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瑛健
摘 要:在新世紀的今天,如今的高中生價值觀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他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道德觀念表現為自我性。我們必須肯定的是目前高中學生價值觀的主流是趨向健康、積極的,但還存在薄弱因素,面對這種薄弱環節,要重新進行分析和探討?,F代社會的中學生受到了社會方面的因素影響,從而導致他們形成了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社會應該把語文教學放于首位,著重對受教育者的價值觀進行教育和引導,并和家庭教育擰成合力,通力協作對受教育者進行價值觀培養,使他們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關鍵詞:語文教學;價值觀教育;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065-01
當代高中生的價值取向較以往發生了許多的變化,特別是在學習的目的、健康、金錢、交友方面有了自己新的見解和體會。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成才的愿望已趨于現實性和時代感,向多元化發展。為此,抽取了高一兩個班級的學生做了一個小的調查。
隨機抽取兩個班的學生,調查對象的年齡在15到18歲。我給出8種品質,分別為進取、樂觀、善良、正直、友愛、自愛、謙虛、節儉。要求學生選出三種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品質。可是調查的結果顯示,他們多數把“樂觀”、“善良”、“進取”放在首位,而“謙虛”、“節儉”被排在最后,或者不選。這個調查結果值得我們深思,偉大領袖毛主席始終告訴我們做人要謙虛,做事要行節儉。這些最為重要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卻被學生拋之腦后,如今教孩子“孔融讓梨”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價值觀培養的必要性
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對學生進行思想整治教育,一些家長或者老師也認為學生的價值觀培養是政治老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事,和語文教學沒什么關系,這種想法顯然是存在問題的。高中生的價值體系是一個系統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協作和努力。特別是語文教學,除了教授學生必要的語言文化知識外,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也應該有所涉獵。
高中語文教學本就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對高中生價值觀的形成也會有多元化的影響。“多元化”是以一種主導價值取向為基礎,承認其他思想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學生要在積極健康的價值觀標準下樹立多元化的價值觀,有益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存在的多樣性。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價值觀培養的策略
我認為閱讀教學引導價值取向,馬克思指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文不僅是思維的工具,同時它也是學習其他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人們只有借助語言才能進一步思考,從而形成對世界、對自然的認識和態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對文本中所蘊含的價值取向進行分析,把其中的思想內涵個性化的傳授給受教育者,因此,這種建構閱讀教學便是有序的無序過程。
作文教學同樣引導價值取向。著名的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是人們交流的工具。作文教學作為學校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許多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注重“答題技巧”、“答題口訣”。這極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價值觀導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有較強的語言能力,但是文章的觀點模糊、內容空泛,這便是在作文教學中忽視價值觀培養的重要體現。教師在作文題目設置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如果讓學生寫小論文,應該培養他們的創新和實踐精神,聯系當今社會發生的實際,如“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培養學生如何看待國家大事,要有同情心和責任感。
三、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對促進學生的價值觀有導向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素養從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取向,作為教師,首先應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授課技巧,做一個有正確價值觀的教師。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要轉變自己的思維,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進而努力在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思想內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在閱讀教學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補充閱讀,閱讀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認知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生活的圈子相對較小,他們的生活經驗比較少,這些生活經驗中不乏存在消極的因素,他們的理解會因現實生活中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因素,影響他們價值觀的形成,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價值取向。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幫助這些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轉變這些不利的價值取向。
作為教師,不要忽略學生關于閱讀和作文的個性化建構,當學生關于文本的解讀產生了價值取向后,如果和文本所表達的價值取向不相符時,有的教師采取的是忽略他想法,這種忽略,老師不做任何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無形程度上扼殺了對孩子的價值觀引導,或者有的老師會選擇說“你的答案與考試所規定的答案相矛盾”。[5]如果教師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其所持有的觀點持否定態度,那么也可能會因為自己價值觀被否定而倍受打擊,這些都會挫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當學生的價值觀與我們所預設的價值觀發生沖突時時,很多教師會采取引導性措施進行應對。比如說,學生在初中時期學過李商隱的《無題》,學生對于這首詩歌主旨的解讀是停留在初中階段的情感,如表現家鄉的思念之情,而高中階段,關于李商隱的學習,主要學習李商隱詩歌朦朧、內涵豐富的一面,所以《無題》詩在高中階段可以被看做是一首愛情詩。因此,學生在回答主旨情感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的價值觀建構與我們的預設不同時,就需要我們教師做一個有益的引導。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孫艷紅,付風霞.德育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美國教師講《灰姑娘》課例給我們的啟示.教育與管理,2010.
[2]何永剛.淺析中學生價值觀現狀.青年文學家德育研究.
[3]徐道穩.深圳市中學生價值觀調查.青年研究,2003.
[4]金玉福.語文教學與中學生價值觀培養.教育理論.
[5]劉杰.新課程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引導策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