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
摘 要:以文獻資料法和調查訪談法,探索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結果顯示:松田學院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緊貼合市場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需要,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實習、實踐環節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改革成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供并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既滿足了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滿足了學生就業的需求,兩者緊密貼合實現雙贏的局面。
關鍵詞:市場的需求;人才培養的模式;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34
1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的水平逐步提高,希望業余文化生活得到滿足,更渴望和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素質,體育融入生活中來,人們參與體育運動完善自己的觀念也逐漸增強,通過參加體育活動或者欣賞體育比賽,陶冶了情操,豐富了業余文化生活。如何提高人們健身的科學性,參與體育運動的動作準確性,這就對具有體育專業的院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可以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國內一些專業院校調整和探索社會體育專業及人才培養的模式,以此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和滿足人們對體育的需求。
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做了闡釋界定,他認為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指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格,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方法。換而言之就是培養者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方法使被培養者身心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達到之前預定的目標,使之成為各領域專業內的人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在合理的教育思想上,通過明確教育方法手段,借助與人才培養的方案、專業培養計劃等措施手段來培養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它借助于多種規格、措施、手段等,使一系列因素的結合最終達到教育的目標。
廣州市作為一線發達城市,具備較好的經濟條件及資源,體育產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但是體育專業領域的人才滿足不了體育產業發展的態勢。就廣州市而言,廣州體育學院、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大學、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等院校開展了社會體育指導專業,通過對民辦或者公辦院校調查可以看出,廣州市獨立學院開設社會體育指導專業的培養模式都是緊緊地以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專業人才,院校就培養對應的人才,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困境,也培養了大批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本文以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為例展開探討。此院校的社體系就是通過調查知曉社會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要求,來設置專業及相關的課程,非常實用且有可借鑒性,學校動用各方面力量和方法,在課程專業設置上以滿足市場需求與實習就業掛鉤,理論結合實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社會體育指導專業招生始于2006年,是廣東省最早開設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獨立院校,同時也具有廣東省獨立院校中最大規模的體育專業,具有很強的優勢和條件,目前,松田學院已經向社會輸送了400多位體育人才,截止到2016年在校體育系學生有500多人。社會體育指導專業分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閑體育兩大塊,社會體育指導專業方向分為: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方向、體育健身指導方向、社區體育組織與管理方向。就業方向:可以在各級各類體育組織機構、場館、健身俱樂部等單位。從事的工作主要是:體育教學、健身技能的指導、大眾體育的組織管理等。休閑體育專業方向:戶外運動方向、體育旅游方向。就業方向:可以在體育旅游公司、戶外拓展與訓練機構、體育文化傳媒公司等部門。從事的工作主要有: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戶外休閑運動的指導與管理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結合市場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就課程設置、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定位等方面緊貼市場需求,解決學生就業難問題,使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能夠發揮作用。
2 結果與分析
2.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社會體育系專業人才建設就是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前提條件,社會體育指導專業的創建人通過學生就業率及就業市場的調查,積極調整和修正人才培養計劃,參與相關體育產業論壇及廣州大型體育賽事,同時走訪珠三角健身俱樂部,了解市場動向,學校培養了大量健身專業方向的人才,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保障學生學習的知識與社會市場需要的人才相掛鉤。在多角度多方位的調查取得綜合性的成果時,明確了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方向,人才的合理利用及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同時滿足市場的需求,減少了就業難,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學有所用,學有所成,滿足就業需求,人盡其才。
2.2 以培養目標來設置課程
組織有經驗的教授、教師,群策群力編寫《大學體育與健康教程》,在編教材分別為《運動、營養與康復》、《羽毛球》、《游泳》、《體育旅游實務》,針對社會體育指導專業實用性、專業性特別強,同時學校開設的課程具有針對性,也貼合了我系的培養目標,比如《運動、營養與康復》論述了合理運動過程中如何保證營養,受損如何康復,讓學生學的明白。開設的《體育俱樂部管理與實務》講了健身俱樂部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的禮儀及從業的基本知識、健身俱樂部運營管理、健身教練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等,為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從事健身俱樂部工作打好了基礎。開設《運動解剖學》時,學校建設投入了體質測試中心、生理解剖實驗室,學生實地學習,通過實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校在課程的設置上明確了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及目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深化學生知識結構。
2.3 以職業能力為重點完善相關培養方案
社會體育指導專業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對人才培養方案有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強調知識的實用性,課程設置分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方向和休閑體育方向,每一個專業都不同,都有各自的特色,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體育管理學、體育產業概論、健身俱樂部管理與實務、體育社會學、運動解剖學、網球、藤球、體育游戲等。休閑體育方向開設的課程主要是:休閑體育概論、體育旅游市場法律法規、體育市場營銷、戶外拓展等,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4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強調實習實踐過程
我系對學生實習過程尤為看重,理論知識只有到實踐中才能檢驗學習的效果,也只有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適應社會,滿足市場需求,才能學有所用。學校每年組織教師看望實習的學生,實地去學生實習的地點檢查慰問,要求學生寫實習周記,教師兩周審閱一次,實習檢查發現的問題,老師及時反映匯總并解決問題。校企聯合,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分為集中實習和自主學習,不論哪一種實習方式,每一個學生都有對口的老師負責,通過實踐實習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與社會緊密相系。
3 結語
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學校向社會輸送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廣州大學松田學院以市場為導向,在課程安排、培養計劃等方面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樹立正確的培養目標,積極與市場相結合,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和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遍布廣東的大中小型體育場館、健身俱樂部等體育崗位,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 夏貴霞,舒宗禮,唐吉平.我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專業布局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7):104-108.
[2] 李東鵬.遼寧省休閑體育專業人才社會需求規格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4):96-99.
[3] 馬小輝.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6, 28(6):130 -132.
[4] 王正倫.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闖市場努力提升體育院校的辦學競爭力[ 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8, 22(3):1-5.
[5] 王愛豐,王正倫,王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31-32.
[6] 楊嬿琳.以市場為導向的獨立學院辦學模式創新研究[J]. 經濟師,2010,0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