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嘉+秦四齊
摘要:通過對重慶市多所高職院校的調查,我們發現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有逐步弱化的趨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要正確認識大學語文的作用與意義,對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擺脫目前的現狀,使大學語文在高等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高職;語文課程;調查
高等職業教育,是指國民教育體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是職業教育的高等層次,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按照“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①要求,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增強特色為重點,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圍繞國家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服務中國創造戰略規劃,加強中高職協調,系統培養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高等職業教育,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②
語文課程按照傳統的觀點認為就是語文學科。結合語文和課程的定義,語文課程應是在一定學校的培養目標指引下,由具體的語文育人目標、語文學習內容及語文學習活動方式組成的,具有多層組織結構和育人計劃性、育人信息載體性能的,用以指導學校語文教育、語文教學活動的育人方案,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高等職業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現狀調查方法
筆者主要采取發放問卷形式,發放途徑有紙質直接發放、微信、QQ等形式,共發放問卷1350份,回收1247份,回收率92.3%。涉及院校六所,專業達到38個,涵蓋各個學科門類。學生問卷共設計了25題,包括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開設情況、學生對大學語文的態度及認知、教材、教學方式、大學語文對學生未來生活和工作的作用及影響、閱讀等幾大方面,教師問卷則設計了11題,側重教師的教學目的、教學定位、授課形式、教材及教師對大學語文的認知等幾個方面。
二、高等職業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現狀的調查結果
(一)當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開設情況
筆者對重慶三十余所高職院校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其中有11所是未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這11所學校基本是純理工科性質的職業學院和非常專業的學校,絕大多數學校是選修或是部分專業開設。有的學校則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系列的其他課程,如應用文寫作、文學作品欣賞等。完全未開設大學語文或相關課程的職業院校只有兩所。從學時分配上來看,大多數學校只開設一個學期,課時數從32到48不等。從教學模式上來看,大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基本是一名教師按教材內容順序講授,且大多采取開卷或者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考核。
(二)高職學院學生語文能力情況
對于自身語文能力,有73%的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能力一般,27%的學生表示語文能力需要提高。而在教師問卷中,則有73%的教師認為日前高職生的語文水平較差,27%的教師認為水平一般,這正好和對學生的調查結果相反。對于急需提高的能力中,學生最想提高的是寫作能力,其次是文學欣賞能力,占第三是閱讀理解能力,最后是口頭表達能力,這其中有不少學生對于這幾種能力作了多項選擇,認為欠缺的不只是某一項能力。
(三)學生對大學語文課程的態度及認識
被調查學生中,有 67%表示有必要開設語文課程,23%認為沒有必要,10%表示無所謂。而教師100%認為有必要開設大學語文課。有26%的學生明確表示很喜歡語文課,而55%的學生表示比較喜歡,大約只有17%的學生表示不喜歡
(四)對大學語文教材的看法
調查中,46%的學生認為應該按專業選擇不同的教材,34%認為教材統一但側重點不同,21%認為應該統一教材,0.1%表示無所謂。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64%認為大學語文應教材統一但側重點不同。對新興作家、網絡作家的作品選入教材的態度,有50%的被調查學生表示贊同,但也有29%的學生不太贊同,有11%學生表示堅決反對。教師對于同一問題的選擇是73%持不贊同意見,有1人表示贊同,2人表示無所謂,卻無一人表示反對。
(五)對大學語文與今后就業的關系
對于大學語文的學習對今后就業的影響,76%的學生認為學好語文對于自己簡歷的撰寫、筆試時的考試成績、面試時的表達能力等有很大的幫助。有21%的學生認為關系不大,影響很小,只有3%的學生認為毫無關聯,只要專業成績好就可以了。在被調查的教師群體中,也有5%的教師覺得語文能力與學生的就業情況沒有關聯。
三、對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們有必要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設置的一此現狀進行反思與研究,以便使我們以一個正確的、科學的、長遠的態度來認識大學語文課程在高職院校“育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在調查中,有27%的高職院校是未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68.5%的院校是選修或者是部分專業開設該課程,只有4.5%的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為全校必修課程。從表面看,這27%的學校是都是理工科類的高職院校或者是專業性非常強的院校,似乎與大學語文課程并無專業聯系。從深層次來分析探究,我們可以發現,在當前高職院校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各院校都有自己的專業力一向和定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導的教學體系,把“應用”和“實用”擺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大學語文就可有可無。而68.5%的高職院校雖然選修或者是部分專業開設了大學語文或者相關課程,仍是注重了大學語文系列課程的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視了大學語文課程真正的意義所在,其教學目的是功利的。
作為高職院校來說,雖然是職業學院,但也仍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育人”與“教書”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更為重要,那么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到學生的內在素質的培養和學生的長遠發展,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一個能熟練操作的技工,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新時代的公民,這才是“育人”的真正目標,而這一切與大學語文的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正確處理大學語文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關系,如何將理論教學與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都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在相關的其他研究中還需要更多的投入。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2011
[3]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劉繼印.凸顯專業特色 構建高職語文教學新模式———以建筑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123-124.
注釋:
①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
②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