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秀麗
摘要:課堂上學生消極發言是一個令教師們頭疼的問題。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本文首先分析了學生消極發言的兩大方面原因,即學生的自身原因和教師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本文著重闡述了誘導學生主動發言的三大策略:創設平等寬松的說話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言;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訓練,讓學生善于發言;采取多種有效的激勵手段,讓學生樂于發言。
關鍵詞:消極;誘導;主動
思考篇
緣于一次教研活動
記得在一次學校教研活動中,三年級一位教師執教了《孔子拜師》,在課后自我評課時懊惱地說:“不知為什么,學生沉默寡言,不愛舉手,沒有跟著我的思路走……”其他老師馬上接上話茬:“現在的課堂,基本上是我在唱獨角戲?!薄昂⒆拥搅肆昙墸軌蛑鲃影l言的學生是少之又少,很簡單的都沒人理睬,來回就那幾個孩子”……
分析篇
課堂消極情緒的成因分析
筆者認為,學生的消極發言,恐怕是不能簡單地以“人大了,怕羞”等詞匯解釋清楚得了的。根據問題關鍵所在,抓住契機,利用主題的班隊會,讓學生真實地寫出“課堂上當老師提出問題時,你為什么不愿舉手?”的心聲。通過這一調查,發現學生消極發言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原因: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他們更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調查顯示,學生上課不發言的原因之一相對集中,是因為怕被同學嘲笑,怕老師眼神、手勢上的否定;思考時間少,來不及回答.
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原因:批評多,鼓勵少;講解多,提問少;難度高,情趣低。教師如果再用諸如:命令、警告、中傷、諷刺、挖苦類的語言,還會使學生產生低下、自卑、沮喪等情緒體驗,從而失去繼續聽課、學習的欲望。
總之,造成學生消極發言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是教師沒有尊重學生,沒有寬容學生,沒有理解學生。
實踐篇
誘導學生主動發言的策略:
俗話說: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針對以上“病”因,筆者開出了一劑“藥方”。
一、創設平等寬松的說話氛圍——敢于發言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對學習產生一種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也才能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币胱寣W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首先要讓他們感覺輕松,沒有顧慮,心情舒暢。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讓人痛心的場面。
這是一位教師在執教《中彩那天》一課上發生的一幕:
師:請同學們認真朗讀課文7、8兩個自然段,看看父親回到家以后做了些什么?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
師:誰讀出了父親回到家以后做了些什么?
生:父親回到家打電話給庫伯,讓他來取車。
師:那在打電話之前父親還做了什么呢?
(全班學生低頭不語,教室里一片靜寂。)
教師有點不滿地說:剛才不是讓你們帶著問題去讀書嗎?怎么一點收獲都沒有呢?再讀!
(學生匆匆拿起書本,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
師:現在能說的請舉手?
(還是只有兩名學生舉手,并且是猶豫不決地舉起手。)
教師大發脾氣:難道你們都白讀了!再讀!再讀!
(學生又一次埋頭苦讀……)
我們可以肯定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完全處于被動狀態,能夠主動發言的學生依舊寥寥無幾。學生惟有在自然輕松和諧的境界中,才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才會敞開自己的心靈之窗、情感之門。
此外,營造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的氛圍也是至關重要。
二、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訓練——善于發言
我們的學生由于年齡小,處于廣東區域,方言影響表達能力較差。課堂上常常有學生抓耳撓腮,吞吞吐吐,說了好幾分鐘還沒有表達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只好無奈地讓他坐下,或者干脆幫他說(有時還曲解了學生的本意)。如果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話,他們就可以自信地、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主動舉手發言也就無須害怕了。因此,要讓學生主動發言,還得努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蓮囊韵氯矫嬷?。
1.課前長期性訓練。利用]課前三分鐘,輪流安排一名學生走上講臺,或講故事,或講生活見聞,或轉述從電視、報紙上看到的新聞等等,再讓其他學生作簡要點評。
2.課堂有方法訓練。首先要注重學生讀書訓練,培養學生有感情地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想象說話訓練。再次是學完課文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復述課文的訓練環節。也可以要求學生抓住中心,簡要復述課文內容,訓練學生說話的概括能力。
三、采取多種有效的激勵手段——樂于發言
1.曉之以理,培養學生發言品質
如發言者的發言是給老師和同學聽的,聲音應該響亮些,說話的速度要適中;同學發言時,每一個人應該認真傾聽,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發言者的錯誤回答得到同學的指正時要道聲“謝謝”;發言者的人格受到同學侮辱時,要引導學生對某些事物或看法達成共識,并促成該同學對發言者主動道歉;當學生發言忸怩或小聲的時候,師生要以鼓勵為主,避免埋怨。試想,在這種課堂氣氛中回答問題,學生還怕什么呢?
2.俯下身子,提高教師親和力
事實表明:大多數孩子自幼兒起,心理上就是懼怕老師的。想要讓生性膽小的學生也能勇敢地舉起自己的小手,教師需要將重心下移,俯下身子,多和學生談心,做一個平易近人、值得學生信賴的老師。
3.學會傾聽,給予學生思考時間
教師上課其實也是按部就班的,在某些教學環節,我們教師也有意給了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發言的機會。要減少教師體態語言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教師應該養成一種傾聽的習慣;加強有效提問,給予學生思考時間,有利于打開學生的思路,活躍課堂氣氛,既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終結篇
期盼理想的語文課堂
綜合上述愚見,我做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想象:課堂發言有助于教師實現教學目標,使學生多方面素質得以提高。一位滿腹經綸的小學語文教師,出口成章,再加上活靈活現的課堂技巧,熟能生巧的教學操作,明確的教學目標,精當的教學內容。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總結,采取多種措施幫助學生消除消極心理,鼓勵學生舉手發言,這樣的課堂一定能成為學生放飛心靈、展現自我的大舞臺。
參考文獻:
[1].巢宗祺主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2006年第9期上《教學月刊》(小學版)中《你有權保持沉默》;
[3].2006年第11期上《教學月刊》(小學版)中《課堂提問的策略》;
[4].陸亞慧,王娜.關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堂舉手發言的反思[J].成才之路,2010;
[5].王麗娟.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堂發言靦腆的原因研究[J].小學時代(教師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