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夏曉旭+張華春+向海昀+黃婉妮
[摘 要] 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是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各高校自辦學以來一直在致力于追求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教學質量監控方式。本文將對傳統本科教學質量管理模式作簡要說明,再與數字化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系統進行對比,體現其優點與缺點,提出對該系統開發的功能設想。本系統的建設,將很好的服務于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且有利于使高校的辦學水平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增強其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教學監控系統;數據可視化;教學質量;數據庫;系統開發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12-0048-02
本科是每一位進入大學的學生必然經歷的過程,是承上啟下的階段,為想考研和找工作的學子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科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更是勢在必行。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得到全面的解放,觀念在逐步改變,接受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學學生的數量連年上升,據美國學者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論”,他認為,當一個國家高等教育所接納的學生數與適齡青年的比例在15%以下時,屬于精英高等教育階段;15%~50%為大眾高等教育階段;50%以上為普及高等教育階段。我國自進入21世紀后,已從精英高等教育轉變為大眾高等教育,大學的軟硬件設備不斷更新、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而教學質量的監控卻發展緩慢,傳統的教學質量監控方式正亟待改革。本文將對傳統監控模式改進為數字監控提出設想,以達到更全面、更及時、更方便的目的,從而保障大學本科的教學質量。
一 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系統開發的背景
1 傳統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傳統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是一種非數據庫形式下的方式,除極少數高校之外,它在發展中一直被沿用。在實踐中,它有思想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但在今天,其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為不少人所悵然。傳統本科教學質量監控存在以下不足。
(1) 審批程序多、工作實施易重復。傳統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由高校專門設置相關的管理部門和領導小組負責。當有材料需要進行評估或者關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新的要求時,需要通過部門間層層審核、蓋簽訂責任狀、蓋章,再由專人負責各項資料的整理匯總并多級傳遞,最終由學校相關領導小組給予評估等級或者使文件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予以具體實施。但問題也相應出現,在整個過程中,因各個評估項目的指標要求有所不同和工作責任分工不具體,而存在灰色區域,使同一項工作可能會在多個部門間重復進行,也可能使文件在各部門間來回推脫,使工作遲遲不能夠完成。
(2) 時效性差。由于審批程序復雜,導致傳統監控模式的時效性差,相關指令傳達周期長,使得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能立即得到處理。對于一些特殊的評估材料,因專家有限,時間安排不能周轉,有時甚至會經過一學期才能完成相關的評估工作,這對于學校掌握教學的動態,制定相關的措施是很不利的。同時,因審批程序多,易導致在過程中出現錯誤,對錯誤的更正又進一步拖長周期。
(3) 材料整理匯總困難且不具有連續性。傳統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由于高校的人數眾多,一旦需要從學生中采集數據信息,每一個都是龐大的數據量,倘若需要在每年不同時候、不同階段采集數據進行分析,這些紙質材料將堆積如山。從它們中整理匯總我們需要的信息費時費力,期間還會出現某些錯誤,將導致數據不僅不能反映真實的信息,還會誤導判斷。同時,單一的數據體所能反映的信息有限,倘若需要不同類別的或近幾年的數據做對比分析,則未必能夠提供,這將使獲得的信息不具連續性。
(4) 國家資源的大量浪費和環境破壞。傳統監控模式均采用紙質材料,數據量巨大,紙質材料的耗費量同樣巨大。對于正規文件,不僅限定單頁打印而且很多情況下都需要一式多份,進一步增加了紙質材料的耗費。紙的主要來源是樹木或竹子原漿,紙的耗費將導致我國的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對國家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利。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傳統本科教學監控模式存在諸多缺點,在時代的發展中,要尋找一種新的方式來替代。
2 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建設現狀
在2007年,為落實國家“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文啟動“全國高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系統項”。該項目主要由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參與進行研究,目的是通過該數據庫系統在國家同高校之間、社會同高校之間架起信息交互的渠道,溝通的橋梁。在2011年,教育部發文明確規定:“高等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采集反映教學狀態的基本數據,建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在2013年,相關部門試行使用了“全國高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系統”,并在之后的時間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到今天,僅有少部分高校已初步建立自己的數據庫系統,但問題較多并不完善,而其他高校仍處于摸索階段。
