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開香
師德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品格特征之體現。那么我們小學教師的教育對象無論是在人生觀、世界觀,還是知識、能力、習慣等方面都是剛剛起步的小孩子,他們需要教師加倍地呵護、耐心地引領,這就需要小學教師必須具有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高尚情懷,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的崇高思想,不厭其煩、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忠于職守、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在努力將學生知識和智慧的“池塘”挖深挖寬的同時,更要以高尚的情操、師者的風范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教學水平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在以淵博的學識引領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同時,也以高尚的人格濡染學生的性情,陶冶學生的人格,真正發揮師德應有的育人功能。那么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具有哪些師德修養呢?我有以下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要有事業感和責任心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各種習慣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有高度的事業感和責任心。在我們的手中有未來的領袖、有各種各樣的專門人才,我們應該對他們充滿期待、充滿信心,滿腔熱情地去關愛他們,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去培育他們,促使這些小朋友健康成長。并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到:
1、尊重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并平等地為他們提供學習英語知識的機會,耐心指導和學習資源,讓每一個學生都受到關注。
2、承認差異性,知道班級中學生在社會背景、語言技能、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不同差異,知道差異的價值,理解差異也是一種資源。
3、理解公平地對待學生即意味著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學生,能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基礎較好的學生留有發展的空間,力爭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4、通過認可、肯定、鼓勵等方式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圍,并能理解而不是諷刺、挖苦學生所犯的錯誤,使每個學生都有一種信任感和歸宿感。
在評價時應做到科學、公正、全面、客觀、科學、準確,公正的評價是教師對自己所上的英語課效果和學生學習結果的檢查,評價的過程和結果也是反映師德修養的顯性標準。一個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要能利用形成性和總結性的評價方法指導、監控和評價學生的進步,讓學生參與整個評價過程。
二、為人師表是教師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起著示范,榜樣的作用,更有專家指出,“什么樣的教師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可見教師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有著引領的作用。
當代的中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負擔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于人民教師這一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早退,教師自己就不能遲到早退;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為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否則,光要求學生,而自己又不身體力行,反而胡作非為,學生就認為這樣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而不可信賴。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說明這個道理。
三、積極、踏實的工作態度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各方面的知識正在逐步增長,各種能力和習慣正在逐步形成,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曲折反復和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熱情、和藹可親的態度,不厭其煩、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認真對待和處理工作中發生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努力使自己成為小學生的良師益友。
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同樣人們也把教師比作“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從自己從事教師職業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樹立堅定信念和理想,才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象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何時,都能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情操來熏陶自己,使無私奉獻、獻身教育的信念始終伴隨著自己的職業生涯。
四、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把個人進取和職業發展看作是個人的責任,否則的話,就可能出現職業枯竭,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只有教師自覺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和發展。懂得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以自我的知識儲量,澆灌每一棵樹苗茁壯地成長,培育成祖國的棟梁。所以,教師要有進行教育所需的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
但是,僅僅熟悉教學大綱和本學科內容是不夠的,教師的知識應比這寬廣得多。教師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愛好和才能。因為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么都想知道,并認為教師什么都知道。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欲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珍惜它,而不能扼殺。
總之,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對待職業的態度是師德修養的重要環節,這種態度直接影響到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而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是決定小學英語這門課程質量的關鍵因素。時代在變,人的思想觀念在變,知識在變,生活在時代洪流中的學生在變化。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把個人進取和職業發展看作是個人的責任,否則的話,就可能出現職業枯竭,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只有教師自覺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和發展。
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無論中國、外國,古代、今天,人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都非常高。可以說,師德是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靈魂,是教師所有修養中最重要的修養,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