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瑞智 閔婕
華夏志 家國情
——中山大學舉辦“黃江琴 二胡傳奇”師生音樂會
文|周瑞智 閔婕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2016年10月29日晚,由共青團中山大學委員會、中山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民革海珠區基層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黃江琴二胡傳奇”師生音樂會在中山大學舉行。當晚,廣東省、廣州市統戰和宣傳部門領導嘉賓及中山大學多位領導和教師代表蒞臨現場。本場音樂會由著名胡琴演奏家黃江琴攜其指導的中山大學民族樂團弦樂組傾情演繹,中山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師張東曉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青年指揮家臧四偉執棒。此外,中山大學民族樂團、南方歌舞團有限公司全力助陣,著力承擔了伴奏工作,為現場觀眾奉上了一場蕩氣回腸的視聽盛宴。
據悉,本場音樂會籌備歷時近半年,緊緊圍繞“念一代國父,頌家國情懷”這一主題,所呈現的十一首經典曲目中,無不傳達著國樂的人文精神。音樂會以大眾熟悉且喜愛的劉天華先生的代表作品——《光明行》開場,其激昂、有力的旋律表達著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堪稱與《梁祝》相媲美的大型原創二胡協奏曲《情殤》是黃江琴女士的代表作,在傳統管弦樂的基礎上,作曲家鄧偉彪先生運用完全自由的曲式結構,任情緒肆意流淌,黃江琴女士流暢投入的演奏使全場久久徜徉于樂音中描述的西施的凄美愛情故事中。膾炙人口的童謠《讀書郎》點燃了全場熱情昂揚的氣氛,樂曲傳達出了“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的家國情懷,正是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勸勉青年人的人生信條。富有民族音樂色彩的《花兒紅變奏》用抑揚頓挫、頗帶異域風情的曲調向大家講述了一名駐守新疆唐古拉山的解放軍邊防戰士,同當地一位美麗姑娘的甜蜜愛情故事。此外,黃江琴一貫堅持藝術的永續活力在于博采眾長,推陳出新。于是就有了展現多元創新面貌的《火--彩衣姑娘》、具有濃郁東北地方音樂特色的《江河水》、歡快明朗的二胡齊奏《奔馳在千里草原》,都贏得了滿堂喝彩。在創新的同時黃江琴女士還帶觀眾重溫了膾炙人口的二胡經典曲目《賽馬》和大型民族交響樂組曲《喬家大院》第三樂章《愛情》等。音樂會返場曲《祖國歌》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力。當催人向上的旋律如潮水般涌來時,全場紛紛自發起立,雷鳴般的掌聲在大廳內久久回蕩,有的觀眾甚至落下激動的眼淚,感嘆“晚會真的太震撼了。”胡琴音樂淋漓盡致的表達了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國樂精神,贏得在場觀眾的聲聲贊嘆,奏響了二胡藝術最強音!

據了解,此次是黃江琴第一次與中山大學民族樂團合作舉辦音樂會。黃江琴現為國家一級演奏員、著名胡琴演奏家、南方歌舞團副團長、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理事。曾多次在國家級二胡比賽中榮獲各項大獎。近年來,先后獲邀出訪英國,法國,美國,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并進行演出及藝術、學術交流,并成功舉辦二胡學術報告會。曾錄制《有誰共鳴》、《東風破》、《無聲雨》、《東風小調》、《一聽鐘情》、《一氣呵成》、《情迷東南亞》、《第一元素》等個人發燒CD專輯備受業界、媒體及發燒友的熱烈歡迎和推崇。2009年獲得最佳唱片和最佳二胡演奏獎以及全球華語金曲“最佳NEWAGE專輯”獎,并連續六屆被評為優秀音樂家。黃江琴多年來致力于嶺南音樂的推廣,近期在第十五屆文華大獎獲獎作品——舞劇《沙灣往事》中,她擔任高胡部分的演奏,參與錄制了舞劇音樂CD,完美演繹了經過作曲家杜鳴改編后,符合現代審美的廣東音樂經典名曲《賽龍奪錦》、《雨打芭蕉》等作品,最終作為舞臺音樂為舞劇增添了濃郁的嶺南風情,該劇目通過創新成功的再一次將廣東音樂推廣向全國范圍及世界領域,其中,黃江琴對嶺南音樂的詮釋更是收獲了業內外的一致好評。
中山大學民族樂團成立于2003年,由中山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師張東曉擔任藝術總監等工作至今。樂團以“傳承民族樂韻、弘揚民族精粹”為宗旨,是一支具有嶺南特色,集國樂培訓、交流、表演與梯隊建設的學生民族樂團。近年來,樂團代表中山大學多次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遠赴南北美洲、歐洲、澳洲和東南亞等地交流巡演。十多年來,中山大學民族樂團逐漸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支中堅力量,也是展現高素質中大人形象的又一個重要窗口。
此次音樂會是黃江琴女士擔任中山大學民族樂團藝術指導后第一次以舉辦師生音樂會的形式與樂團進行合作。音樂會給在場的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讓我們一同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黃江琴女士將以其輻射在民樂界內的重要影響力帶領中山大學民族樂團呈現出更多更高質量的作品,展現兼具嶺南風情和國樂大雅的民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