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圣華
摘要:提升高校輔導員法律素養對推進“依法治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輔導員法律知識的掌握、“法治”理念的養成和法律思維的運用都離不開高校的重視和制度保障,也需要輔導員自身對“法治”原則的堅持,在信仰法律、學習法律和運用法律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法律素養。
關鍵詞:依法治校;輔導員;法律素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依法治國”的戰略國策,這也使“依法治?!痹絹碓绞艿綉械闹匾?。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也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主要推動者,他們的法律素養如何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因此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法律素養對增強大學生法治觀念和推進“依法治校”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提升高校輔導員法律素養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法律規范已經成為社會各個領域的行動指南,社會大環境要求大學畢業生走上社會前必須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質,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應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素養,學會運用法律的觀點分析問題,重視法治原則,使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受到法治氛圍的熏陶,不斷提高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
(二)推進法治校園建設的內在需要。“依法治?!笔恰耙婪ㄖ螄钡谋厝灰?。實行“依法治校”就是要按照教育法律法規的原則與規定,開展教育、教學和管理活動,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環境。高校輔導員處于高校學生管理的第一線,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自覺依法和依校規校紀開展工作,貫徹法治理念,有助于化解高校與學生之間的矛盾,防范各種糾紛和法律風險,這對高校輔導員的法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重要內容。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明確要求要引導高校輔導員系統學習掌握與職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強調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是輔導員職業生涯發展的趨勢,迫切要求輔導員具備法治思維,把學生工作納入法治軌道,自覺運用法律、法規實施大學生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學生管理機制,增強學生管理工作實效,從而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合法性和科學性。因此,具備法治思維是新時期高校輔導員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也是衡量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能力的重要標準。
二、提升高校輔導員法律素養的主要內容
(一)知法——掌握和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知法是提升法律素養的首要環節,輔導員只有對具體的法律法規了如指掌才能在工作中運用自如,才能夠以法依規辦事。首先要掌握與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如《憲法》、《高等教育法》、《學位條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以及高校頒布的學籍管理、紀律處分等校內規定。其次要基本了解與大學生外部行為管理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治安管理處罰法》以及刑法中的有關規定,《民法通則》、《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公司法》等民商事法律中的相關內容。再就是要掌握國家有關的政策和最新的會議精神。如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和相關政策,有關大學生畢業生檔案、戶籍遷移的管理規定,黨中央、上級部門和學校最新的會議精神等。
(二)守法——樹立和貫徹“法治”的理念。輔導員首先要從理念上轉變,堅決樹立起“法治”理念,并在工作中自覺貫徹執行。大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一個班級的管理,輔導員都要堅持“法治”的理念。輔導員“守法”行為本身也是大學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導。首先要嚴格依照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去開展工作,按照規定的程序辦事;其次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班級各項制度,用制度去管理班級,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去不斷提升自身和學生的“法治”觀念。再次要對違反紀律的行為態度明確的予以反對,依規進行及時處理。
(三)用法——學會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問題。所謂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問題,就是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具體而言,即在解決大學生管理中的一些問題時要講法律、講證據和講程序?!爸v法律”要求輔導員在處理涉及法律和校紀校規方面的問題時,要以法律和校紀校規為準繩來判斷事情的性質,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爸v證據”要求輔導員處理問題的時候,要有證據意識,以證據來服人,在掌握充分證據的情況下,正確運用法律和制度來解決問題?!爸v程序”即要求輔導員在處理問題時遵守既定的程序,要嚴格按照法律和制度規定的程序辦事,同時也要引導和教育學生按照法律和制度規定的程序來思考、處理和解決問題。
三、提升高校輔導員法律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要重視輔導員法律素養的提升,為輔導員法律素養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群體的一部分,其自身素養如何與高校的制度保障到不到位關系十分密切。“截至2014年4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共計2491所,全國成人高等學校共計297所。在這些高校中,大部分學校是沒有規范的章程的”①,因此高校首先要修改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使輔導員在工作中能夠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其次,高校要把法律知識培訓內容納入到輔導員培訓的各個環節,系統開設法律講座或培訓課程,編寫簡明易懂的法律工作案例用書或教材,為輔導員提供法律實踐機會。
(二)輔導員要樹立法律信仰,養成法律思維。“法治化的過程是一種文化生成過程,文化的核心表現為思維方式的轉變?!雹趶娜酥蔚椒ㄖ?,實際是法治文化積累的過程,也即是法治思維養成的過程,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養成法治思維的關鍵在于信仰法律,學習法律和踐行法律?!胺尚叛鍪侨藗儗Ψ梢幏侗旧砑胺伤非蟮膬r值和理念的自覺認同和信服,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是人們主觀上以法律作為客體的精神活動?!雹弁七M法治當從培育法治信仰開始。輔導員只有真誠信仰法律,才能使法治信仰轉化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使法治思維內化于心靈深處。
(三)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堅持“法治”原則。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難免會滲透到到高校中,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大學生不健康行為的發生。輔導員的行為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就必須重視輔導員的榜樣作用。輔導員在工作中面對請托說情、財物誘惑時,以及在評定獎助學金、違紀處理的過程中都要堅持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法治”原則,就是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高校的規章制度。法治教育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和學生管理者的作為,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輔導員必須要公平公正、不徇私舞弊,同時,也要慎重對待對學生的處罰,進行必要教育和心理疏導措施。
(四)輔導員要在班級事務管理的實踐中鍛煉和提升自身法律素養。班級事務管理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內容,涉及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是輔導員“法治”實踐理想的“練兵營”。輔導員從接新生班開始,就要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學生干部、制定班級制度,并依照制度管理班級,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明確用規章制度來要求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評獎評助和各類評優中堅持依規辦事,做到公平、透明,發揚民主。對違反紀律的學生要嚴格依照學校規定給予相應處理,增強校規校紀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維護校規校紀的權威。通過班級事務管理過程中的“法治”實踐,不僅能夠快速提升自身法律素養,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 孫霄兵.我國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發展及其運行[J].中國高教研究,2014(9)
[2] 粟湘福,王東.論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法治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3)
[3] 韓雪青.重構法律信仰需遵循“一體兩翼”模式[N].人民日報,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