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堂難以彰顯語文學科的魅力;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忽視學生;學生習慣被動學習。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如何彰顯語文的學科魅力,探討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發現、欣賞語文學科的魅力;第二部分談談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第三部分論述如何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語文學科的課堂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都做出改變。
語文課堂改革要求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接受新的教育觀念,深入了解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根據實際的具體情況實施符合現實的教學計劃,最大限度地發揮改革的作用。接下來,本文談一談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改革。
一、彰顯語文學科魅力
語文的魅力在于具有人文情懷和社會性,通過閱讀可以實現和作者的心靈交流,讀懂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即人文情感。文學作品是一定的社會現實在意識形態的反映,透過文章,可以聯想到當時社會發展的景象,即社會性。語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本身可以讓人陶冶情操,培養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洗禮心智,這是學習語文的價值所在。但是實際上當前的語文教學只強調考試成績。這忽視了語文本身的價值和魅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想法,真正把語文當成一門藝術性學科來授課,讓學生體會語文的內涵。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講到《在山的那邊》一文時,不應該只是從字面意思進行講解,更不應該只是單純地讓學生把這篇課文背誦默寫下來,而應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作者當時的處境來剖析,深入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以及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對于一些看似簡單,實則寓意深刻的語句,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體會該句子在文章中表達的含義,如“在山的那邊是海”簡單幾個字,卻把作者滿懷希望想要看海的心情表達了出來。欣賞是一種態度同時也是一種能力,如果學生缺乏賞析的能力,教師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同樣以《在山的那邊》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提問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段落非常好,好在哪些地方,是語言、意境還是其他原因?你還見過其他類似的現代詩嗎,可以跟小組內的同學分享一下。如果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可以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內容和角度均可自由發揮。語文學科的魅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而鑒賞能力是其中的關鍵,因此教師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是教師在臺上口頭授課,學生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上課時,學生基本沒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只有慢慢地記筆記。在這種模式下,老師花費了大量時間在課前準備和課堂講解上,學生也花了不少精力在做筆記上,而學習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回歸教育的本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近年來,一些先學后教、合作探究思想均是符合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一基本原則。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這些教學模式進行多樣化教學。譬如,在學習《龜雖壽》時,筆者的教學環節是這樣設計的,先布置前置作業,要求學生提前預習這篇古詩詞,將古詩詞中生僻字挑出來,進行學習,了解曹操在寫這首詩時的處境,并且對文章的意思進行大致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對這首詩的生僻字詞進行統一講解,由學生代表對這首詩進行翻譯,教師隨后進行評價和更正,最后由學生自由理解和記憶。與以往教學模式不同,新課改后教學的設計是以學生的學習進度為準的。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是以興趣作為前提條件。初中的語文學習也是這樣,只有學生本身對知識有好奇心,對學習感興趣,才能發揮學生的巨大潛力,實現高效學習。初中語文教師有時候會遇到學生問一些和課文無關的問題,甚至問一些毫無邏輯的問題,比如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等,這是學生求知欲望開始萌芽的階段,他們對知識不理解時,就會向老師拋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這時候老師要注意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不能因為問題太簡單而拒絕回答或者嘲笑學生。如果教師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太沒有針對性而冷漠處之,不僅會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還會抹殺學生的求知欲望,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所以當前的初中語文的教學和改革,都應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在這個前提條件之下進行工作,教師才能夠得到真正的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此外,教師還應該注意和學生進行密切的配合。這是因為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教師和學生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相互配合需要教師首先真正地尊重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當成是和自己平等的對象,尊重學生,讓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就能夠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加的充足。
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以前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當代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在改革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和阻礙,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需要一個過渡階段,慢慢接受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改革。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不僅需要轉變教學觀念,還需要適當地調整教學計劃,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李修艷.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如何開展教學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7,(1).
[2]唐明亮.新課標體系下初中語文課“參與-發展”教學模式初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孫茂磊 江蘇省邳州市車輻山中學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