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要:“1336雙主互動”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通過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落實,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局面,達到探究知識、啟迪思維、形成能力、激勵創新的目的。踐行此教學模式,深感其小組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優越性,讓課堂成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
關鍵詞:1336;雙主互動;和諧高效;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一定環境中教與學習活動各要素之間的穩定關系和活動進程的結構形式,它是教學思想,教與學理論的集中體現。近年來,我校緊緊圍繞加強內涵發展這一中心,認真研究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在全校開展了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創新活動,進一步轉化教學觀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了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為建設學習型校園、創建研究型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校正在開展構建1336雙主互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樣本研究,全方位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師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分析、推理,能夠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環境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 構建“1336雙主互動”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1.1 主體教育理論
“雙主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特別重視通過創設多種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交往的平臺和機會,使之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獲得健康活潑、積極主動的全面發展。
1.2 教育學原理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智力、能力的各方面因素,特別是學習能力會得到理想的發展,既能提高掌握知識的效率,又能反過來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1.3 心理學原理
人們通過“聽”記住20%知識,通過“看”一般能記住30%的知識,通過“講”能記住70%知識,而自己通過“做”能記住90%的知識。也就是說,如果能把教師的精心組織、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結合起來,就能獲得極佳的效果。
2 構建“1336雙主互動”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體現著理論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教學模式是對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教學活動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實施教學模式,使教學有章可尋、有序可遵。
3 構建“1336雙主互動”和諧高效課堂的內容
“1336雙主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課標”、教材、學情以及小組活動等要素制定導學案,提前發給學生并且分配任務,讓學生課前獨學、互助或組內群學的方式預習,在課堂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呈現,由學生共同評價,教師補充深化點撥,當堂強化課后鞏固的一個循環的教學過程。
4 “1336雙主互動”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目標導學——自學質疑——互助探究——展示點評——達標鞏固——歸結反思”。
5 “1336雙主互動”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解讀
5.1 文化引領
1個理念:崇德尚學
3大陣地:學校 家庭 社會
3個層面:
學校:傳承仁義禮智信 踐行德智體美勞
家庭:關愛鼓勵 家校合作 和美育人
學生:學知識技能 習良好行為 積人品內涵 累人生德識
6個方面:仁、義、禮、智、信、美
5.2 小組建設
1個小組、3個對子、3個層次、6名隊員
5.3 教學活動
1個中心:教育教學質量中心
3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個步驟:
(1)啟思--提出問題:學生自學思考的過程,包括目標導學和自主學習兩個環節。學生在以個體為單位的自主學習中。通過獨立的思考能有自己對文本的感悟、見解、能組織好語言提出學習中的疑惑。
(2)辨識--分析問題:學生合作研討的過程,包括互助探究和交流展示兩個環節。學生在自學中所產生的疑惑,通過課堂內的結對互助學習和小組內的共同分析、研討,對本課的知識點、疑惑交流討論,找出思考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盡可能達成共識。
(3)博聞--解決問題:學生反饋歸結的過程,包括達標檢測和總結反思兩個環節。通過在小組內的合作研討,學生能初步解決問題,最后交予全班共同討論,加以教師的點撥,全班達成共識,做到解決問題。
6個環節:
第一環——目標導學
一節課首先主要做的就是目標明確,只有明確了目標,學生的學習才有了方向和指引,同時也是對一堂課成敗的檢驗,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在目標展示的環節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創設不同的課堂情境,引領學生迅速的進入課堂角色。
第二環——自學質疑
教師充分給予學生預習、感知教材的時間,并結合導學案,解決知識、梳理要點、提出在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
第三環——互助探究
在學生自學質疑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內結對學習和小組內成員合作學習的方式,結合導學案和學生自學時產生的疑惑交流、討論,集思廣益,集中所有成員的優點,形成最佳答案,初步解決問題。
第四環——展示點評
通過小組內的結對互助學習和小組成員的共同研討,提出本組的困惑,其他組釋疑;針對重點內容,部分小組在全班展示小組學習的成果,展現小組的風采,其他小組的成員認真傾聽、思考、分析別組成果的優劣,再在全班共同研討,最終形成共識。
第五環——達標鞏固
該環節能鞏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點,讓教師了解學生對本堂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檢查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為教師的及時補救作鋪墊。
第六環——歸結反思
盡量以學生先總結本課所學,教師再作補充的方式,完成該環節。這樣學生能再次熟悉、歸納本堂課的知識點,并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達到高效。
5.4 作業、練習
1個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3層要求:易、較難、難
3層評價:教師對3個層次情況進行評價
6人點評:小組內3對師徒互評
“人人即是創造之才,時時即是創造之機,處處即是創造之地”。只要我們與時俱進,適時轉變教學觀念,做一個新課標實施的的參與者,時時做一個有心之人,并能以科學的方法對學生加以訓練,使“雙主”真正的 “互動”起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定能夠不斷增強,創新、探究能力一定能夠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