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陳慶躍 胡昌雄 廖小牛
“五個四”嚴管財政涉農資金
———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涉農資金管理工作側記
●本刊通訊員 陳慶躍 胡昌雄 廖小牛

華容區四大家班子成員集中學習涉農資金監管有關文件精神
隆冬時節,走進華容鄉村,農家樂里游客人來人往,觀光區里笑聲陣陣,蔬菜大棚里采摘正忙,花卉園里飄出芬芳……這些各式各樣的產業園匯成了綠色的海洋。近年來,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委、區政府主動領會農村改革的新政策、新要求,按照積極探索、持續推進的原則,集中財力辦大事,管出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一舉多贏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條財政涉農資金監管的新路子。
實行以區為主與爭取上級支持相結合。對上級財政和涉農部門下達的項目計劃與資金指標,做到不改變資金渠道、不改變資金用途,一“針”對“一線”,層層簽訂涉農資金使用責任狀。
實行政府主導與市場引導相結合。為確保涉農資金有效整合,該區把投向相近、目標一致、不同渠道的涉農資金進行統籌歸并,以責任管規劃,規劃帶項目,以項目帶資金,打造多層次的監管平臺。對所有進入整合范圍的項目,均實行了項目公示制、項目法人制、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招投標制和項目建設監理制。
實行財政牽頭與部門聯動相結合。在財政部門設立涉農項目總庫和涉農資金整合專戶,把上級下達的涉農資金全部劃入涉農資金專戶,實行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出水。
實行行政推動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實行行政“一把手”負總責,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廣泛參與監督,區、鄉鎮聘請廉政監督員和“兩代表一委員”參與其中,各村成立涉農項目資金監事會,形成“立體”監管機制。
“給涉農資金上把‘鎖’,就是給每位黨員干部打開一扇廉政之門;涉農資金是農民的命、農業的根、農村的本,只有身清手潔,你才能有機會在這個崗位上干下去、站起來……”。在華容區財政局舉辦的 “我與涉農資金監管講廉政”的演講比賽上,局長盧國新一語道出了涉農資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涉農資金管理和發放工作?華容區財政局從“嚴”、“管”、“查”、“開”四字上花功夫下狠勁,確保各項涉農資金工作到位。
嚴格發放程序。逐步規范涉農資金撥付行為,完善資金撥付流程,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涉農資金及時、足額、規范、高效撥付。
抓好項目監管。每個涉農資金項目監管任務下達后,要求涉農資金監管信息員根據下達資金量,及時與相應部門核實實際發放資金情況,對于資金不吻合的項目,第一時間與區財政局進行核準。同時,監管信息員對每個項目的啟動時間、計劃完成時間、資金到位情況、項目完成進度等到涉農部門進行認真核實,確保每個項目數據的可靠性、真實性。全面做到下達一個項目、核準一個項目、上報一項數據,確保涉農資金監管工作得到高標準、高效率開展。
強化檢查整改。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涉農資金檢查組,制定了《全區涉農資金檢查工作方案》,對全區5個鄉鎮開展涉農資金重點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如實填寫《華容區涉農資金自查自糾工程類項目檢查表》、《華容區涉農資金檢查走訪農戶調查表》等表格,對發現的問題要求及時整改落實并追究相應責任人。
推進信息公開。將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涉農資金發放及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全部按規定程序進行公開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確保資金使用規范高效。“為確保涉農資金監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我區以‘五字’法為主要內容,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簡報等形式進村入戶進行廣泛宣傳,還采取腰鼓表演、演講比賽、有獎征文等措施,讓涉農資金監管的政策內容、程序、步驟等進千家入萬戶,營造出涉農資金宣傳形式豐富多彩、全程監督不打折扣的良好氛圍。”華容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使涉農資金監管與項目實現“無縫”對接,華容區著力推出“四大平臺”。一是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推出基礎設施項目資金定村灣使用平臺。近年來,全區先后啟動了石竹社區、橫山社區、大雄村、武圣村、粑鋪社區、劉花村等6個新農村示范小區建設,整合資金200多萬元,使項目資金到村到灣。二是圍繞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推出涉農項目資金定產業平臺。以菁禾有機蔬菜和鐵皮石斛等基地為依托,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著力打造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培育生產、加工、銷售等完整產業鏈。同時,建立一個產業一本賬目一個監管小組的制度,使涉農資金在產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三是圍繞沼氣建設生態居住區,推出區域板塊項目資金定農戶平臺。整合財政涉農和社會資金600萬元,著力發展沼氣建設項目與生態旅游相配套的農家樂。百席村村民夏敬明在涉農資金的扶持下,投資200多萬元建成大型沼氣池,運用沼氣能源辦起了農家樂。四是圍繞培育新型農民,打造農民培訓項目資金定人員平臺。整合“陽光計劃”和“雨露工程”等農民培訓項目資金100余萬元,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訓資源,著力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先后培訓農民200多人次。每次培訓有登記、有簽到、有檔案,促使了農民素質和致富能力不斷提高。
區里成立了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從財政、發改、審計、農業等部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資金整合辦公室,負責全區財政涉農資金項目規劃編審、組織實施和監督考核等工作。實行縣級領導包聯和部門包抓制度,把整合項目進展情況與包抓單位目標責任考核和干部任用掛鉤,通過獎優罰劣,形成了整合工作的良好氛圍。堅持“多予少取”原則,采取財政貼息、稅收優惠、以物代資、獎補結合等措施,鼓勵和引導信貸資金、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拉動涉農資金投入不斷增長。健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庫制度,做到科學評審項目、擇優扶持項目、精心實施項目。健全資金報賬制度,實行專戶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健全監督管理制度,推行公告公示制、專家評審制,完善貫穿項目申報、評審、立項、資金分配、績效評價、審計監督等全過程的管理制度體系,明確財政部門、主管部門、項目單位的責任,確保涉農資金高效運行。
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全區建成以紅蓮湖旅游度假區、粑鋪鐵皮石斛藥材觀賞區、石竹有機采摘區等三大板塊。段店旅游臺灣杏福集團8000畝林果、休閑、觀光、旅游區已初具規模。
促進了精準扶貧工作。全區7個省級重點貧困村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試點,目前正在71個村進行全面推廣。段店鎮中灣村建起了有機蓮藕、藥用牡丹、丹參等基地600多畝;華容鎮劉花村開發有機地400畝。
促進了村容村貌改觀。全區整合涉農資金建垃圾池100多個、垃圾房600多個、維修塘堰400多口、修建村灣道路4萬多米,共建文化廣場170多個,使村民生產、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促進了鄉風民風明顯好轉。通過公開公正管理涉農資金,群眾看到了政府作風在轉變,從而也使民風更加純樸,全區71個行政村把涉農資金公開監管寫進了村規民約。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