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絨益西
如何提高小學高段數學成績,從我多年教學經驗總結,本人認為要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能力,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數學知識,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一、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要理解、關愛學生。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持。2、要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習數學需要循序漸進,只有在學習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難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了學習信心,才會出現“越學越愛學”的境地。所以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如在選擇練習時要注意分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設計,作業測評時最好少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課堂提問時面要廣一些,使多數學生有正確回答問題的機會。在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后,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就可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傾聽能力
傾聽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修養。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才能開發智力,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如在課堂上不認真傾聽,其結果往往是課后一問三不知。可見,傾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老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1、要激發學生聽的興趣,使學生想聽.數學教學以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為主,所以數學課程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要設計好教學的環節,并設置好鼓勵和激勵的措施。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把音樂、游戲、情景劇等引入課堂。2、要教給學生聽的方法,使學生會聽.教師在上課之前應提前到班,督促學生做好上課的準備,要讓學生在聽課前做到“心靜”。同時,教師還要告訴學生,聽別人說話時應該全神貫注,要注視老師或同學的眼睛,不能東張西望、心猿意馬,盡量聽懂對方的意思;傾聽時不能打斷對方的話;有些學生能力稍微差些,在聽之前,老師要給學生提一些要求,如:“仔細聽,我們這節課主要講了哪些內容,等下要提問”這樣,學生有了目的,就會更加注意地去傾聽。3、是要養成學生傾聽的習慣.學生學會傾聽了還不夠,老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傾聽技能的訓練,要經常讓學生傾聽老師或同學的發言后,再讓學生復述剛才發言的內容,這樣慢慢讓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三、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提問是探究的源,發現是提問而探究的果。產生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這對于達成學習目標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發現:讓學生提問,可是學生卻往往提不出問題或者有問題也不愿提出來。這是因為學生長期被動的學習,沒有掌握提問的方法,羞于表達問題,怕出錯,久而久之,養成了不愛提問的習慣。所以,要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于問、樂于問、善于問。
要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有的課,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一環扣一環,而且落實的也不錯。但是學生沒有機會提問題。如果用以往的評價標準,這是一節好課;但是用新課程的評價標準來評價,這是由原來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則不是一節好課。
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供心理安全感,讓每個學生敢于提問。良好的課堂氣氛對學生有較多的溫暖,有良好的交往,有較多的表達機會。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在從事某項學習活動時,有足夠的安全感,能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師生間民主、自由、和諧,學生間互相協作的和諧的教學氣氛,使課堂成為一個真正寬松自如的天地,成為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地方。
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使他們由不會問到會問,善問。教師要示范提問的方法,然后啟發學生如何提問,讓每個學生善于提問。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起始階段,教師應把著眼點集中于自己的課堂提問,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提問,吸引學生繞有興趣地熱烈地討論、積極思考,漸漸產生一種想要自己提問供大家討論的欲望。同時,教師還要在發現問題的方法等方面為學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師自己首先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提問。在平時的每一堂課中,教師的提問要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方法可循。
正確對待、處理學生的提問。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應予以重視,哪怕有些問題“不象樣”。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需要老師的鼓勵,一次提問就是孩子的一次嘗試,我們不應該扼殺學生的嘗試與好奇心。教師要采用各種方式熱情鼓勵,提供成功的體驗。創造力人人都有,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和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勞動本身的樂趣,當一個人的才能為他人所承認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發揮更大才能的心理,因此,教師的熱情鼓勵,無疑是一種強大有力的催化劑,可以激勵學生發現問題,并樂于提問。
四、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所謂自學能力,就是指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如果學生自學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就會顯著加強,遠非注入式教學所能相比。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1、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每次講新課的前都要讓學生在數學自習課上進行預習。預習時不準互相議論。要求他們凡是能自己學會的自己要學會,重點地方要畫上橫線,自己看不懂的要標出“問號”,準備上課時提出來和同學、老師研究、議論。2、指導學生做好自學議論。每次上新課時,要出示議論提綱,一般提出兩三個問題就夠了,要有目的有重點地提出,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幫助學生自學,議論時掌握重點、難點。通過自學議論,學生可以更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老師也可以了解到學生還不完全掌握的地方,從而使后面的講解具有更強的針對性。3、在復習課上讓學生自己看書溫習。不管是單元復習,還是期中復習、期末復習,教師都讓學生自己看書溫習。在學生看書溫習之前,要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問題供學生思考,引導并幫助他們通過溫習,把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
總之,一個學生只要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在課堂上一般都就會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課。在傾聽的過程中,如果有了疑問勇于提出問題,就會及時的把疑難問題弄懂。而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了自學,就會自己主動去看書、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學習效果就會顯著增強,他的學習也會得到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