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張艷+江彤
摘要:針對二本高校的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觀化、形式化、指標化問題,二本高校要確立二本高校的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本科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將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為具有基礎扎實、思維活躍、實踐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信息學科高素質專門人才
關鍵詞:二本高校;信息科學;本科生;創新人才
1.引言
信息技術改變了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已成為主導產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信息技術更新最迅速、產業應用最廣泛,地方經濟與信息技術的持續高速發展導致對本科生創新人才的渴求,創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已經把強化信息技術創新放在國家戰略位置,決定自主創新突破信息技術。而實現自主創新突破信息技術的關鍵在于提高信息技術高級人才的創新能力,這需要高等學校能夠培養大量高素質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1],也對二本高校的本科生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當前二本高校的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存在很多誤區,如本科生培養體系不適應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評價不合理等問題。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在于二本高校自身的努力,二本高校應推進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性責任,積極進行改革。
2.現狀分析
二本高校的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的誤區[2,3],具體表現為“主觀化”、“形式化”、“指標化”。
(1)二本高校的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主觀化”。
近年來,二本高校非常重視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的培養。但二本高校和本科生導師均對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缺乏科學的認識,只在表面上重視創新人才培養,但僅僅是在形式上體現創新。具體表現在:
a. 二本高校把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主觀化為信息學科創新課程,設立創新學分,簡單地認為創新課程能培養創新人才,把知識等同于了創新能力,反映出二本高校和本科生導師對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認識的誤區。
b. 二本高校把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主觀化為創業人才培養,把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業作為典型成果加以展示。創新人才培養不是僅僅體現在創業上,不能忽視了創新能力,而是應該體現在各種創造性工作中。
用創新課程和本科生創業來衡量本科生的創新能力,是因為二本高校對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主觀化的理解,沒有全面理解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的內涵,簡單地把創新培養融進信息學科本科生培養體系所致。
(2)二本高校的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形式化”。
二本高校在對二本高校的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進行創新能力與素質的培養中,還存在將創新人才培養“形式化”的趨向。
a. 二本高校把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形式化。本科生研究項目往往受經費的影響,研究活動往往隨意性強,本科生導師沒有很好地指導。加上國內二本高校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較差,難以達到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預想效果。
b. 二本高校把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項目單列化。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可以提高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本科生本人自主選題,二本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對科研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但研究計劃項目如果是孤立的,且參與的本科生較少,大部分本科生無法參與,是難以起到效果的。
(3)二本高校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的評價“指標化”。
現在的評價體系難以適應本科生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a. 二本高校把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指標化為論文數量。二本高校往往要求本科生在讀期間必須發表若干篇論文,認為可以提高本科生培養的質量,是培養本科生創新人才的關鍵手段。然而,這種本科生培養要求,導致本科生急功近利,學術作風不踏實,不深入研究,憑空寫論文,再找雜志發表。論文數量增加了,但論文質量卻下降了。因此,衡量學術能力應該重論文質量。
b. 二本高校過于強調考評結合的均衡,評價與培養過程的聯系太緊密,不重視特長。考評強化了培養過程,但也導致“為了評價而培養”情況的發生,從而造成片面的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對于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決不能采取單一標準去衡量。評價體系可以更多地與培養過程所轉化而成的學科能力、創新能力相聯系,與本科生培養過程所強調的操作、實踐能力相聯系。完善的評價體系能對本科生在優勢科目上的創新潛能進行正確識別,這樣才有助于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
產生二本高校的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誤區的根源在于:
(1)二本高校對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教育教學投入不夠。雖然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成果很多,但只能簡單地反映科研項目與成果數量,卻反映出二本高校對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的不夠重視,沒有貫穿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整個過程。
(2)二本高校鼓勵本科生導師申請項目、發表論文和申報專利,但沒有引導本科生導師把自己的科研成果體現在培養過程中。二本高校認為本科生導師從事科研,能有效地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然而,不少本科生導師一心從事科研,很少讓本科生掌握最新的科研前沿,難以提高本科生的創新能力。
(3)二本高校辦學的功利化。二本高校認為本科生人才的創新培養所取得的成果數量,比本科生能力的提高見效更快。對本科生提出的論文要求,簡單化了本科生的創新要求,數量化了學校的論文發表總量。
3. 結論
二本高校要確立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在辦學中的地位,要明確信息學科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是二本高校的核心功能,并圍繞這一核心功能,確立二本高校科研與培養過程、社會服務與培養過程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萬嬌,石麗君.關于二本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思考[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學,2014,30(3):20-23.
[2]時松,丁志強,王鵬.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因應之策—兼論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15,2:005.
[3]趙長林.地方高校本科生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問題[J].繼續教育研究,2011(7):103-105.
基金項目: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5),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XJK015CGD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