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娜++王娟
摘要:楊景賢的代表作《西游記》雜劇對吳承恩同名小說的創(chuàng)作有著獨特的貢獻。就此論題筆者在簡述《西游記》雜劇的版本與內容的基礎上,簡單談一談《西游記》雜劇對后世同名小說創(chuàng)作的獨特貢獻。
關鍵詞:楊景賢;《西游記》雜劇;同名小說;
楊景賢是元末明初最多產、最重要的蒙古族劇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西游記》雜劇對吳承恩同名小說的創(chuàng)作有著獨特的貢獻。然而,過去學術界關于《西游記》雜劇對后世百回本《西游記》小說究竟有何種影響,卻一直存在不同的評價。學術界圍繞這個論題基本上形成了兩種觀點:其一,上世紀30年代“永樂大典本”《西游記》(殘文)的發(fā)現(xiàn),引起學界重視,在文體上與小說更為接近的《西游記》評話的研究,鄭振鐸首次提倡評話本為《西游記》祖本說,隨即被普遍接受。其二,有些學者認為《西游記》雜劇對百回本小說的影響“甚為微小”,因為中國戲曲以“唐僧取經(jīng)”為內容的作品并不太多,又大多在吳承恩本之后,故而就戲曲與小說的相互關系來說,反而是小說一方占主導地位,小說的影響更大,戲曲“很有可能轉是從小說吸收滋養(yǎng)”。就此論題筆者在簡述《西游記》雜劇的版本與內容的基礎上,簡單談一談《西游記》雜劇對后世同名小說創(chuàng)作的獨特貢獻。
一、《西游記》雜劇的內容
《西游記》雜劇是一部充滿神話色彩的作品。主要描寫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沿途降伏各種妖魔鬼怪的故事。其間對唐僧出世、取經(jīng)緣由、悟空身世、收伏八戒沙僧、沿途種種災難挫折均有較細的描寫。該劇第一本:賊劉洪殺秀士,老和尚救江流兒;觀音說因果,陳玄奘大報仇。第二本:唐三藏登途路,村姑兒逞囂頑;木叉送火龍馬,華光下寶德關。第三本:李天王捉妖怪,孫行者會師徒;沙和尚拜三藏,鬼子母救愛奴。第四本:朱太公告官司,裴海棠遇妖怪;三藏托孫悟空,二郎收豬八戒。第五本:女人國遭險難;采藥仙說艱難;孫行者借扇子,唐僧過火焰山。第六本:胡麻婆問心字,孫行者答空禪;靈蹵山廣聚會,唐三藏大朝元。
二、《西游記》雜劇對對后世同名小說創(chuàng)作的獨特貢獻
清人焦循在其所著《雜劇》卷四里稱雜劇《西游記》與俗所傳小說《西游記》小異,為同名小說的創(chuàng)作做出了獨特貢獻。筆者也認同這一觀點,認為有以下三方面的貢獻:
(一)完善故事情節(jié)方面的貢獻
雜劇《西游記》為小說提供了豐富多彩、驚險曲折、引人入勝、完整系統(tǒng)的故事情節(jié)。具體依據(jù)如下:
1.雜劇的第一本用大量篇幅介紹和描述江流兒(玄奘)的身世、尋母報仇以及取經(jīng)緣由,把一個自幼多難的玄奘故事,描寫的細致、曲折、生動,線條分明、結構緊湊、引人入勝。為他后來取經(jīng)道路上歷盡艱難鍥而不舍的思想性格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思想基礎和精神信條。其實,關于玄奘身世的描寫,在明人徐渭《南詞敘錄·宋元舊編》中有《陳光蕊江流和尚》劇目,錢南揚《宋元戲文集佚》中輯存殘曲數(shù)段,這說明楊景賢前后,南戲雖采用了江流兒的故事,但處于單片階段。只有楊景賢的雜劇《西游記》才把江流兒的故事與取經(jīng)故事結合起來,使之成為《西游記》的有機組成部分。今百回本小說《西游記》第九回即沿用了或者說移植了雜劇第一本的內容。
2.《西游記》雜劇第一次描寫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的故事,小說《西游記》悟空大鬧天宮的情節(jié),《西游記》雜劇中基本具備了,并與取經(jīng)的故事有機結合起來。在楊景賢之前,雖然唐傳奇有《補江總白猿傳》,話本有《陳巡檢梅嶺失妻記》南戲中有《陳巡檢遇白猿精》,但都僅僅寫了白猿精攝人妻入洞的事。楊景賢首創(chuàng)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同名小說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后,悟空出來,大鬧天宮。這首創(chuàng)之功不可磨滅,隨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在吳承恩的沿用與傳承下成為了小說《西游記》的最為經(jīng)典的部分。
