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隨著大學教育的普及化以及高校學生的受教育背景、家庭背景以及成長背景的不同,導致他們在進入高校后在適應能力和角色轉化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因而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出現了特殊學生,這些群體的思想行為日益成為大學教育中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
高校特殊學生管理對策
一、高校特殊學生的界定及特點
1、特殊學生的界定
高校特殊學生是指在個人經濟狀況、教育權益維護與實現、教育資源占有、教育機會享受、就業機會選擇和身心健康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處于不利或劣勢境地的大學生群體,也指那些在學習生活中因成績較差、性格內向不愿與人交往等原因而存在障礙,或者身體存在先天性的或后天造成身體機能喪失的學生群體的集合。
2、高校特殊學生的特點
(1)群體類型多樣性。高校學生群體十分龐大,每個學生面臨的問題及困難各不相同,形成原因的不同也導致特殊學生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根據形成原因的不同,高校中特殊學生主要包括:經濟困難群體、學習就業困難群體、生理或心理障礙群體等。這些特殊群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成因,因此,不同的特殊群體需要采取的教育管理的思路也各不相同。
(2)形成原因復雜性。特殊學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其成因的復雜性,導致其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呈現出不同的言行舉止,把握好每個特殊學生的成因是做好特殊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偟膩碇v特殊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正常的大眾學生群體不同。社會、學校、家庭三者對高校學生群體教育的不同作用機制存在著不協調和矛盾,成為了特殊大學生學生群體產生的必然原因;國內外環境因素、當代物質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提速是特殊學生形成的外在因素;大學生個人原因是特殊學生形成的內在原因。
(3)管理與教育工作漫長而困難,是一個具有過程性特點的系統工作。特殊大學生群體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表現出與大眾學生群體的不同的地方,他們渴求能在正常人的社會生存和發展,但他們的自尊心極容易受到傷害,對某些涉及到他們底線的問題極其敏感,不愿與人溝通和交流,承受不了太大的壓力,介于特殊學生的這些特點,對他們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求非常高,而且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因為人的思想是能動的,沒有固定的模式,特別是對于其“三觀”的改造工作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因此,要想做好特殊學生的管理與教育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時間的。
(4)后果危害性大。高校特殊學生屬于弱勢群體,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對問題的反映過于敏感,因此,如果處理不當將引發時分嚴重的校園安全問題,即便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也將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之一,“馬加爵事件”“我爸是李剛”“藥家鑫事件”等等都說明了對高校特殊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忽視該群體的后果嚴重性。
二、當前高校特殊學生的現狀
(1)身心狀況。特殊學生的身心狀況設計其心理健康以及身體素質等方面的情況。當前高校特殊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涉及這幾個方面:多數特殊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長期以來很容易導致特殊學生產生種種不滿和反抗傾向,表現出明顯的逆反心態;特殊學生的自卑、自閉情緒濃厚。
在身體素質方面,特殊學生,因為其特殊性,往往很少參與體育運動或校園集體活動,多數屬于沉悶型學生,不愛參加體育鍛煉和集體活動,身體素質較差;或者有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少特殊學生將自己沉浸于網絡等虛擬的環境中,去滿足現實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或者通過玩網游發泄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不滿;在高校特殊學生中還有一部分是有著不同程度的生理缺陷的學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得很多學生在心理上受到影響,擔心別人歧視他們。
(2)學業情況。在高校特殊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學業問題產生各種問題。進入大學后,教學模式同高中時代有了質的不同,壓力的突然釋放,以及學習節奏的突然放緩使得很多學生不知所措,沒有了緊迫感和學習動力;或者由于調劑等原因,有些學生所學專業并非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這些原因使得部分學生出現了厭學情緒,再加上網絡等社會環境的影響,嚴重者甚至荒廢了學業,造成嚴重后果;還有一部分特殊學生屬于學習困難型學生,由于進入高校之前的學習基礎的差異造成學生群體在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技能、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等方面也存在著顯然的差異。從而,部分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面對與高中時代不同的授課方式、自我學習氛圍等方面的適應能力出現問題,他們無法快速適應高校的學習生活,在學習成績及各類競賽中總是處在失敗者的陰影中,長期以往致使這部分學生在學習方面開始出現問題,如果不及時糾正問題將會愈發嚴重。
