松+舒鵬+王碩
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而中國工筆花鳥畫作為其中一種,更是追求在精神內涵上,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崇尚意境和情趣,是主觀精神的表達和體現,因此,工筆畫是“筆工而意寫”。她不僅是“應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寫實性,在能動的觀察與寫生的基礎上,經過藝術的再創作,追求傳神寫照,從而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這樣的藝術形式,似乎更適合心思細膩的女性畫家。而我國著名的工筆畫家李玉鳳女士便是一位佼佼者,其繪畫作品以細膩的筆鋒、新穎的構圖、豐富的色彩、高遠的意境為特點,工寫兼備,中西合璧,開辟了一條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新工筆畫法,深受人們的歡迎。
上下求索,追尋藝術之美
1964年生于山東菏澤市一個書香門第的李玉鳳,號“花間居士”,自幼和哥哥受到作為美術老師的父親的熏陶,對繪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一次偶然的行為,為她的藝術生涯更是指明了航向,她回憶說:“1979年,有一次一位親戚想讓父親為他家畫‘家譜,父親工作忙,抽不出時間畫,就把這個任務交付給了我,因為當時沒有那么大的畫板,我就把紙鋪在地上,趴著為這位親戚畫‘家譜,親戚見我畫的很好,就拿出50元錢作為酬勞,這是我第一次掙錢,是因為畫畫被人認可了,堅定了我從事美術事業的決心?!?/p>
由于李玉鳳聰明好學,并且對繪畫藝術更是心有所向,于是先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菏澤師范學院藝術系和山東藝術學院,但命運似乎總是在跟她開玩笑,因為就在她以為要實現藝術夢想的時候,卻被現實無情的打擊,兩次考學都因交不起學費被迫放棄了。但她學習繪畫的決心始終沒有放棄,1988年,她報考了天津美院函授班,1991年,她正式走進天津美院學習山水畫,2012年,她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終于為她的夢想打開了那扇久違的大門。
通過多年來專注的學習和細心觀察,李玉鳳在工筆花鳥畫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如今,細觀她的工筆花鳥畫,可發現其巧借山水畫“散點透視”之法,在清新淡雅、婀娜多姿之中,給人一種云霧繚繞、渺渺茫茫之感,如入花海,聽音而動,聞香而止;形似而意存,筆工而神妙,物近而境遠,形成了“橫看側看不同,遠近高低各異”的特殊藝術效果。如她的作品《物華秋實》,畫面表現了金秋的向日葵,在陽光的照射下,燦爛輝煌,碩果累累。田間有三只和平鴿,一邊在茂密的向日葵下乘涼,一邊尋找掉在地上的葵花籽,它們悠閑自在,其樂融融。
時光如駒,四十余年的藝術跋涉,李玉鳳女士已從一位羞澀的純情少女,變成了一位恬靜、成熟、豐富、內斂的才女,她的成功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并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山東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孔子國畫院秘書長,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北京MEI·A藝術中心簽約畫師等職。在社會各領域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著力量。
心無旁騖,追求真善、真世、真美
近年來,李玉鳳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家及省市大展,并獲獎。2004年,她的作品《花香蝶舞》榮獲第三屆《廬山杯》金獎,同年作品《雙鶴圖》入編《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收藏大典》,作品《嫩蕊芳心》被中國牡丹博物館(國花館)收藏;2005年,作品《碧玉紅蕊冠群芳》在紀念曾子誕辰2510年全國書畫大獎賽中榮獲“優秀獎”;2006年,作品《牡丹》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中國書畫精品展中獲“二等獎”,作品《清韻》入編《仁愛之光》;2007年,作品《秋實圖》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齊白石獎》,作品《熱土》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四屆西部大地情”;2008年,《中華之春》獲《2008和諧中華迎奧運》全國美術大展金獎。第十屆牡丹花會期間,在曹州牡丹園舉辦個人畫展 ,同年應友人邀請在韓國舉辦個人畫展。2010年,應邀參加“2010百名部長將軍與優秀企業家新春團拜會”書畫筆會活動,特授予“愛心大使”榮譽稱號;作品《物華秋實》被山東省美術館收藏。2011年,作品《節節高》入選“當代百名中國工筆畫家提名展”,并獲優秀作品獎;作品《 荷花 》,參加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紀念建黨90周年百位書畫名家邀請展”活動中,榮獲優秀作品獎。2012年入選由中國工筆畫學會、《美術報》社主辦的“2012當代百名中國工筆畫家提名展”。并在第八屆“中國企業教育百強”年度盛典書畫大賽獲得特等獎。2013年,作品《紅高粱》入編《新中國美術家大典》,作品《物華秋實》和《節節高》入選《美術年鑒》;12月24號在山東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2014年,受邀參加由投資時報主辦,北京藝德勝研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投資時報——秋季·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2015年,與先生杜中良在山東省泰安市美術館舉行“岱風儒韻——杜中良、李玉鳳國畫展”,受到書畫愛好者的廣泛歡迎。