3.在楊景賢《西游記》雜劇之前,《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九龍池的九龍是白龍馬的影子,但未交待來歷,他也未參加西天取經(jīng)。而《西游記》雜劇第七出《木叉售馬》寫白龍馬男孩火龍,因行雨差遲獲罪,為觀音菩薩救他化為白馬一匹,讓弟子木叉賒與唐僧作坐騎,西天馱經(jīng)。小說第十五回對白龍馬的描寫說:“這廝本是西海敖閨之子。他為縱火燒了殿上明珠,他父告他忤逆,天庭上犯了死罪”,亦觀音所救,教他為唐僧做腳力西天取經(jīng)。兩相比較,可以從雜劇看到小說白龍馬的原型。
雜劇還描寫了過女兒國、過火焰山、斗紅孩兒等降妖除怪的情節(jié)。隨之,這幾個故事情節(jié)在《西游記》小說里是最為精彩的章回,它們的基本情節(jié)、人物在《西游記》雜劇里已經(jīng)大致勾畫出來了。
總結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西游記》雜劇前后描寫的唐僧身世、取經(jīng)緣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及得白龍馬,收伏孫悟空、沙僧、豬八戒,降伏紅孩兒、過女兒國、火焰山,取得真經(jīng)大朝元等故事,從而為吳承恩創(chuàng)作百回本同名小說提供了基本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
(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獨特貢獻
楊景賢《西游記》雜劇出現(xiàn)之前,在《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唐僧師徒雖同行七人,但大都沒有姓名,更無性格可言,豬八戒也沒有出現(xiàn)。而《西游記》雜劇里,取經(jīng)人首次被定為四個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還有一個待罪修行的唐僧的坐騎白龍馬。雜劇以孫悟空為主角,把孫悟空塑造成了一個具有反抗精神、神通廣大、善于降妖伏魔、排憂解難的英雄人物。雜劇中唐僧也不像以前《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中那樣不怕困難,意志堅定,而是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墨守佛家戒律,念念不離善心,雖取經(jīng)意志堅定,但好壞不分,人妖不辨,每每上當受騙,是一個昏庸、糊涂、無能的可悲人物。小說里的唐僧的性格特征基本也是這樣的。在雜劇里豬八戒和沙和尚的形象是作為悟空的陪襯來描寫的,豬八戒貪圖女色,有時耍點小聰明,但本性厚道,也能吃苦耐勞。沙和尚自從做了唐僧的徒弟后,始終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協(xié)助西天取經(jīng)。小說里豬八戒、沙和尚的形象基本也是這樣的。由此可見,楊景賢《西游記》雜劇對同名小說人物塑造方面有著獨特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
(三)轉變戲劇主題方面的貢獻
楊景賢《西游記》雜劇,打破史實的束縛、一改前人態(tài)度,孫悟空為輔助而變成為孫悟空為主角,唐僧退居次要位置。這一改變直接導致了全劇主旨要圍繞孫悟空來體現(xiàn),并凸顯了孫悟空憑著一身本領去反抗和改變既有的秩序這一主旨。后世吳承恩同名小說的創(chuàng)作吸收了《西游記》雜劇的主旨和主題,也是以孫悟空為主角,凸顯了孫悟空的反叛精神和敢于打破陳規(guī)的膽量。所以,我們認為楊景賢《西游記》雜劇主題的轉變?yōu)楹笫绤浅卸鲗⑿≌f《西游記》寫成一部具有內容豐富而思想深刻的作品做了很好的探索和鋪墊。
參考文獻:
[1]塞希雅拉圖.蒙古族文學史(古代)(蒙文)【M】.遼寧民族出版社,1995.
[2]邊國強.試論楊景賢《西游記雜劇》的形成【J】.民族文學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