(3)家庭情況,特殊學生中,與家庭經濟問題有關的特殊學生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由于我國地緣遼闊,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再加上當前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以及突然遭受意外災害或家庭變故等突發因素的存在,造成了高校貧困學生的增多。貧困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卑感,性格相對孤僻,不善與人交往,經濟問題對這些學生來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到了學習生活的正常進行,使得他們無法與校園主流圈融合,嚴重的制約了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二是家庭條件極其優越的學生,殷實的家底,身后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們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父母過分重視物質給予,忽視精神意識上的教育,容易造成學生自立性差,不會妥善處理同學關系,甚至價值觀的偏離。最后,還有些特殊學生深受家庭特殊原因如父母離異、家庭成員矛盾、親人突然離世、家庭暴力等問題的困擾,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對這些家庭特殊問題的難以理解和接受而導致這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失衡、情緒低落等現象,日常表現多為情緒低落、厭學、脾氣暴躁,更有甚者以抽煙、酗酒等自我墮落的方式來排解壓抑和煩惱。
三、對高校特殊學生的教育及管理的有效對策
1、高校輔導員針對特殊學生的定位要準確。高校輔導員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處在最前線的位置,在培養和塑造人才的學生工作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在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輔導員的工作能力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特殊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高校輔導員必須針對特殊學生做好角色的定位。在于特殊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必須首先取得工作對象的信任,必須讓對方感覺到兄長姐妹般的溫暖,愿意并且能夠把心中的情節展現給你,可以說,輔導員的愛心對大學生特殊群體的身心健康的恢復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時期的高校輔導員應努力實現多重角色的轉變。
2、針對不同類型的特殊群體的特點,找準問題的根源,從問題的源頭入手,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大學生特殊群體的多樣性特點,要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要靈活多變。比如,對于某些心理有障礙的特殊學生,他們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其世界觀、人生觀的偏失,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學校學生管理組織及學生群體等的作用,通過開展陽光向上、豐富多彩的學生集體活動來開闊他們的視野,陶冶情操,并通過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絡等大眾媒體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性,以及設置在線心理咨詢等方式來給心理障礙學生提供緩解壓力的平臺。不同的特殊群體,有不同的成因,高校在對特殊學生的管理中要從問題的源頭入手,以靈活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實現特殊學生的轉化和教育工作。
3、構建特殊學生信息庫,對各類特殊學生實行一對一輔導員負責制。高校學生主管領導要親自牽頭,以學院為單位,對全體學生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定期排查學生的不良傾向,另外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個人的信息變動情況,特別要把有家庭困難、單親等特殊情況的學生作為重點管理和幫扶對象,通過構建特殊學生的信息資料庫,由輔導員實施一對一的幫扶,形成從上而下的動態管理系統,將特殊學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提到一定高度,做到高度重視、靈活應對。
4、設定特殊學生預警標準,將學生管理工作由被動管理轉換為主動防御,把特殊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切入點提前。在綜合分析特殊學生的類型及成因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管理找工作的實際,設定學生日常表現的預警標準,比如定期考核某生的課堂出勤率、學習成績情況以及集體活動的參與度及寢室氛圍等,如果以上各個標準的表現有異常的就應當引起關注。特殊學生預警標準的設定要根據實際工作情況設定,一旦出現預警標準相近的異常表現,我們要提前預警,絕不可忽視。
5、構筑科學育人平臺,著重提高特殊學生的自我轉化意識。特殊學生的教育和幫扶轉化,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從學生的實際困難、實際需求著眼,加強對特殊學生的誠信教育、感恩教育、以及艱困奮斗教育,最終起到激發其自立自強,實現特殊其自我轉化;此外,學校也要結合實際,在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高校學習和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作用和參與學校建設和學校民主管理中主人翁的作用,通過引導使特殊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