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祖莉
摘要: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是小學科技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依托大足的本土資源,創新活動形式,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體會科技的神奇魅力,從而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真正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技創新;青少年;本土資源
十八大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知識是力量,人才是未來。未來總是屬于年青人的,擁有一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睂崿F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小學科技教師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大家都知道,大足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并擁有大足石刻、龍水小五金、汽車生產三大特色資源。同時,大足區實驗小學擁有科技館、天文臺、生態園等校內活動基地和北山佛灣、長河、天醉園枇杷山莊、荷花山莊、西苑、駐足部隊實踐基地等校外實踐基地。于是,教師可以針對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結合青少年發展需要,依托本地區及學校資源,創新科技教育活動形式,開展有地方特色的科普活動。
1.依托本土自然資源,普及青少年科學知識
科學普及是學??萍紕撔陆逃ぷ鞯囊豁椈救蝿?。它是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讓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向普通大眾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1]學校的科技教師對大足的自然資源非常了解和熟悉,他們知道大足區西山森林公園既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珙桐、活化石桫欏等珍稀植物,又有小靈貓、白鷺、竹雞、青羊、豬獾等60多種飛禽走獸,還有溶洞、溫泉、奇石、茶山等自然景觀,等著孩子們去探索發現。因此,科技教師可以依托這些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財富,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如探秘龍水湖、桫欏園生態環??茖W體驗活動、走近大足礦產資源等,普及學生的科學知識,樹立青少年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的意識,同時,激發青少年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挖掘地區特色資源,培養青少年實踐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2]適當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可以保持青少年的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開發他們的創造智能,使他們從小就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學習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大足擁有聞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更有“龍水小五金、汽車生產”現代工業文明對它的格外垂青,科技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地區特色資源,并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實踐活動課程,如參觀龍水五金博物館、到汽車生產基地實地考察、了解大足石刻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等。在這些科學實踐活動中,青少年成為一個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他們不斷動手、動腦、動嘴,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又增強青少年的對家鄉的自豪感。
3.利用科普教育基地,樹立青少年遠大理想
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我國青少年因長期接受傳統教育,注重記憶力的訓練,忽視觀察力、想象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缺乏質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養,思維死板,缺乏創新。[3]在科技創新活動中,青少年會面對許多既尖銳又艱巨、既復雜又實際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一系列過程中,從問題的提出到制定出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案,再到采取正確的措施解決問題,都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力、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思維,而這一過程正是對青少年創新思維開發和培養的過程。大足荷花山莊、雅美佳濕地公園、西苑原也農業公司等是市級科普教育活動基地,也是學校的校外實踐基地,科技教師可以積極開發這些科普教育基地資源,定期組織青少年開展科學實踐活動,如:到西苑認識植物、荷花山莊觀察太空荷花的生長情況、在學校的科技館、天文臺、科技創新制作室、勞技室等校內科普實踐陣地大顯身手等。這些基地是科技創新的典范,青少年在參觀學習或親手實踐時,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樹立科技興國的遠大創新強國夢。
4.聯系當地自然現象,激發青少年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技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和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反映自然科學學科發展的新進展,引起青少年的極大的探究興趣,從而真正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如結合重大天文現象2016年5月9日的水星凌日、2014年10月8的月全食、2013年ISON“最美彗星”光臨地球等現象進行講座、觀測、攝影等活動,激發青少年探究欲望和對太空的向往;也可以根據一定時期的熱點問題,如我國的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宇航員太空授課,物聯網、智能家居、3D打印、云計算、4G時代領跑等等作為與青少年交流的話題,既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又使孩子們好奇心得到滿足。
我們還可以結合本土科學資源,反映自然科學學科發展的新進展。如大足石刻啟動夜游工程,運用3D投影技術,為大足石刻增添色彩形成了白天游寶頂山、夜游北山,晝夜可賞景的立體式旅游線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驅使他們迫切想知道3D投影技術以及相關的新進展。這時科技教師就可以抓住契機,對青少年介紹相關的科學前沿知識。這樣不僅能引導學生的關注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還能使青少年在科技活動中增強社會責任感,真實地感受到體驗科學的本質及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5.打造優秀輔導團隊,保障青少年科技活動
穩定而優秀的輔導員隊伍,是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有力保障。僅有了好的活動形式,沒有優秀的科技輔導員進行有效指導,也是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的??萍冀處熓紫瓤梢砸揽勘拘5目茖W、科技教師隊伍,組成精良的輔導員團隊,形成穩定的輔導員隊伍;其次,可以邀請熱愛科學的愛心人士組成科普志愿者隊伍,利用他們的專長開設特色課程,以彌補師資的不足;再次,科技教師還可以借助科委、科協的力量,聘請一些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為特聘輔導員為青少年舉辦講座或開展活動時進行具體操作指導,可以提升科技創新活動的科技含量和整個活動的質量。總之,要盡可能地與其他科技輔導員形成教育合力。另外,科技教師還應該對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評價與成果展示,確保活動質量,這樣既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興趣,又促進科普特色活動縱深發展。
綜上所述,科技教育工作應以“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為目標,以科技活動為抓手,依托本土資源,精心組織豐富的活動內容,細心呵護青少年對周圍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幫助他們體會到科學的神奇魅力,從而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科學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國務院公報.2002.6.29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
[3]熊翼 譙玫.淺談暑期社會實踐對醫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旅游縱覽(行業版)[G].河北.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