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東王亞紅張嬪妹崔浩楊艷俊周鴻立
摘 要:針對工科院校制藥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現狀,從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生產實習及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探索和改革,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培養出有競爭力、適應力和高素質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做出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制藥工程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133-01
我國已成為世界制藥生產基地,對科研、生產、管理第一線的制藥工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如何培養合格人才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1]。《制藥工程學》是制藥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其核心內容是制藥工程設計和實際生產過程,是一門將化學、藥學、工程學和經濟學等相關學科密切結合起來的涉及面很廣的綜合性應用學科[2]。在掌握化學、藥學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接受制藥領域的系統工程訓練,熟悉制藥單元操作及生產過程的客觀規律,學會解決相應的工程技術問題[3]。本課程知識結構性、綜合性強,與制藥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對從事藥廠設計和生產工作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制藥工程學課程內容實踐性較強,理論教學較為枯燥,容易與生產實際問題脫節,學生難以形成直觀、深入的認識,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結合本學科的課程特點、教學效果及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培養具有高素質創新人才為目的,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和改革。
一、綜合利用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涉及原料藥和制劑生產設備的相關知識,傳統教學方法以板書、語言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難以使學生深刻理解設備構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因此,在本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將涉及制藥設備的內容以文字、圖形、GIF圖以及flash動畫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如制藥專用設備中的粉碎和片劑制備中的顆粒機用GIF圖介紹其工作原理、內外部結構以及使用操作進行介紹,而膠囊生產設備、注射劑等用flash動畫來介紹,使學生能夠直觀的認識設備的工作原理等內容,能夠使抽象的文字介紹變得淺顯易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為理論結合實際生產的培養目標奠定了基礎。
二、掌握教學重點,適當補充教學內容
本課程采用的教材偏向于化學制藥方向,工藝流程設計、物料衡算、熱量衡算和制藥反應設備等內容主要介紹化學制藥的設計和計算,中藥制藥方面涉及非常有限[4]。當學生在課程設計、畢業實習或設計過程中遇到中藥制藥工程設計的課題時,不能充分利用制藥工程學知識進行設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參照《中藥制藥工程學》、《中藥藥劑學》以及《中藥制藥工程原理與設備》等教材,講解中藥提取工藝流程、提取過程的物料衡算、資源回收利用策略、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及設備等內容,結合學生在中藥制藥企業生產實習中遇到的問題,補充中藥制藥領域的相關知識,了解化學制藥與中藥制藥工程設計中的共同點和區別,擴展學生知識面和思維廣度。
三、運用導入式教學,利用多種實踐教學方法
很多院校制藥工程生產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理論教學則在第七學期,學生在生產實習之前,沒有基本的工程設計概念,對總平面布局、潔凈廠房設計、工藝流程及設備等知識沒有基本的認識。實習過程以指導教師和技術人員講解為主,導致學生盲目的、走馬觀花式的完成實習任務,對以上知識沒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獨立思考及創新思維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針對此問題,在實習之前安排5-6個學時導入了制藥工程基本理論和概念,介紹原料藥和制劑車間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設備。在實習前設置思考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工廠,有選擇性的、有目的性的觀摩、學習甚至實踐。實習期間,在工廠實地開展部分理論教學,結合工廠現有廠房、設備以及工藝流程進行講解和探討。將理論和實際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獨立思考以及創新思維的能力。
四、改革課程設計模式
在本課程的最后階段進行兩周的課程設計,題目類型涉及面很廣,包括原料藥生產和精制、中藥提取以及中藥制劑過程等,設計內容包括車間布置設計、工藝流程設計、工藝計算以及設備選型等,設計成果包括車間平面布置圖和帶控制點的工藝流程圖。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對于實際生產中的工藝路線設計、工藝計算、相關工藝設計手冊及參考書的查閱理解并不深刻,遇到實際問題時無從下手,生搬硬套。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安排6學時的問答環節,并在相同或相似題目的小組間開展討論,使學生能夠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增強交流。不僅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解決在實際設計中的問題,還能夠提高學生運用本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討論環節還能夠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五、結語
制藥工程學傳統上“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明顯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因此,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整合教學資源,將不同教學環節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討和改革,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培養出有競爭力、適應力和高素質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做出積極的探索。
(作者單位:1.吉林化工學院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2.吉林化工學院圖書館)
基金項目:吉林化工學院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項目 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GH16317
參考文獻:
[1]李麗,劉彬,劉宇,潘昌偉,陳立江,趙薇,徐亮.基于制藥工程學課程特點的教學改革實踐[J].亞太教育,2016(1):99.
[2]王志祥,黃德春.制藥工程學教材的內容和特點[J].藥學教育,2004,20(2):54-55.
[3]孫少平,梁娜.制藥工程學教學方法的探討與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4):57-59.
[4]趙鵬,李穩宏,歐莉,張麗華,李瑾.制藥工程教學方法探討[J].藥學教育,2009,25(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