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培龍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速度越來越快,施工中產生的廢棄混凝土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國對廢棄混凝土的處理技術還不完善,導致廢棄混凝土污染嚴重,且堆放場地占用了大量可開發空間。為解決日益增多的廢棄混凝土處理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各相關單位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完善廢棄混凝土回收再利用工藝,形成產業化鏈條,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實現混凝土的可持續利用。
關鍵詞:廢棄混凝土;回收再利用;技術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產業的大規模興起,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及老路改造產生了大量的廢棄混凝土,但是我國對于廢棄混凝土的處理還未形成統一標準,約75%的廢棄混凝土被運至郊外進行掩埋,堿性的廢渣會令土壤失活,此舉不但花費大量的運費,而且會對郊區造成二次污染。針對我國現狀,廢棄混凝土量極大,若作為原材料進行回收利用,不但會減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還會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實現混凝土的可持續利用。
1 廢棄混凝土的料源日益增多
廢棄混凝土料源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1 老城區改造。伴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對老城區等接近使用年限或超過使用年限的建筑物進行拆除改造正處于高峰期,因廢舊建筑物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逐年增長,其中廢棄混凝土占據比例最大,這些建筑垃圾大多被運往郊外棄渣場堆放或掩埋,如此做法會惡化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二次污染。另外,郊區混凝土廢棄物的堆放還會占用大片的場地,對于土地空間日趨寶貴的城市來講,這是資源的極大浪費。
1.2 老路拓寬。為解決城市車流量日益增大的問題,滿足城市建設需要,老路拓寬也是城市配套施工的一個重要環節。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量的道路廢棄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等。這些廢棄混凝土堆積存放也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
1.3 拌合樓廢料。這些廢料主要為混凝土運輸車粘掛混凝土、攪拌機內清洗和施工現場剩余混凝土。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產業的不斷發展,商品混凝土用量逐年增大,而拌合樓混凝土的廢料也不斷增多。這些廢料定時外運,污水排入下水道,處理難度大,且費用高,污染嚴重。
2 廢棄混凝土處理的可行性
2.1 環境保護方面。近年來,人均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大家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觀西方發達國家,工業革命時期,以環境為代價尋求經濟發展,現階段則花費更大的代價減緩經濟發展,尋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經濟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則是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廢棄混凝土也是污染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今后發展的方向必然是既要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要考慮環境的因素,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有利于資源的節省和生態平衡。廢棄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一方面可以解決大量混凝土廢料的處理困難和由其對環境產生的破壞,另一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垃圾運輸費用和處理費用,不但能代替天然骨料進行混凝土的拌合,還能減少因石料過渡開采對環境引起的破壞。若廢棄混凝土的回收再利用技術成熟,還可以按照工廠流水化進行處理,由此而誕生的處理公司將會解決部分城市用工問題,不但保護環境,還能帶動就業。
2.2 技術可行性方面。荷蘭、日本、俄羅斯、德國、美國等國家,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就開始了對廢棄混凝土回收再利用技術的研究。廢棄混凝土的可持續利用已經是發達國家共同的研究課題,甚至有些國家還以立法的形式來保證和促進其研究的進行。歐洲一些國家在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方面制訂了相應的“應用指南”,并且修筑了一些工程。我國雖然在廢棄混凝土回收再利用方面起步較晚,還處于試驗階段,但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國內十家大學和研究機構展開了關于廢棄混凝土回收再利用的研究,為解決骨料的高吸水和高收縮的問題,研究人員系統的研究了骨料的結構特性、水分遷移特性和拌合混凝土的微觀結構,為解決這些問題奠定了基礎。
2.3 經濟性方面。從成本組成來看,現階段廢棄混凝土的處理費用主要為運輸費用、場地占用費用和污染整治費用等,同時,廢棄混凝土的堆放會直接影響城鎮用地面積、其堿性還會對環境產生不可逆轉的危害。而廢棄混凝土回收再利用的費用主要為運輸費用和回收處理費用,同時,通過回收處理后的骨料還可以繼續進行施工,減少天然料源的開采,保護環境,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 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方法總結
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方法是其回收利用的根本,只有回收利用能夠產生經濟效益,才會促進混凝土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
3.1 拋石工程。這是廢棄混凝土塊回收利用最簡單的方法。首先,對廢棄混凝土塊料源進行篩分,剔除條形、尖角等形狀,優選表面裂縫少,強度高的混凝土塊,代替一部分石料進行拋石施工,實現廢棄混凝土塊的二次利用。
3.2 毛石混凝土、漿砌石擋土墻。選用強度比較高的混凝土塊,代替部分石料進行毛石混凝土或漿砌石的施工,減少對石料的開采,實現廢棄混凝土的二次利用。
3.3 道路結構層。目前,國內已有很多高速公路采用“白轉黑”改造施工,將原有的混凝土路面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原地破碎,然后灑布填隙料或拌合水泥、粉煤灰、乳化瀝青等結合料進行拌合,作為路面的基層。這種方法極大的減少了廢棄混凝土的產生,實現了廢棄混凝土的可持續利用,技術已趨于成熟。
3.4 再生混凝土。將廢棄混凝土進行回收后,采用顎式破碎機將混凝土塊進行清洗、破碎、篩分,然后按照一定比例與級配料混合,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制成的再生混凝土,或采用添加劑進行處理,拌合成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廢棄混凝土的可持續利用。
3.5 產業化處理。每個城市根據統計數據建立配套的廢棄混凝土回收處理廠,從事廢棄混凝土的回收、破碎、篩分工作,將篩分后的骨料按照技術要求分類堆放;同時,采用國家政策誘導、扶持設立小型混凝土構件預制廠,優先采用破碎處理后的骨料進行小型PC構件、透水磚、路緣石等預制,實現原材料進場,成品出廠,減少材料周轉費用,減少廢棄混凝土的積累,實現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的產業化生產,不但節約資源,還能拉動城市就業。產業化處理的關鍵就是能夠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還需要國家政策扶持。
4 結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混凝土——使用量最大的人工材料,其需求必然會有大幅度增長,同時,廢棄混凝土也會越來越多,若不及時處理,不但會造成資源的過渡開采,還會形成大量固體垃圾,其污染性會給地球的生系統帶來極大的挑戰。廢棄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刻不容緩。
廢棄混凝土的回收利用,不但能大量利用廢棄混凝土,減少建筑業對于天然骨料的消耗;另一方面,還可以減輕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問題,保證地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廢棄混凝土的回收利用,需要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持和國家法律的保障,同時還需要完善的處理技術及通用的行業檢測標準,這都需要各行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石義海.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的可行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