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波
談到體育,我們習慣上把體育與德育、智育以及其他的教育分開,強調了體育在人的體能、形格上的功能和作用,很少去考察體育對于人的綜合素質養成所起的作用。
德育是提高人的覺悟,培養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德育被認為是一種教化人的活動。而體育作為一種育人的文化活動,其教育的功能往往被人們忽視。隨著社會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融,體育的概念在國人觀念上有很大轉變。黨中央和國務院都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先后召開了一系列學校體育工作方面的會議,反復強調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只有少數人能認識到體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并有一套自己的實施方法。在多數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里,只是認識到體育的鍛煉價值和提高人身體素質的功能。對體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功能認識不夠。在實踐中,不知道如何在實施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實現體育的育人功能。所以,在現在的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和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體育的教育價值、文化價值以及體育與德育、智育等他育的相互作用也往往被忽視。
體育的目的,重在“育人”。體育,是人能夠充分認識自身存在價值的實體對于生命的一種自覺的鑄煉。人有肢體軀干,哪怕有些人體不夠完整,但都有思想和精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是我們最為關心的事情。
體育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體育強身健體,強心健智。學校體育的目標和德育目標,甚至和全民道德教育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馬克思說:“體育意味著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過程,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人的)復歸過程。”體育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是個體人格和社會人格的和諧統一。
學校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育什么樣的人?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和方法去培養人?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考慮的問題。教育學生,人人都是德育者,科科都含德育課。各學科、老師教育責任是相互融合的。體育也必然包含德育。
有人說“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則是危險品”。如果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敗壞了,讀書再多,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危害就越大。如果身體不好,就不能很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德育教育始終貫穿著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可以說,德育教育無小事,德育教育關系著一個人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個人往哪個方向發展。也可以說,德育教育無大事,德育教育貫穿于學習和生活的一點一滴,德育這個大事是由小事組成的。
體育中有了德育,德育就可使體育變的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秩序、更加規范。有了德育理念的注入,體育教育就會變的更加有思想,更加理性。在體育活動和學習中只有樹立了正確的鍛煉觀念和正當的快樂思想,體育才能起到積極的意義。體育活動才能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沒有了德育的體育,就會缺少規則,行為隨意,失去規范。當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各種體育比賽更加頻繁和商業化,體育比賽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文明現象。這種現象也隨之傳到了學校里。學生利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個人和集體利益。如:賄賂裁判,投機取巧等等。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這種現象對學校教育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對學生及時的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讓學生在德育的統領下進行體育活動、體育比賽和體育鍛煉。當體育被賦予了德育的、文化的含義,體育的價值才能被更好的體現。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發展”、“教育即生長”、“教育即改造”。他認為教育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應該放到實踐當中去錘煉,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創新和發展。社會實踐是進行德育的好場所,實踐的活動來源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顧拜旦先生倡導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目的就是通過體育競技來達到教育人的目的。學校教育中,體育教育有其他學科教育所沒有的特征,它不僅有說教,更有大量的實踐活動,是在動態當中進行的。
體育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公德意識、團體意識和協作意識。人類現實社會是一個充滿著激烈競爭的場所,需要團結和協作精神。體育競賽,特別是在集體項目的競賽過程中,要想取得勝利,既要有力爭勝利的頑強競爭意識,又要懂得與同伴和隊友的團結協作,才可能達到目的。體育是大環境中可操作的課程,學生的注意、觀察、模擬、交際等等是非常全面的。更需要有德育的規范。
現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可以在廣闊的空間盡情地游戲、活動和競賽,學生以個體或群體的形式參與各種身體活動。游戲和競賽中都極其需要群體間團結協作,依靠集體的力量,才可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績。
讓學生體驗集體的力量大于個人,只有把個人的利益與集體的、社會的利益相結合,才能更好的體現自我價值。使學生養成“事事為團體著想,為他人著想,為社會著想,肯為團體、他人和社會負責、努力、奮斗,甚至犧牲”的精神。
體育可以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和訓練學生自我節制能力。任何競賽和游戲都有規則。通過各種各樣的競賽,讓學生在比賽中切身體會各種規則。把學校的規則意識與國內外重大體育比賽的實例相結合,實際體驗與教師的引導相結合,讓學生在小事和日常行為中樹立規則意識,訓練在規則面前自我約束的能力。在體育活動中,通過在有規則下的接觸、合作、對抗等方式進行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更直接、更廣泛。通過交往,產生矛盾并通過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愿望去緩解矛盾,進而形成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意識。
體育可培養學生“不怕輸”、“不怕挫折”的能力。體育運動能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體育比賽中沒有常勝將軍,失敗是再所難免的。凡人做事切忌自滿,否則終有失敗。正確的認識失敗和挫折,明白人的一生要面臨的失敗會有很多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了,就是勝利者。堅持就是勝利,要勇于進取,超越自我。
體育可培養學生沉著冷靜、機智果斷、敏捷的個性和勇敢頑強、勇于拼搏的精神。在體育比賽中,不僅需要團體的協作,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在單個人的比賽中,在集體比賽的突發事件前,就需要每個參賽者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做出最佳的選擇。在做出正確的選擇后,更需要個體百折不撓的心理素質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體育練習還可使肌肉與神經系密切的和諧,養成敏捷適應環境的能力,及同伴間準確的合作技能。
體育可使學生養成公平、合理競爭和禮讓的習慣。公平是人類社會所共同追求的一種理想社會狀態。通過體育競賽,優勝劣敗,決出名次,可以激發學生的榮譽感,鼓舞學生的上進心。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社會活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體育競賽就是在公平的規則下,在公開場合中,通過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和集體的體力和智力,優勝者得到獎勵和人們的尊重。體育運動向人們和社會所展示的,以公平、公開、公正為核心的價值體系。現在有些校運動會中,一些同學弄虛作假,好勝而不守規矩,實在不該。真正有才能的人,更愿憑著真實能力在比賽中脫穎而出,這才是一種真正的熱愛體育的精神和為人之品德。投機取巧的行為對于個人道德來說,無異于一種損害。
體育可使學生養成力爭上游的精神。體育活動的目標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真正的體育精神乃是一種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創造最佳成績以及以豁達樂觀的情緒和心境來對待失敗的態度。學生在體育比賽中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都有盡快實現目標的心理動機。為此,他們必須付出大量的創造性的勞動,全身心的投入到競賽或練習中去,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體育活動可培養學生愛國熱情。經常組織學生觀看有中國參加的國際體育比賽,能夠增加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在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等體育比賽中,每當我國運動員經過頑強拼搏取得勝利,升起國旗,奏起國歌的時候。觀看體育比賽的國人總是群情激奮,愛國熱情無比高漲。
做一個有德的體育實踐者,在活動中規范自己,教育既受教于他人,也時時教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