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宇
最近幾年,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而區域經濟協調卻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對我國區域經濟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要著重建立區域間的合作、激勵、約束、信息共享、利益補償等機制,才能保證我國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改善對策
一、改善我國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必要性分析
(一)縮小區域經濟差距的需要
為了保證我國東部與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國家確定西部大開發計劃。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各地經濟發展速度迅猛,雖然西部各地也加快了經濟發展的步伐,但還是不能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在自然地理環境、歷史基礎條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成為導致東部與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但必須認識到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將會影響到東中部地區今后的經濟發展,甚至對我國整體經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二)擴大對內開放,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的需要
存在區域則必然會存在區域利益,會進一步出現區域利益保護,進而產生地方保護主義。筆者對區域經濟進行了調查發現,地方保護主義存在二個方面的意義,第一,說明各地政府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付出。第二,不同地區出現了惡性競爭,為了取得資金、項目而不顧他人利益,重復投資嚴重,不利于國家的安定團結,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三)維護經濟秩序,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會導致出現不良后果,不利于全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實際上地方保護主義就是不承認市場經濟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使落后的生產方式長期存在,而不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方式,各地資源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制約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只為了得到眼前利益而不能兼顧到今后的長期發展,在技術與貿易方面抵制先進做法。為了防止出現地方保護主義,為了保證市場經濟的順利進行,則一定要依據市場經濟規律去做,不但要調動各級地方政府的工作積極性,而且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這就達到了區域經濟合作的目的。
二、完善國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合作機制的對策
(一)實施合理的激勵機制
政府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協調各地經濟利益時政府必須沖在前面。第一,制訂有利于促進區域合作的政府績效考核辦法,利用這一標準鼓勵各地政府在區域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取得較好成績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考核標準分為定性與定量二種。定性指標內容有在地方合作的前提下,各地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做出的貢獻大小、在區域經濟協調中的貢獻大小、對四周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大小、是否做到了誠心合作等;定量指標的內容有地方合作的范圍、合作的次數、合作的項目數量,以及產生的影響等。將考核結果與地方政府政績、地方發展優惠政策結合在一起。第二,中央政府在區域合作、跨區域合作中要發揮積極作用,制訂優惠政策給予大力支持,遇有經濟困難地區應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要給予合作企業必要的工具性政策優惠,才能調動各地積極合作。
(二)實施科學的約束機制
開展區域合作過程中,不同地區為了自身利益有時會產生一定的矛盾,由于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會制約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一定要建立約束機制,要求各地嚴格遵守才能保護不同區域的經濟利益。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條款,利用法律條款可以約束不同地區的合作行為,有力保護不同地區利益,防止在合作中產生大量的交易成本。國家要盡快出臺區域協調發展法律法規,才能正確指導地方政府在區域合作中的行為,及時懲罰那些不利于區域經濟協調的做法。第二,建立區域合作組織,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區域合作組織,可以直接指導區域經濟的合作發展,利用中央宏觀控制,可以有效解決不同地區間的利益問題。
筆者對區域合作本質進行了研究發現,建立區域內自治合作組織也是一種較為明智的做法。利用制訂統一的標準,對合作區域的專業領域、與他方合作做出明顯規定,不遵循組織規定的要給予一定的懲罰,還需賠償對方的經濟損失等;合作者要在平等相處的前提下共同制訂合作意向;建立監督執行小組,監督不同區域的行為,但本身不具有行政執法權,可以保證內部成員行為的規范性。
(三)實施全面的信息共享機制
有的信息經濟學家認為,要想達到帕累托的效果就必須做到各方的信息對稱。所以不同地區在合作中要做到信息共享,才能使區域資源配置發揮最大的作用。為了使當地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還需重視不同地區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要求各地政府建立合作信息交流平臺,對外公布經濟政策與有關措施,有利于合作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合作地區,才能做出有利決策促進合作雙方的共同發展。再有,在公開地方政府支持政策的基礎上,也需公開對合作方不利的信息,才能將合作中產生的風險降到最低。再有要求各級地方政府發揮網絡與報欄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經濟政策與合作項目信息,特別是那些公眾最為敏感的項目決算預算資金的公布,歡迎各界群眾、合作者、媒體監督自己的行為。
(四)實施完善的利益補償機制
一定地區擁有豐富的資源并由此可以獲得大量的經濟效益,同時自身負責在此過程中出現的成本支出。在經濟發達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合作過程中,發達地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還需建立利益補償機制,才能保證發達地區的利益不受損失,才能保證二者順利合作。第一,要給予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地區一定的補償,特別是生態功能區,中央政府在此也應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依據生態效益計算江河下游地區應給予上游地區、生態受益地區、生態開發地區一定的補償。國家可以收取生態補償稅,成立國家區域開發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第二,遇有發達地區在合作中遭受一定損失的現象,統計與稅務部門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也可以在二地統計時引入GDP指標予以解決。
參考文獻:
[1]余成堯.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J].全國商情,2016(19)
[2]王波.公路建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6(04)
[3]王呈琛.試論我國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