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華
摘要:語文課堂應該是快樂而充滿情趣的,作為語文老師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快樂學習語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快樂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而要實現這樣要求,只有讓快樂走進課堂,才能事半功倍,才會讓教師和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教學中,彼此都有所收獲,精神更加愉悅,關系也更加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如何讓孩子進入快樂的語文世界,讓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變為主動地學習、由苦學變成樂學、由學會變成會學,并且能夠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呢?
一、投真情引發快樂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是制約學習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情緒高漲,感受性提高,反應積極敏捷,思維活躍,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每一節課學生都會覺得是一種享受。因此,教師要投入自己的真情,積極構建師生間和諧的關系,從而引發學生的快樂。
1.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快樂,首先要給學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樂。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努力創設寬松、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為師生交流鋪墊濃濃的親和力,使學生感到老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位可親可愛、可信賴可交流的朋友。語文教師必須勇于拋棄陳舊迂腐的教育觀念,放下唯我獨尊的架子。不要怕學生挑戰你的權威。讓學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師生之間是平等、民主、和諧的,有獨到的見解可以在大膽在課堂上發表。這樣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學習交流的場地,成為展示學生學習過程的快樂空間,教師也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合理評價每位學生。好學生是夸出來的,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表揚、鼓勵。他們因為常遭到批評指責,所以也對自己沒信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更不會去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教師我們在平時教學實踐中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優點,及時捕捉他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的閃光點,用贊賞的口吻評價學生,絕不能有損學生的自尊心。實踐證明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其學習動機,大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引發學生的快樂學習愿望,并使我們的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二、妙導入激起快樂
學生對整堂課是否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導入是否精彩。精彩的導入猶如磁石吸鐵,緊扣學生的心弦,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我在教學《雷雨》時,我播放了一段錄像,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聽到的是一種什么聲音?
生1:知了鳴叫的聲音;
生2:雷聲;
生3:雨聲;
生4:雷雨交加的聲音。
……
師:老師給這段音樂起了一個名字--“雷雨”。(板書“雷雨”)
齊讀課題。
師:雷雨是在什么季節下的?
生:夏季。
師:夏天下雨時有什么特點?
生1:烏云密布。
生2:雷聲隆隆。
……
“轉軸撥弦兩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苯處熜路f、獨特、誘人的引入,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樂趣,學生有了昂揚亢奮的學習動機,快樂的教學氣氛就悄然形成。此時我才引入課堂教學,自然他們很快走進了文本,走進了那神奇的雷雨世界之中。
三、巧提問激起快樂
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可謂是關系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如果能在上課過程中設計一些切合學生與課文實際、引人深思的教學提問,將有助于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瀾,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快樂地進行思考,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我在教一年級的《雨點》這課時,我笑瞇瞇地對同學們說:“雨點娃娃真調皮,他們樂得到處跑,這些娃娃到過哪些地方,在那些地方干什么?”這個簡單有趣的問題一提出,孩子們一下高舉著小手,“雨點落到池塘里,在那里睡覺?!薄坝挈c落到小溪里,在那里散步?!薄又矣终f:“小朋友們,如果你是可愛的雨點娃娃,你想落到哪里,在那里做什么呢?”孩子們興趣盎然,有的說:“我想落到飛機上,在飛機上看風景?!庇械恼f:“我想落到大盆里,在大盆里洗澡。”還有的說:“我想落到雨傘上,在雨傘上跳舞。”……哇!把孩子們的智慧匯集到一起,又組合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詩。這樣的課堂,老師感到快樂,孩子們也體驗了成功的無窮的樂趣。
四、設情境體會快樂
語文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合作,是教法和學法的融合,是教師和學生心靈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善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的情緒狀態之中,從而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從中體會到學習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從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生動的適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入境生意,觸景生情,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并讓他們在學習興趣的最佳狀態和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如在例如,我在教學《過生日》這一口語交際時,我給同學們演示了一段情境故事:唐老鴨和米老鼠過生日那天,唐老鴨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出家門。瞧,他來了?。ǔ鍪咎评哮喌乃芰夏P停磸纳系较碌捻樞颍笇和^察唐老鴨的頭部、身子和腳,練習連貫地說話)他為什么這樣高興呢?因為他要去給米老鼠送生日禮物(在歡快的樂曲聲中,讓兒童模仿唐老鴨高興的神態和走路的樣子)。米老鼠也穿著節日的盛裝,出門迎接唐老鴨(出示米老鼠的塑料模型,要求兒童仿照前面教給的方法口述米老鼠的樣子)。他倆見面后會說些什么呢(引導兒童想象,自編情節說話,并表演對話的情景)?米老鼠請唐老鴨進屋去,一同過生日。他們進屋以后會做些什么呢(教師進一步引導兒童補充故事情節,練習說話)?生日這一天,這對好朋友多歡樂,互相祝賀,表演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節目(讓兒童邊說話邊自由編演動作,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五、精作業感受快樂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課堂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傳統的鞏固練習往往使學生感到厭倦,學生大多用應付的態度去完成,缺少完成作業的樂趣和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這些普通的作業形式外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作業,來不斷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么課堂學習的效果就會更加顯著。如:搜集有關的課外資料、觀察相應的自然現象、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看一看、演一演、聽一聽、畫一畫等。這些開放、靈活的作業讓學生時時、處處感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無限樂趣和無窮魅力,從而變“苦學”為“樂學”,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真正實現了學習上質的轉變。如在學習《負荊請罪》一課后,我布置了學生自編課本劇,為了表現人物品質,學生認真揣摩了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神態等,因此在課堂上,同學們表演得惟妙惟肖,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和鍛煉。課堂也成了他們學習的樂園。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該給學生帶來充盈而快樂的享受,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努力,繼續學習,讓“樂”充滿每個語文教學的環節,享受語文,享受課堂,享受學習,在快樂的語文課堂里,師生的燦爛笑容將成為課堂永不凋零的花朵。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七彩語文》2013年第6期;
[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編譯:杜殿坤(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