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成玲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格的健康發展需同時滿足以下動機或者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和超自我實現。若沒有辦法同時滿足這六大需求,個體會處于一種壓抑地心理狀態下。長久以往,會導致人格的不完整發展,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當個體的心理健康出現嚴重的問題,該個體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違法犯罪行為。
例如,2016年2月14日,發生的一件震驚全國的事件:北大學生弒母。該學生是在僅有母親的單親家庭環境中長大,成績優秀,以高考狀元身份考上北大。在這起事件的追蹤中發現,該大學生弒母的原因竟只是因為發生口角。而在弒母之后,他竟然用塑料袋封尸,安裝監控,用已逝母親的名義申請貸款。這起事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整個社會都在關注這起事件的惡劣性,在指責該學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注該學生的心理問題,讓這起慘痛的事件成為敲響我國推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鐘。該學生的單親家庭環境很可能使他心理長期處于壓抑、暴躁的狀態下。盡管成績優秀,但可能其人格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完全的發展,為這起事故埋下禍患。近期遇到的其他問題或者壓力點燃了這個禍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遺憾。
雖然這僅僅是一種猜測,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由這起個例結合往屆的歷史案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的背后往往都伴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自20世紀初,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在研究青少年學生心理,以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概率。
但事實上,法制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兩大重要的調節機制,是相互影響的關系。法制教育是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影響學生心理行為的重要因素。法制教育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非常重要的間接因素。
在這些學生中,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是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擁有特殊的群體特性,即擁有特殊的群體心理和行為。中等職業學校是為社會和企業輸送中高層技術人才的學校,但學生往往具有學習成績并非十分優秀,世界觀、社會觀、價值觀與學生思想主流有一定出入等特性。同時,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家庭環境和受教育程度呈現多層面特征。這一切都導致在我國推進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有必要把中等職業學校當作一個特殊的部分單獨研究。
在心理學的大范圍中,影響學生心理及行為的因素中,性別、愛好、家庭、年齡、地區差異、性別等都是直接影響學生心理行為的因素,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同樣如此。沖動、愛好游戲打斗、家庭出現多方面問題、地處偏遠的學生總是占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中的大多數。心理出現問題往往伴隨違法犯罪行為。這些學生中,中職學校學生又占據多數,據2010年不完全統計,我國青少年犯罪中,60%的學生為在校中職學生。
這些大量中職學生違法犯罪的直接原因是不懂法,根本原因是心理健康出現問題。而不懂法的原因是當前中職學校法制教育的薄弱。因此,推進法制教育從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是我國當前需要考慮的同時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法制心理健康教育雙機制的又一條道路。
推進法制教育,幫助學生用法律手段構造安全心理環境,有助于保護學生心理健康。在上面有提到,法制教育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非常重要的間接因素。在中等職業學校中,由于家庭糾紛、財產糾葛等問題導致的學生心理出現異常是較為常見的現象。而法制教育中,《法律》常識、《經濟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合同法》、《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能直接給予學生法律工具來幫助其保護自身人身、財產安全,從而可以極大地預防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的外在因素可能性。
心理學認為,人類個體的心理態度是通過學習形成的并能影響個體行為選擇的內部傾向性或反應性的一種狀態。因此,接受法制教育形成學習的過程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過程。因此,此職能法制教育是基本地、直接地、有效地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及行為的職能。
法制教育不僅僅對學生個體有影響,對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工程也有重要作用。
法制教育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基本目標,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源源不斷的動力。就像北大弒母事件再次敲響全國推進法制、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警鐘一樣,每一年每個地區甚至每個學校,都會發生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這些看似無止盡的事件是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動力,以減少同類型事件的再次發生。努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將違法犯罪事件出現概率無限制降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而法制教育的直接效果同樣是無限制降低違法犯罪現象。因此,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標是實現學生的普遍法制教育,從而減少違法犯罪現象的出現。
法制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實例。法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計青少年違法犯罪相關數據,研究這些違法犯罪現象的內部客觀規律,以期望從源頭規避犯罪行為。這個過程中的產物是各類型的案例。這些案例能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例支撐支柱,能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顯然,有了豐富的個體案例支撐,心理健康教育的說服力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度也會相應地提高。
法制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需求,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法制教育相較于許多教育而言,更加強硬,其對外教育形式也很呆板。同時,在法制教育過程中,為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的內在本質,需要充分運用符合時代的心理健康知識。可以說,在法制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運用到符合所處時代、最先進、最有科學性的心理學知識。這種對優秀、先進心理學知識的渴求是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動力。
除了上訴這些之外,法制教育還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基本保障。法制教育的重要教育內容是各種各樣契合社會當前發展的法律法規,而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等法律法規表示我國十分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在不斷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程。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明確指出:法制建設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因此,法制教育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障。
綜上所述及實踐證明,法制教育對中等著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當前時代的要求。我國中等職業學校但又不局限于中職學校,需要大力加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探尋兩種調節機制二合一共同施展功效的途徑和手段,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參考文獻:
[1]王煥玲.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加強法制教育.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