同時,李玉鳳女士的作品被《中華名人大典》、《共和國名人大典》、《奧運之歌》、《翰墨豐碑》、《海內外中國書畫藝術當代名家集》、《中國當代書畫家翰墨精品集》、《強國豐碑》、《當代中國實力派文人書畫作品集》、《藝術中國》、《世界人物辭?!?、《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一代名家》、《當代中國杰出書畫創作精典》、《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收藏大典》、《中國學術大百科全書》、《和諧中華迎奧運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大展精品集》等六十多部書畫大典入編。她的作品還被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和臺灣書畫界人士收藏。可見,其知名度已經遠播海外。
雖然李玉鳳女士的工筆畫藝術已經獲得累累碩果,但她仍心無旁騖,始終在藝術之路上大步行走,這使得其工筆花鳥畫因其獨特的韻味得到諸多藝術大家的好評。著名畫家、藝術評論家石成峰評價:從藝術內涵而言,李玉鳳的畫既有女性柔美的風情,又有俊朗豪邁的剛毅,把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觀察運用高潮的繪畫技巧,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世界自然美的精神追求,具有功力到位、陶冶性情,有思想寓意的佳作,具有較高的觀賞與傳世價值。
文化中國總編、藝術評論家高松評價她:李玉鳳以山水之境入工筆花鳥,乃取近為遠。皆如清·原濟云:“筆墨當隨時代”。李玉鳳之工筆花鳥,如《物華秋實》、《熱土》、《金秋》等,少有一兩枝,而往往成簇,加之巧借山水畫“散點透視”之法,在清新淡雅、婀娜多姿之中,給人一種“云霧繚繞”、“渺渺茫?!薄?“朦朦朧朧”之感,形成了“橫看側看不同,遠近高低各異”的特殊效果。如入花海,聽音而動,聞香而止,望“花”息心,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李玉鳳的工筆花鳥,形“似”而意“存”,筆“工”而神“妙”,物“近”而“境”遠。作為以工筆“寫意”的一種探索與嘗試,難能可貴,假以時日,必有大成! 李玉鳳女士對未來充滿信心,她要把全部精力用在美術創作上,不斷提高藝術水平,用主觀的色彩去表現客觀的事物。她要用陽光的心態,讓真善美永駐人們心間。
更得到了普通人發自內心的品評,青年報記者孟凡亮評價李玉鳳的作品:當我們深刻思考李老師的作品時,不難發現她的作品流露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觀察以及高深的工筆畫技巧,體現了一位女性畫家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藝術人生的思考。她在創作中云集了中國傳統工筆畫的表現語言和創作技巧,在研習傳統中加以創新,使真、善、美這個永恒的題材在作品中得以釋放。
駕馭想象,至真求新
縱觀中國繪畫史,凡具開創性的藝術家,會在既有知識和現狀之中,而致力于未知領域的探索,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總是處在一種新的體驗之中,緊緊抓住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意念、意象這個主體,利用深厚的筆墨功底和技巧,駕馭自己的想象,因勢利導、隨機應變、造險破險、有法中無法、無法中有法地進行創作。心、手、筆合而為一,此即懷素所謂的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涇狀朝合易。始終鬲繞似與不似捕捉物我之間以及景物與景功之自的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一種運動關系。而李玉鳳就是這樣的藝術家,因為她總能將現代的審美元素加入到自己的繪畫當中,從而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
當今社會,有俗人把有余當做富貴,于是眼睛想看的已經不僅是停留在五色上,耳朵想聽的更不僅僅是五音了。精神被擱置、追求被放棄、理想被淡化、向往被消沉、意志被頹廢。有人說;天上的星座都在為這些人的舉動悲傷而變形。而有些自詡為藝術家者,卻只能達致庸俗鄙陋,玩弄筆墨技巧,化作俗氣難脫。但李玉鳳不然,她正以追求藝術之美的思緒和行動,引領中國工筆花鳥畫藝術前行。路在延伸,人在奮勁,能速不遲,盡善盡美,至真求新,拓展工筆畫藝術的新天地。她無愧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傳承者,國家文化歷史的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