二 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建設
通過研究發現,目前所開發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系統能實現的功能:(1)學校的各類信息的存儲、分類;(2)數據的半人工采集,多采用word和excel方式記錄;(3)數據的增加、刪除、修改、保存;(4)各項數據的直接提取進行人工分析。
除了具有以上的功能外,該系統還應進行功能的完善,在如今,應具有更人性化的設計,方便操作和使用及進行相關的推廣。具體的功能改進詳見如下。
(1) 數據采集應具有平臺對接導入功能。對數據的采集,應打造平臺軟件,實現與外界數據搭載平臺對接,進行數據的直接導入,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同時通過與教育系統或其他高校數據系統對接,進行數據傳輸,克服信息孤島、數據傳輸困難的問題。
(2) 數據提取的可視化及趨勢分析。在數據提取的同時,能將提取的數據體不僅以數據列表的形式呈現,同時能生成分析圖,如餅狀圖、柱狀圖、折線圖等的二維、三維形式,實現數據多維度觀察,直觀了解不同數據的發展走勢,并且該系統應能根據圖表的信息,直接捕捉重要信息,如曲線峰值、平均值大小、數據比率等。
(3) 用戶權限的合理分配。該系統的用戶來自不同層次,為了保障系統運行效率,通過明確的權限控制功能范圍,使各層次的用戶在操作過程中互不干擾。同時還應有權限限時開放的功能,作為一個專用的系統,權限在各層次的使用對象不同,因此,它的開放時間應具有階段性,這樣既能保證工作順利開展也能維持系統中數據的穩定。
(4) 系統數據體的加密保護和備份。為了讓系統中的數據體更加安全可靠,系統應有數據體加密保護和云端備份功能,阻隔外界對系統的入侵,也避免系統內部的工作人員因操作失誤,使系統中數據的丟失。
(5) 知識庫建立。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資料的查閱或者下載。因此系統應將文件、資源包等非結構化的數據先存放于知識庫中,方便用戶的使用,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 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意義
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是“對諸如師資力量、學生素質、教學設施的水準以及教學管理工作的水平進行監控,及時檢測,以便學校領導和教學管理部門及時調整工作,糾正偏差,協調關系,促進各方面發揮潛能,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達到預期目的。”所以,擁有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很重要,這將對學生狀態的監控、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等的保證有顯著的影響。
高校的教學工作運行狀態、辦學水平、教育質量等信息,均可通過教學中的基本數據來反映,對數據的采集、分析是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目的和意義。建立并將此系統用于高校管理服務,其必將增強高校在現今教育改革中的核心競爭力,為其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提供一定的幫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為高校自身的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提供保障。該系統的建立,使高校通過常態化的信息管理,階段性地收集、分析和監控各類數據信息,及時準確地把握自身的教學運行基本狀態,為高校平穩安全的運行提供保障。
(2) 為各級各類的評估提供依據。在建成系統后,可依據它搭建具有各類評估指標體系的教學評估系統,使得教學評估不僅有據可循,同時使教學評估工作簡單、及時、高效。
(3) 節約國家資源保護環境。在建成系統后,數據采集不再進行紙上填寫,大部分的常規數據收集都可在網上進行,從而節約大量紙張的使用,節省國家資源,間接的保護了生態環境。
(4) 為高校領導和相關監控部門提供決策方向。本系統具有數據分析和報表生成的功能,高校領導和相關部門可及時查詢和審核各類數據,并利用系統數據開展對比、分析,預測數據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而制定正確的措施,輔助提供決策方向。
總之,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是高校辦學者和廣大教師、學生的期望,而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正是關鍵之處,因此,本系統的建設將很好的為教學質量服務。在黨的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提出我國的高等教育要呈現出“新常態”,其中以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就是其中之一。教育事業在數年的發展過程中,高等院校已經完成了“規模擴張、學科布局、校區建設”的三大歷史任務,質量提升、內涵發展逐步成為當今的主要任務。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建立,將在學校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大的作用。實現數據庫形勢下的現代化信息監控,能夠更高效、更全面的了解整個高校的教學動態,從而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最終保障高校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洪亞.馬丁·特羅.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2(05):10.
[2]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批準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分類評估方案項目和全國高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系統項目建設的通知(教高函[2007]27號).
[3]賀祖斌.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監控機制的構建與動作[J].廣西高教研究,2000(3).
[4]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號).
[5]潘劍鋒.高等教育新常態下地方高校的應用轉型改革發展與學校十三五謀劃.—互聯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