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電子政務建設也受到了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出現促進了政府部門行政效能的提高。在電子政務環境下,給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而要想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就必須結合電子政務環境來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本文就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公共管理方法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電子政務政府公共管理方法
0引言
在信息化的時代里,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加快信息社會發展進程。政府作為社會穩定發展的核心力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構建電子化政府,實現電子政務已成為必然。實現傳統政府向電子政府的轉變是一次間距的改革,在電子政務環境下,對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管理方法已經不適應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要想實現政府職能,引導社會健康、穩定發展,就必須結合時代背景,加大公共管理創新。
1電子的概述
所謂電子政務就是政府機構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其管理與服務職能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集成,在計算機網絡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承租,從而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向社會提供更好的管理與服務。電子政務是現代社會大勢所趨,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必然結果。電子政務的核心就是電子信息和數字網絡技術,是現代政府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相融合的產物,它不是簡單的將傳統的政府管理食物原封不動地轉移到互聯網上,它需要將傳統的政府管理食物進行優化后再通過網絡來進行管理。在電子政務環境下,改變了傳統政府辦事難的局面,可以顯著提高政府機構工作效率。同時,在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民眾之間交流更加便捷,拓寬了民眾與政府之間的交流渠道,提高了政府辦公的透明度,讓公眾及時的了解政府工作基本流程,讓民眾參與到政府工作中,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推動廉政建設。
2政府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信息透明度不高
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信息透明度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內部信息透明度不高。政府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現象嚴重,信息共享難度大,影響到行政效率的提高;二是政府外部信息透明度不高,由于政府社會公共的信息交流平臺較少,民眾對政府工作流程不清楚,影響到公共服務質量。
2.2民眾參與程度低
政府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為民眾排憂解難。然而就目前來看,在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中,政府在設置公眾參與的渠道、選擇公眾參與模式回應民意訴求、保障公眾參與有效性等方面,都存在制度化程度低、自覺性比較差、結構性失衡及公信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民眾難以參與到政府工作中來,挫傷了民眾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
3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公共管理方法
3.1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公共管理方法實施的原則
(1)系統管理與信息管理的結合
在政府管理工作中,每一個系統都是相互聯系,而要想提高政府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在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就必須認識到系統管理與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要堅持系統管理與信息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確保政府管理各系統處于一個統一的信息系統中,更好地方便政府開展管理工作,從而達到現代科學管理的最優化。
(2)規范化管理與權變管理的結合
隨著公共事務的日益復雜化,對政工公共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實現政府管理的規范化發展也依然成為現代政府管理工作創新的必然。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規范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為組織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而作為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公共管理工作人員與政府規范化管理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如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人員權力會制約到機制的規范化運作,在這樣的環境下,又必須實施權變管理。所謂權變管理就是根據行政組織的實際運行狀況,運用權變方法對組織進行權利,從而不斷優化行政組織職能。規范化管理和權變管理關系到了行政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實現規范化管理與權變管理的結合可以更好地明確管理責任,引導政府管理工作進入到正軌。
3.2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管理的宏觀方法
(1)公共行政的民主化
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公共行政的民主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權力分散和放松規制。全力分散體現了權力向社會和公民回歸的社會歷史趨勢。實行權力分散,分權機構可以對實際情況作出快速的判斷,從而提高分權機構工作效率。而放松規制是指政務為謀求社會整體利益,根據社會特定限制權力設定一定規則的行為。從其屬性來看,放松規制又可分為政府內部管理規制和政府外部管理規制。權力分散和放松規制是建立在民主制基礎上的公共行政模式,有助于政府組織更好地開展管理和服務。
(2)公共服務的市場化
政務的職能就是推動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而在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工公共服務的市場化也成為必然。公共服務市場化就是通過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合作,通過政府的宏觀調節,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從而實現政府以較少的資源與成本向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的目的。
3.3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信息化管理
電子政務是以電子信息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依托來展開相關工作的一種模式,電子政務的發展對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可以依托信息技術構建屬于自己的門戶網站,建立可視化的政府,從而提高政府行政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因此,政府應當要加大投入,實現政府公共管理信息化發展。作為政府,要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將相關信息及時發布到平臺上,一方面方便政府機構內部信息的貢獻,提高內部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方便信息更好地傳播,讓民眾了解政府的決策。另外,要構建互動平臺,讓民眾更好地參與到政府工作中來,讓政府更好的了解民眾的意愿,從而更好地發揮政府職能。
3.4科學的定位政府職能
政府在社會公共事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政府一直占據著絕對的領導地位,片面性的擴大政府社會公共管理職能。而在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職能正在從權威性向服務行政轉變,而要想推動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政府就必須科學、合理定位自己的職能。要強化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從而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公共事業中的作用。
3.5加強安全防范
在這個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讓更多的群眾可以參與到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來,增強了政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承受了很大的安全威脅。電子政務是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依托的,在政府辦公自動化過程中,如果政府行政理系統存在安全漏洞,就會影響到電子政府的實行,進而影響到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為此,加強電子政務的安全防范意義重大。如防火墻技術,使用防火墻的目的是在不同的網絡之間或同一網絡的不同網段之間建立安全控制點,通過允許、拒絕或重新定向經過的數據流等方式,實現對不同網絡或不同網段之間的網絡通訊和訪問進行審計及控制。另外還有加密技術、身份認證技術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系統的安全性,確保電子政務的順利實行。
4結語
綜上所述,電子政務是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必然,對于政府而言,實現電子政務,可以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伴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對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就必須重視公共管理方法的變革,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公共管理工作。在電子政務環境下,通過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和門戶網站,一方面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提高內部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讓政府更好地了解社會信息、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意向,讓群眾更好地參與到政工公共管理中來,實行群眾的監督權,讓群眾了解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從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天偉.電子政務環境下的政府公共管理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
[2]孔杰.電子政務環境下的政府管理創新[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0,02:165-168.
[3]宋恩梅.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結構及發展趨勢[J].圖書情報知識,2010,03:45-50.
[4]樊小勇.電子政務環境下我國政府管理創新研究[D].河南大學,2008.
[5]李郁青.我國發展電子政務改善公共管理環境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
[6]辛德強,高德華,孔樂佳.電子政務環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J].商業時代,2012,16:86-87.
[7]蔡立輝.行政流程再造:電子政務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電子政務,2011,08:7-18.
[8]郭俊華,程瓊,樊博.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行政成本管理策略研究[J].情報雜志,2012,01:147-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